

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
作者: 颉碧玉近年来,在经济和科技双重力量推动下,信息技术和社会各领域都实现了深度融合,各行业都在促进智慧化行业管理体系的综合建设和信息化设施的有效运用,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科技价值,提升事务处理效率,促进行业良性发展。因此,信息化素养已经成为衡量新时代行业人才综合职场竞争力的重要考核标准。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作为培养学生信息化素养的主要阵地和关键渠道,教师应基于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标准,在建立健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体系,发展学生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时,密切结合学科核心素养的具体内容,梳理教学框架,整合教学内容,完善自己的教学活动,将核心素养培养活动作为教学建设重点,对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进行深入研读,并按照学生的学习规律组织针对性的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活动,全面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具体而言,高中学段学生在参与信息技术教学活动后,应发展的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创造能力和信息社会责任等。这四种核心素养都是学生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方向和教学重点。
一、构建跨学科知识体系
构建跨学科知识体系是培养学生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信息技术学科本身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工具性、载体性和实践性,学生需要在具体的实践情境中发展学科核心素养,还需要不断提升学生个体对信息技术知识在不同情境中的整合运用能力。学生在实际运用信息技术知识和计算机相关技能时,不仅要具备较强的信息技术素养和运用操作能力,而且往往会运用到其他学科的知识内容。因此,教师在整合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内容时,不仅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信息技术教学内容,而且要适当突破学科框架,进行教学创新,补充其他学科的知识内容,增强信息技术学科和其他学科的联系。
例如,教学“三维动画的制作方式”时,教师可以在示范如何制作三维动画的过程中,将地域美术文化作为创作主题,适当补充本地区特色性美术文化内容,如剪纸、皮影戏、陶瓷制作、版画等,将信息技术教学和地域文化教学密切结合起来。教师还可以将反映特色美术文化内容的图片、资料、视频等素材发放给学生,鼓励学生制作介绍本地区特色美术文化的三维动画。通过这种教学策略,教师既能整合构建更具指导意义和教学意义的跨学科知识体系,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三维动画制作能力。
二、设置层次化教学任务
为了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目标建构出可以支持和发展每一位学生的信息技术教学体系,教师应尽量发挥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优势,针对学生之间客观存在的学习差距,设置分众化、层次化的信息技术教学体系,提升教学实效。教学时,教师可以为不同水平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按照不同的教学路径完成与之学习能力相适应的学习任务,并结合学生的学习反馈和学习动态,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辅导策略。为此,教师可以按照隐性分层、动态分层的分层原则,将学生划分为若干学习群体,设置难度递增的差异化教学任务,为每一位学生创造出充足的发展空间。
例如,教学“Python程序设计语言”的基础知识时,教师需要设置一些基础性学习任务,帮助学生了解Python的数据类型、常量变量、运算符与表达式、函数等基础知识。教师还可以给学生设置一些更高难度的学习任务,鼓励学有余力和有兴趣的学生积极探索这一学习领域,如要求学生结合某种现实需求,用Python程序设计语言自主设计一个应用小程序。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教学帮助和教学指导。
三、创设互动化教学情境
创设互动化学习情境是切实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培养学生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互动式的学习情境能够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思维碰撞,既可以构建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发挥环境因素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力,还能帮助学生及时解决遇到的现实问题,促使教师获得正向教学反馈。教师创设互动化教学情境时,一方面,可以合理运用各种线上交流系统和交流软件,提升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沟通效率。另一方面,教师也需要适当注意自己的沟通交流语态,要将学生放置到平等的交流位置上,进行双向对话。
例如,教学“人工智能及其应用”的相关知识时,考虑到这部分教学内容相对复杂,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时要营造互动化的教学情境。教师可以先给学生传输教学微课,让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不理解的地方时,可以通过线上通信软件,将自己的问题截图发给教师,或者将问题直接发送到学生公共学习交流群中,教师能及时解决相应问题,学有余力的学生也可以在公共学习交流平台中解答其他学生的学习问题。教师还可以线上组织问卷调查,或将学生的学习互动数据记录在学生发展成长档案之中。这样教师就可以定期运用数据分析软件分析学生的学习动态,了解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学习理解程度,发现学生群体客观存在的普遍性、典型性教学问题,并定期组织针对性的互动答疑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向教师求助,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引导学生精准查漏补缺,促进其信息基础知识体系的自主化构建。
四、优选合作式学习项目
除了构建跨学科知识体系、设置层次化教学任务和创设互动化教学情境这三种教学方法,教师还可以通过优选合作式学习项目、组织项目化学习活动的方式优化教学体系,提升教学效果。高中阶段的学生需要学习的信息技术知识更加系统化、科学化、多元化和复杂化,即便是一些基础性学习内容,也具有较高的理解难度和学习难度。为此,教师既要从教学视角出发,通过一些直观、具象化的教学方式,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讲解,也要从学生角度出发,通过一些实效性较强的教学策略,切实提升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学习能力。合作学习和项目学习是兼具可行性、科学性和易操作性的学习思路,可以帮助学生突破学习桎梏,获取更丰富的学习体验。教学时,教师需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为学生优选合作项目,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参与学习实践活动,切实发展学生的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提升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整合运用能力。
例如,教学“数据的可视化表达和常用图形的绘制”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共同完成一个数据可视化作品。如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导向,调研某一栋居民楼用水用电情况、超市中转基因食物的摆放宣传状况等,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收集到足量数据之后,按照预设的可视化图形制作路径进行数据处理,最后整合成可视化图形,展现创作意图,分析社会现象。
综上所述,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基于学科核心素养视角,教师可以通过构建跨学科知识体系、设置层次化教学任务、创设互动化教学情境、优选合作式学习项目等策略开展教学活动。同时,教师应不断发挥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利用多元化学科知识,调动各种教育资源,为高中生营造有利于个体信息化素养稳步提升的健康学习环境,以加强学生能力建设和思想建设。
(作者单位:甘肃省武山县第一高级中学)
(责任编辑金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