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野下小学英语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探究

作者: 李洁

英语学科教学中,作文与阅读均为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基础教育的改革,小学英语教育更加注重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开展英语课堂教学时,教师要转变传统的灌输式教育理念,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选择符合学生学习特点的教学方式,使其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倾听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基于此,本文重点探索核心素养视野下小学英语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实践策略,以期为相关教育工作从业者提供可参考的建议。

一、小学英语阅读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

1.畏惧心理严重,制约阅读写作效果

目前,部分学生对英语阅读和写作存在一定的畏惧心理。虽然高年级的学生经过英语学习后具备了一定的语言基础,英语知识体系也在不断扩大,但他们在不断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也面临更多的“盲点”。同时,部分小学英语教师在实际的英语阅读和写作教学中更注重让学生掌握得分点,将教材与考试考题融合在一起,让学生进行持续不断的机械阅读和写作,整体教学过程较为枯燥。

此外,受应试教育影响,英语教师更注重学生的分数,指导学生英语阅读和写作时往往只会对内容进行深度解读,并为他们提供标准的阅读和写作框架。久而久之,导致学生对教师所提供的写作框架过于依赖,一旦英语考试的写作题目脱离了教师的写作框架,学生就会陷入困境,无从下笔。即便是硬套公式和框架进行写作,最终写出来的内容也存在逻辑混乱的问题。此外,部分教师为了提升学生的英语成绩,会提供一些范文让学生背诵,并在考试时直接应用。这样的方式会磨灭学生英语写作学习的热情,进而对英语写作产生畏惧心理。

2.基础知识薄弱,缺乏阅读和写作的动力

阅读和写作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但部分学生由于英语基础知识薄弱,导致阅读和写作动力不足。想要学生在短时间内准确把握文章或段落的主旨,或者在特定时间内完成一篇优秀的英语作文,不仅需要灵活掌握单词、短语和语法等知识,还需要合理运用英语大小写和造句技巧。经过调研发现,小学生英语基础薄弱主要受以下三个因素的影响。

首先,学生自小是在汉语思维的环境下学习与成长的,而英语写作语法与汉语写作语法的规则存在较大的区别,因此很多学生在英语写作学习过程中会受到汉语思维的影响,从而导致语法混乱,出现写作“汉化”的现象。如有的学生会将“我和李华去学校”写成“I with LiHua went to school.”。

其次,学生掌握的英语词汇量相对较少,在阅读和写作时常常会遇到“一头雾水”“不理解”“词穷”的情况,这主要源于教师在平时教学中缺乏拓展词汇的教学意识。如有的学生只会用“good”来表达“好”或“积极”,却找不到其他可替代的词。

最后,部分教师在教学时对阅读和写作的细节强调不够,导致一些学生在英语阅读和写作时常常出现每句话的首字母没有大写、标点符号应用不规范等情况,写出的文章也是东拼西凑,以至逐渐丧失写作动力。

二、核心素养视野下小学英语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策略

1.通过英语写作助力学生内化阅读知识点

基于核心素养开展小学英语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将完成知识内化作为首要目标,这样才能助力学生夯实英语基础,加深对阅读篇章的理解,最终提升其英语写作水平。具体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帮助学生突破语言知识难关,让其充分理解阅读篇章的知识含义,再将词汇灵活运用于英语写作中,从而实现阅读与写作的相互促进。

以译林版英语三年级上册“Unit4 My family”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英语阅读,积累核心知识点,如father、mother、uncle、brother、grandpa、grandma、sister等家庭成员的单词,还有charm、tall、short、fat、thin等与人体形象相关的单词。通过阅读以及教师的讲解后,学生对这些词汇有了基本的了解,并能初步掌握这些词汇的运用方法,具备了最基础的阅读理解能力。然后,教师可以结合阅读所积累的词汇,开展英语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实现学生阅读与写作学习的无缝衔接,如“My mother is a teacher,she is knowledgeable and kind, I like her very much.”。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够实现阅读与写作的相互促进,加强对英语语言的构建能力。

2.运用信息技术实现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

随着互联网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与普及,学生的学习方法与信息获取的方式也发生了改变。因此,在小学英语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打破传统,积极融入互联网信息化技术,创新教育教学的模式,使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能够更加高效地实施,提升整体的课堂教学成效。

以译林版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2 What a day!”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结合互联网信息化技术,收集各式各样与“美好的一天”相关的视频以及图片,并将其做成课前预习课件,然后以微视频的形式发到班级群,让学生可以利用课余休息时间,提前对相关内容进行阅读、了解与预习。同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相关的预习任务,让学生针对课件内容进行深入的理解与研究,并附上自己理解的文字说明。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并鼓励他们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开展延伸练习,如延伸至“Happy travel life”“Happy learning time”以及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所遇到的趣事或做过的有意义的事,进一步深化英语写作主体的思想,促进学生创作能力的提升。

3.通过适当的留白回归英语阅读写作本意

目前,教师通常将英语写作教学放在每节课程结束时的提升环节,让学生进行拓展训练。但是通过调研后发现,很多学生在英语作文续写的过程中,常常先复述一遍课文,然后在作文结尾时补充自己的想象,这样的写作方式难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因此,教师要实现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就需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引导,回归到英语作文写作的本意,让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对原有课文进行再创造。

以译林版英语六年级上册“The king’s new clothes”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先组织学生观看视频《皇帝的新装》,并引导学生仔细阅读“The king’s new clothes”这则故事,选取故事中的关键词汇和重点句子,借助单词卡片、关联图片等方式让学生逐个练习。在保证学生已经对这个故事有基础的了解并且能够简单地复述后,教师再指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此外,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张写作纸,上面有相关的场景以及情节提示,辅助学生更加高效地进行英语写作。学生可以进行个人写作或小组写作,以“皇帝的新装”为主题,充分发挥想象编写新故事,这对学生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创意思维等诸多方面都具有促进作用。通过这样的英语阅读写作指导方式,不仅有效改善了传统复述课文的消极现象,而且能够开阔学生写作的思路和方式,让英语写作真正回归其本意,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总之,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只有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创新开展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实践,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同时,学生的核心素养及英语综合水平也会得到有效提升,为下一阶段英语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虎丘实验小学校)

(责任编辑 金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