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品质提升视角下的英语单元复习课教学策略

作者: 陈佳玲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小学英语教学也在向现代化、高效化和创新化发展。思维品质是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体现。通过将复习课与思维品质要素融合,有助于学生打破传统的学习模式,依托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明确学习方向,制定学习策略。本文旨在分析探讨如何借助思维品质的培养,以提升单元复习课的质量和效率。

一、整合教学资源,优化教学目标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和学生常常习惯于机械地背诵和重复,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然而,随着单元整体教学的引入,传统学习模式已经不再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为了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并发挥单元整体教学的效用,引导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教师需要重新构思复习课的教学方法,制定与思维品质培养相关的教学目标。

以译林版小学英语“My friends”为例。从单元主题情境来看,本单元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在单元复习课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感受到英语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设计的教学目标要围绕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中,在知识与技能层面,学生除了要掌握大量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词汇、句型、语法外,还要提升听、说、读、写等多个层面的能力。考虑到思维品质的培养效果,教师要提前了解学生的学情,并拟定他们最终应该达到的目标。如在听和阅读层面,学生将学习到大量与friend有关的形容词,在说和写作层面,学生将结合实际生活,利用“I have a friend.He is/She is... Who is he/she...”等句型,向其他人介绍自己的朋友。但是,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英语表达能力有限,所以教师要保持理性的引导。

基于单元复习课的教学理念,学生不仅需要根据教学目标掌握更多的具体知识点,还要在教师理性引导下学会思考、善于思考,并尝试将本单元的知识点与其他知识点相连接,进一步优化知识架构。

二、优化课程讲解,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要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教师首先要优化教学流程,突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单元复习课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将零散的、孤立的知识点融入自己的知识体系,提升英语能力。从实际教学活动来看,随着年龄增长,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风格、性格特征等都会出现较大差异,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详细、科学的教学目标。针对每个单元的重点内容,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多元的教学策略和引导方法。

以译林版小学英语“On the farm”为例。在课程讲解阶段,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将单元复习课划分为听、说、读三个部分。其中,在听力部分,教师借助Story time中的听力资源,播放对话内容,并提问“What animals appear in the audio?”。随后,学生凭借自己的知识积累进行反馈。当学生能够正确地将动物的种类与词汇对应后,教师拟定了“on the farm”的话题。在此过程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分享自己对农村生活的看法,从差异化的观点交换中,提升他们的思维品质。在后续的巡视中,教师积极倾听每一组的大致情况,当学生出现一些发音上的问题时,教师及时予以纠正。需要注意的是,为了不干预学生的思考,教师应尊重他们的思考过程,并在最终的总结中指出其中的问题。

单元复习课教学中,教师既要提升学生对专业知识点的理解,又要让他们在生活化的场景中,实现知识点的应用、迁移。通过丰富的教学策略以及真实、有趣的教学情境,学生不仅乐于参与课堂教学,还能在后续的课堂活动中,提升其学科核心素养。

三、挖掘教材内容,扩充教学资源

英语既是一门学科,还是一门语言,故英语学习不能局限于课本内容。基于学情的了解以及教材内容的挖掘,教师应辅助学生实现浅层理解向深层次理解的过渡。具体教学时,通过引入思维导图、表格等方式,学生既能厘清本单元的重点内容,又能完善其知识架构。考虑到知识点的连贯性,教师还可以引入丰富的课外资源。通过课内资源、课外资源的结合,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提升学科核心素养,增强思维品质。

以译林版小学英语“At weekends”为例。在课程讲解阶段,教师从词汇、句型的复习出发,通过“What day is it today?”引导学生巩固周一至周日的英文表达。通过“What are your plans for the weekend?”引导学生回顾课程中的重点句型。当学生能够基本掌握文章内容后,教师借助互联网技术,丰富教学资源。结合视频内容,可通过“What is the story of this video?”的提问,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观看视频内容并猜测“发生了什么”。为了调动课堂氛围,教师将视频中的字幕、声音抹去,各学习小组既要猜测“发生了什么”,又要依托自己的知识积累进行配音。这样,学生的自主性更强且更愿意发挥其创新意识,提升思维品质。

复习是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一环,教师应在确保他们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适当提升教学难度,拟定丰富的教学活动,通过高效的、有质量的生生互动,实现知识的灵活应用。

四、优化教学评价,提升学习成效

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教学评价在单元复习课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如何构建一整套公平、公正的评价体系,如何制定透明化的评价标准,成为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需重构评价理念,打破“唯分数论”的评价方式,同时,考虑到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教师还可以将他们纳入评价主体。通过一系列的生生互动,无论是评价者,还是被评价者,都能提升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思维品质。

以译林版小学英语“A healthy diet”为例。复习这一单元时,教师借助话题讨论,引导学生实现知识点的应用与迁移。结合“Besides Chinese food culture,which country’s food culture do you like best?Why?”等问题,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学生喜欢墨西哥的饮食文化,他认为“A lot of Mexican food is spicy.”。随后,教师设定“如果你要向外国朋友介绍中国的饮食文化,应该如何介绍?”这一微写作任务,要求学生先拟定文章的逻辑架构,再填充适当的内容。区别于传统的文章评价,教师随机选择一名学生的文章予以点评。在此过程中,学生借助PPT中的评价标准进行打分并阐述理由。

新时期的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不再是单纯的被评价者。通过丰富的评价活动,学生借助透明化的评价标准,激发了逻辑思维能力,大胆地讲出自己的想法。为了提升学生的评价积极性和学习积极性,教师要保障他们的思考时间,做好后期的管理与组织,让学习效率更高。

总之,课程改革背景下,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教学的重中之重。而思维品质与学科核心素养是紧密关联、相互促进的。因此,教师要致力于创新教学方法、优化教学内容、完善评价机制,通过多种新颖、高效的教学策略,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带动其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同时,在日常的单元复习课中,教师要从教学目标出发整合资源,并运用多种方法,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开动脑筋,全身心地投入课堂学习,让课堂更加高效。

(本文系南通市通州区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青年教师发展专项课题“基于思维品质提升的英语单元复习课实践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编号:TZGH/2021/ON26。)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横港小学)

(责任编辑 金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