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聚焦核心素养,优化单元整体教学
作者: 蔡彩燕《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简称“新课标”)突出了核心素养的导向作用和价值,从“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育人功能”等不同角度,肯定了“核心素养”在语文课程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此外,新课标还从文化自信、语言运用等不同维度,阐释了核心素养的概念内涵和具体指向。在新课标的指导下,语文教师在实施教学计划时,应将核心素养作为重点目标,以核心素养为中心,设计和组织相关教学活动。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采用了“双线组元”的单元化编排体例,以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作为每一个单元的主要线索,选编了具有相同特征的课文和其他教学内容,为单元整体教学提供了主要素材。本文以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为例,结合新课标中的具体要求,聚焦核心素养,从观照单元整体、解析编排意图和优化教学设计等方面,创建单元整体教学模式,将核心素养的目标渗透于单元整体教学中,以此促进语文教学的创新发展和系统化发展。
一、观照单元整体,细研语文要素
统编版语文教材以单元为基本教学单位,每个单元都编排了课文、习作、语文园地等不同的教学板块,以及单元导语、课后习题、泡泡语等辅助学习系统。这些内容按照一定的顺序组合起来,构成完整的单元。教学时,教师最关键的任务是观照单元整体,从整体出发,审视单元内的各项内容,明确它们之间的关系。具体而言,教师应在观照单元整体的前提下,重点研究语文要素,提取语文要素中的训练要点,从而把握整个单元的教学方向。
统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以“处处留心皆学问”为单元主题,旨在通过“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等语文要素,强调“观察”这一教学要点。纵观统编版四年级上册的教材,“观察”这一要点并非首次出现。第一单元选编了体现自然之美的课文以及“推荐一个好地方”的习作板块,将教学重点放在“留心观察”上;而同一册教材中的第五单元,则要求学生清楚地叙述、描绘一件事,将教学重点指向“细心观察”。由此可见,随着教学进度的推进,对“观察”这一教学要点的要求呈现出螺旋式上升的趋势。
明确教学要点后,教师要重点研究语文要素,确定单元整体教学的训练点,将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划分为阅读要素和习作要素两部分。本单元的阅读要素是“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旨在让学生在阅读和解析课文的过程中,感受到作者的连续观察,促使他们追随作者的思路或视线,针对性地学习观察方法、提升观察能力;习作要素为“练习观察,学写观察日记”,将语文教学指向实践练习,目的在于让学生将所学的方法与技巧应用在习作实践中,使其养成良好的表达习惯。而阅读要素和习作要素,不仅体现在单元导语上,它们还渗透在单元中的各个板块和教学栏目之中。
本单元的《爬山虎的脚》一课,在“资料袋”中指明了“图文结合”和“做表格”两种观察方法;《蟋蟀的住宅》一课则以《燕子窝》的观察日记为范例,为学生提供了观察支架。而在习作板块以及语文园地板块的“交流平台”栏目中,编写者将精读课文与观察日记《燕子窝》进行融合,意在引导学生掌握“观察”的方法与技巧,让他们将“连续观察”与“细致观察”相融合,探索出独具特性的观察方式。
二、解析编排意图,重置教学目标
统编教材的编排独具特色,体现了阅读与写作教学的紧密融合。单元整体教学中,为了促进核心素养的落地,教师要解析教材的编排意图,了解单元整体教学中涵盖的语言、审美、思维和文化等各项元素,并重置教学目标,将核心素养渗透在教学目标中。同时,教师要找准每篇课文以及各个教学板块的侧重点,以此推理编写者的编排意图,进而重置单元整体教学的目标。
本单元中的《古诗三首》重点指向了“多角度”和“多感官”的观察,旨在让学生由关键词入手,体会细致观察和锤炼字词的重要性;《爬山虎的脚》更为注重引领学生进行细致观察,使他们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养成写日记的习惯;《蟋蟀的住宅》侧重于要求学生连续观察,分析和把握文章中的表达技巧;“阅读链接”这一环节旨在引领学生写观察日记,并掌握其方法与技巧。
通过对单元内容的分析和解读,可以初步领会教材的编排意图,即将“观察”这一要点融合在单元的各个板块和教学栏目中,将不同的教学板块串联起来。在解析意图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重置单元教学目标:(1)语言运用目标——品读课文中的关键字词和语句,针对性地分析相关语言元素,形成和强化语用意识;明确课文和观察日记的语言风格,养成严谨、细致的语言表达习惯。(2)思维能力目标——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梳理文章的观察线索、了解作者的视线变化;合理地规划观察的角度、视线,按顺序谋篇布局,使观察内容具备条理性和层次性。(3)审美创造目标——在观察现实生活中的景物、事物等的过程中,体会到生活中的自然美,并通过连续、细致的观察,以优美、生动的语言为素材,展现生活中的美好。(4)文化自信目标——准确了解观察日记的文体风格,在阅读和写作等综合性的学习活动中,熟练掌握和运用观察日记的写作方法;感受中华语言文字的奇妙之处,运用生动、奇妙的语言表达自身的观点和想法。
以上单元整体教学目标,聚焦核心素养,围绕核心素养的具体内容设置而成。在单元整体教学目标的指引下,单元整体教学的方向和内容更为确切,学生也能在此基础上展开高效的学习活动。
三、优化教学设计,落实核心素养
单元整体教学中,教师聚焦核心素养,设计了多项教学目标。在教学目标的引导下,教师要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设计,以综合性、系统化的语文实践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实践中落实核心素养的目标,进而凸显单元整体教学的价值与作用。而优化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教师可巧妙地将课堂教学划分为群文阅读、读写融合等多个教学模块。如从群文阅读的视角来看,教师可围绕单元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梳理不同课文之间的关联。
本单元以“观察”作为单元训练要点,所选的课文和习作例文始终围绕“观察”这一要点。为此,教师可以确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这一阅读议题,将单元内的课文和范文等融为一体。在提炼和确定阅读议题后,教师可以设置导读问题。(1)《古诗三首》《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等课文,分别采用了怎样的观察方法、选取了怎样的观察视角?请你结合某一篇或多篇课文,进行对比说明和分析。(2)“连续观察”和“细致观察”分别有怎样的特点?你认为它们各自的优势是什么?(3)选择单元内的任意一篇课文,仿照其观察角度和观察方法,写一篇观察日记。
以如上三个问题为载体,教师引领学生展开语言表达、生活观察等学习活动,让他们梳理自己的观察思路,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或者某一部分,进行连续观察或细致观察,旨在推动核心素养目标的落实以及单元整体教学活动的发展。
总之,在对新课标的课程目标、课程理念等进行细致分析后,教师认识到了核心素养的重要作用,并将其作为阅读教学的指导标准,展开单元整体教学的规划和设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从观照单元整体、解析编排意图和优化教学设计等不同层面入手,通过细研语文要素、重置教学目标等方式,推动了核心素养的落实,确保核心素养的目标能够全面融入单元整体教学的各个环节,促进了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提升了语文能力。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市群惠小学)
(责任编辑 赵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