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实施策略

作者: 黄斐

如今,传统的教学形式已不能满足课程标准对当代小学语文教学的需求。教师应积极更新教育理念,学习新的教育方法,创新教育模式,以促进学生综合素养发展与个人能力成长为导向,积极落实课程标准精神,开展单元整体性教学,解决传统语文课堂单课时、碎片化、零散性的弊端,强调单元课程的整体性、单元知识点内在的逻辑联系,使课堂教学更系统、更整体,让学生在更完善、更健全的语文知识框架体系下,逐步深入学科内核,探明学科本质,提升学科核心素养。本文结合教学实践,论述小学语文课堂中实施单元整体教学的有效策略,以供参考。

一、明确单元目标,展开系统教学

有了目标才能有后续的发展,因此,单元整体教学要建立在明确、清晰的教学目标之上。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采取双线组元的形式,每一个单元都有一个清晰的主题,围绕主题,可以延伸出本单元的知识要素与人文要素,这恰恰体现出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的最新要求,即在单元教学中,既要让学生掌握知识,又要促进学生人文内涵的发展。因此,教师在设计单元目标时,应从单元要素出发进行整体性设计。

例如,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时,教师可对《花钟》《蜜蜂》《小虾》这三篇课文的主旨与单元导语进行系统分析,结合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的内容,确定本单元语文要素为“可通过关键词句,概括文章大意”以及“能认真观察事物变化过程,并灵活运用语言表达实验过程”。明确语言要素后,教师确定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为:掌握从文章中提取关键词的方法,学会使用文中提取出的关键词分析一个大段落的意义、内涵的方法;通过该单元中三篇文章的群文阅读学习,学会观察事物的方法,并将该经验迁移至生活中,利用学到的方法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变化,使用所学语言将变化与实验的过程表达清楚(先完成口语表达,再以书面语言表达)。由此,教师完成根据单元语文要素确定单元教学目标的全过程,随后可围绕该目标,构建结构性教学方案,设计特定的教学活动。

在完全掌握单元重点难点要素、明确单元人文主题的基础上,教师要设定清晰的单元目标,让目标引导学生展开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性学习,从而显著提高本次单元整体教学的成效。

二、创设单元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合理的教学情境设计有益于激活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兴趣,能使学生在最短时间内快速跟上教师的授课节奏,围绕单元主题参与学习,也能利用直观、生动的各类媒体信息,加深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因此,合理的教学情境是高质量单元教学的导入工具。教师应正确理解单元情境在整体性教学中的优势,围绕单元主题、单元核心内涵,创设符合学生认知水平,与其生活经验接轨,可唤醒其情感共鸣或激活其旺盛求知欲的情境,为后续的单元教学奠定基础。

例如,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时,教师可根据课本内容与课程标准的要求,将本单元主题设定为“动物世界”。首先,教师用多媒体播放一段动物世界的剪辑片段,以生动的视频内容激活学生的情绪、思维,使其积极走进课堂之中。然后,教师将本单元的三篇课文题目《猫》《母鸡》《白鹅》写在黑板上,并提出问题:“在这个地球上,不仅生活着我们人类,还有多种多样的小动物,同学们在生活中见过黑板上的这3种动物吗?你们对它们的印象是什么?你们喜欢它们吗?为什么?”教师提出的这一系列问题源于生活,且极具开放性,有益于学生的思维发散,也能引起他们的情感共鸣。至此,由多媒体设备、影像视频以及教师提出的生活化问题,共同构建的教学情境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单元整体教学也应如此。在单元教学的导入阶段,教师要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愿,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鼓励小组合作,促进学生成长

单元整体教学中的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即教师要设计围绕单元主题、与单元知识点有密切关联的探究性任务,供学生思考、探究,而以小组合作形式展开此类核心探究活动,往往能达到更好的效果。在了解学生成长环境、性格特征、综合能力后,教师可着手设计本课的探究任务,用学生感兴趣的课题引出小组合作活动,并鼓励学生之间积极互动,在讨论和交流的过程中,实现语文思维的发展与综合能力的提升。

例如,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要求学生在单元学习后,掌握筛选信息、合理应用信息的方法,学会使用书面语言完成世界文化遗产的标准化描写。教师教学时,先提出以下任务情境:“我们是T公司的高精尖导游团队,公司承接了外国旅行团的故宫一日游项目。为了彰显大国风采,公司决定集结全体优秀导游的力量,设计出最优秀的故宫游览计划,现在请同学们组成学习小组,在组内商讨方案,要求方案与景点的导游词、介绍语均应有明确的书面表达形式。”学生在各自组内,围绕上述情境讨论、交流,在统一组内意见后,编制本组最终的游览方案。小组讨论结束后,选出1~2名发言人在课堂上公开陈述本组的研究成果,包括方案内容、设计灵感。接着,教师设计组内角色扮演活动,同组学生以本组游览方案为依据,编创情景剧剧本,并分配角色完成表演。

小组合作模式下的探究活动课题难度应适当提升,给学生提供挑战自我、挑战难题的机会,在多人的讨论、交流下,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必将大幅上升,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四、优化单元评价,实现教学相长

教学评价是单元整体教学的关键环节,教师应创新单元评价体系,展开精准、高效、实时的多元化评价,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与生生互评等,实现对教师教学情况、学生学习情况的综合性评价。教师能通过评价结果了解本次单元教学计划的实际效果,也能掌握学生的能力提升情况。学生则可通过评价结果,对自己有更深刻的了解,察觉个人的不足,发现他人的优点,最终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达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的目的。

例如,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时,教师可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将单元评价贯穿教学全程。单元导读教学后,教师可设置师生互动提问环节。教师提出问题后,应细心观察学生举手发言的情况,记录答题学生及其回答的正确率,并以此完成对学生课堂表现的评价。在后续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评价应指向学生单元学习的课文诵读情况、单元生字词的掌握情况、阅读能力的提升情况、复述故事能力的成长情况等,完成对学生多种能力的综合评价。评价方法包括教师观察记录、课上提问、小组合作时巡堂等。除此以外,教师还可以在多个环节设置学生自评与生生互评,包括师生互动问答结束后,让学生自行评价自己的表现,小组合作结束后,让学生评价同组成员的表现等。

高质量的单元教学评价,需要根据单元整体性教学目标、单元教学内容、各阶段的具体活动做出调整,突出评价的综合性、针对性、时效性,使评价成为教师教学、学生求学中最真实的反馈。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应强调课程的系统性,采取单元整体教学法,构建成体系的单元课程,以更标准、更系统的教学计划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完成结构化知识体系的自主建构,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为此,教师应研读单元内容,在确定单元教学目标后,积极创设新颖的单元教学情境,设计小组合作式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同时,教师还应构建多元化的单元评价体系,达到以评促教、促学的目的,真正将课程标准的理念落到实处。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

(责任编辑 李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