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大单元整合教学策略分析

作者: 高丽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语文课程要“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育人功能”,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的过程。大单元整合教学将语文课程中的知识点和内容整合成一个个大单元,每个大单元都包含一个主题或问题,以及与之相关的一系列学习任务和活动。大单元整合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中以知识点为单元的教学方式,将教学内容按照主题、问题或项目等进行重新整合,形成一个或多个大单元,涵盖了更广泛的知识领域和更深入的思考层面。同时,这种综合教学方法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整合情境创设,激发学生情感参与

情境创设可以为学生创造贴近生活、富有情趣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参与,提高学习积极性。具体的策略包括运用语言、图像、声音等多种方式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情感共鸣,从而提升学习效果。

例如,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单元主题是“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推荐一个好地方,写清楚推荐理由”。教学《观潮》一课时,教师可先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通过高清影像和逼真音效,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的震撼场面。然后,教师可以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大潮来临时的场景,引导学生联想自己在岸边看潮起潮落的场景,让他们通过情感的共鸣,更好地理解课文中表达的意境。接着,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在钱塘江边游玩的经历,或者询问学生是否亲身体验过类似的自然景观,让学生互相交流情感,增进班级凝聚力。最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探究性讨论,引导学生探究潮水形成的原因和规律,从而将情境创设与知识学习有机结合。

除了《观潮》外,教师也可引导学生赏析单元中的其他课文,如《走月亮》和《繁星》。通过赏析不同自然景观的描写,学生进一步感知自然之美,丰富情感体验。在激发了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情感参与后,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写作实践,要求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爱的自然景观,通过语言描写和情感表达,推荐这个地方并清晰地陈述推荐理由。

通过以上教学策略,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感受自然景观的美丽与壮观。同时,通过实践写作,学生能够运用所学语言表达和情感表达技巧,提高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这样的教学使学生在欣赏自然之美的过程中,增进了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并且培养了他们对自然景观的敏感性和表达能力。

二、整合主题探索,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主题探索可以引导学生围绕一个主题进行深入探究并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的策略包括选择适当的主题、设置问题、提供资源、指导探究等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思考。

例如,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四季之美》一课时,教师将《四季之美》作为主题,带领学生从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出发,探索每个季节的美丽景色和特点,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首先,教师提出“春季有哪些鲜花开放?”“夏天最适合做哪些户外活动?”“秋季的景色有什么特别之处?”“冬天怎样度过温暖的节日?”等引导性问题,让学生思考和探索四季之美的不同方面。然后,教师可准备一些与四季景色相关的图片、视频、文章等多媒体资源,以及实物展示,让学生通过观察和阅读,更加深入地了解每个季节的美丽之处。探究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归纳,分享自己的发现和感悟,还可以使用思维导图、小组展示等方式,让学生形成对四季之美的全面认识。整合主题探索的教学能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四季之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辨能力。在探索过程中,学生将从不同角度理解四季之美的奥秘,从而加深对季节特点的认识和感受。

通过以上教学策略,学生能够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学习过程变得更加有意义。同时,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得到提高。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在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和解决问题,从而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

三、整合知识建构,归纳构建知识网络

整合知识建构,即在语文教学中将零散的知识点有机地结合起来,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例如,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介绍了鲁迅先生的文章,记录了鲁迅先生的生平。开始学习单元内容前,教师可以通过简短的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过的关于文学和作家的知识,如识别不同文学体裁、了解其他作家的作品等,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学习鲁迅时,将新知识与旧知识进行关联。教师可以选择鲁迅的代表作,如《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让学生读懂这些作品,并进行分析和讨论。通过学习鲁迅的作品,学生能够了解鲁迅的思想、风格和对社会的关注,进一步认识鲁迅先生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梳理相关的知识点,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帮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形成脉络清晰的知识网络。如此,学生不仅能全面了解鲁迅先生及其代表作品《少年闰土》《好的故事》以及《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和《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等文章,还能培养其对文学的热爱和对社会的关注。

通过以上教学策略,能帮助学生全面理解鲁迅及其作品,还有其他相关文章,形成对鲁迅先生的整体认知。同时,通过学习鲁迅的作品和思想,学生还能从中受到启发,培养他们对社会的关注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这种整合大单元的教学策略不仅加深了学生对鲁迅先生的了解,还培养了学生的思辨能力,使他们的学习更具意义和价值。

四、整合文化探索,培养文化实践能力

整合文化探索,即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和探索丰富多样的文化,培养他们对不同文化的兴趣和尊重,同时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文化交流中学以致用。

例如,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时,教师以“足下万里”为主题,介绍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和丰富多样的文化,引发学生对世界多样性的好奇心,激发他们主动探索的欲望。接着,教师将本单元的《威尼斯的小艇》《牧场之国》和《金字塔》三篇课文作为案例,组织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感兴趣的国家或地区进行深入研究。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图书、上网搜索、采访等方式,收集该国家或地区的信息,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点。教师鼓励学生利用绘画、PPT、手工制作等形式,展示所研究的国家或地区的文化信息,让其他学生也能了解不同地域的魅力。此外,教师也可组织学生进行文化交流活动,可以是简单的汇报分享,也可以是模拟文化体验。如学生可以分组扮演不同国家的代表,在模拟的文化交流中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教师还可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描写技巧学写作文,发挥他们的想象力,以“如果我到了某个国家”为题材,描述自己在异国他乡的奇妙经历和感受。

通过以上教学策略,学生能够深入了解不同文化,增长见识,培养了学生对多样文化的兴趣和尊重。整合文化探索的教学实践让学习更加丰富多彩,培养了学生的文化实践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跨文化交流需求。

总之,小学语文大单元整合教学是一种富有创新性和有效性的教学方法。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情感参与,而且能培养学生的深入思考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文化实践能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中,采用整合教学策略,既能提高教学效果,又能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所需的各项能力,为其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这种创新教学方法将在培养具有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学生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单位: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双语实验学校)

(责任编辑 金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