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语学习活动观视域下的小学英语教学优化策略
作者: 王超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发展性是当前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不容忽视的内容。本文通过查阅现有文献资料、观察记录课堂现状与访谈等方式,分析总结当前小学英语课堂常态化模式下的一些问题,并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经验,以“英语学习活动观”为指导思想,提出“1+x”的课堂教学模式。其中,“1”代表单元整体教学,“x”代表多种学习实践,即围绕单元整体教学思想,设计综合性的英语学习过程,以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潜能和学习兴趣。
一、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现状
审视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现状,部分教师由于教学设计能力不足,课堂出现不同程度的“重形式、轻内容”“重结果、轻过程”现象,忽视了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
1.“重形式、轻内容”,教学设计碎片化
英语学习活动观的核心是以核心素养的培养为目标,以学生为主体,由师生共同参与的一系列相互关联、循序递进的活动构成的,为教师组织课堂教学提供实施指导。但有些教师在缺乏指导的情况下,仅看到了课堂的表面,过多关注教学形式,如在课堂上让学生过于随意表达,导致课堂拖沓,教学节奏缓慢,更有甚者,由于过于“重活动形式”,使课堂失控,与原本的教学目标偏差越来越大。
2.“重结果、轻过程”,教学过程形式化
从2017年课程标准“素质教育”理念的提出,到新时期背景下“核心素养”的统领,不少教师对“立德树人”教育思想的变化有了清晰的认识,同时也意识到自己在教学实践方面亟须提高。然而,有的教师在实施教学后,却对学生提出了与学习内容梯度不符的作业任务,导致教学活动与教学结果缺乏知识关联,未能达到预期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方面,关联融合了语言能力、文化意识、学习能力和思维品质四大核心素养内涵,以“3D立体”的方式融合在一起,体现出四大要素的不可分割。因此,在“树人”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借助课程标准精准定位育人目标,在教学中涵养学生的语言文化素养。
二、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1+x”教学模式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学生是语言学习活动的主体,要引导学生围绕主题学习语言、获取新知、探究意义、解决问题,逐步从基于语篇的学习走向深入语篇和超越语篇的学习,确保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语言能力发展、思维品质提升、文化意识建构和学会学习的成长过程。
1.构建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英语的重要时期,需要学校、教师及家长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在让他们对英语感兴趣的基础上主动掌握口语学习的技能,让他们真正将英语融入生活中。教学时,教师可以设计单元整体教学,从横向维度和纵向维度建构学生的英语学习。
例如,译林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下册“Unit8 Our dreams”探讨了朋友们的梦想,文中Mike想成为一名牙医,原因是许多小朋友不关注自己的牙齿。由此,学生可以联想到“Unit3 A healthy diet”一文中Mike喜欢吃糖的饮食习惯。又如,Su Hai长大后想做一名舞者,因为跳舞让人快乐。而在五年级上册“Unit4 Hobbies”一课中,就表现了Su Hai对跳舞的热爱,这最终顺理成章地成就了她的梦想,丝毫不突兀。教学时,教师要整体研读教材,提前整合知识点,关注不同板块的关联性,结合学生特点设计建构活动。同时,在引导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活动中,教师要坚持学创结合,引导学生在迁移创新中联系生活实际,训练逻辑思维能力,形成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
2.设计多元综合实践活动
为促进学生语言能力向核心素养的转化,教师要把握超越语篇的学习活动的要求,设计融语言、文化和思维为一体的教学,采用相互关联、循序渐进的活动组织课堂教学,促进学生语言、文化、思维和学习能力的融合发展。
例如,教学译林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下册“Project2 A travel book”活动课时,笔者就在拓展环节,组织学生四人为一组进行合作,设计自己的《旅游册》并进行介绍,综合开展英语视、听、说学习活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会了用英语介绍自己感兴趣的景点,而且能通过同伴间的合作,制作《旅游册》,向他人介绍自己感兴趣的景点,从而在合作探究中了解了文化差异,培养了英语表达的核心素养。
3.改进学习评价体系
为了发挥教学评价的育人功能,教、学、评必须相互促进,协同工作。教学时,教师可以设置学习情境,引导学生梳理学习活动表格,通过可视化学习成果外显思维变化,在他评、自评与师评中落实“教学评一体化”评价机制。
例如,教学译林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Unit7 How much?”时,教师创设了学生现场举办“义卖”活动的情境。
师:Now let’s have our charity sale.Work in groups,use these sentences to make a story.
生1:Hello!Good morning.
生2:Hi!Can I help you?
生1:This/These... is/are so nice/beautiful. How much is this/are they?
生2:It’s/They’re(only)/...yuan.
生1:It’s/They’re cheap...
生2:Here you are.Goodbye!/Have a good day!
(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小组活动)
师:Now let’s make a sale!Number one and two sell things, then give the money to number three and four to buy things. Let’s see which group get the most money.OK?How much money do you have now?Work in groups.
(学生在组内数一数劳动成果)
师:How much do you have?
生:We have...yuan.
师:Group...wins!Bid hands for them!
课程标准秉持以英语活动观组织和实施教学,强调立足真实情境,让学生学会使用本课单词句型进行对话交际。教师为学生创造的“义卖”场景,借用道具和所学词句,从小组活动的视角,创编对话,最后数一数小组的劳动成果,点题“How much?”,收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学生的学习目标水到渠成。同时,阅读教学中,教师以“Show time”的形式设计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表演故事,以检测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掌握,设计“生生互评”环节,用星级评价让学生全员参与学习体验,协助教师诊断学习活动中出现的问题。
三“、1+x”英语课程教学模式实施建议
教师“教得如何”以及学生“学得如何”,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育人效果,而有效的评价可以决定育人的质量。
首先,要把好龙头,多方位统筹“教”的效果。部分教师在教学同一个年级时,反复使用一个课件,缺乏对教学对象的研究和深入思考。因此,设计教学时,教师需明确教什么、为什么教、怎么教、怎么评等方面的要求,结合不同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发展特点因材施教。
其次,要及时检查“学”的效果。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展语言实践活动前,要明确学生的已有知识,鼓励他们思考想学会什么,最后检测能表达什么,以此收集学生学习的证据。
总之,英语学习活动观视域下的小学英语教学优化策略,不仅关注学生的主动性和发展性,更强调单元整体教学与多元综合实践活动的结合。教师应深入理解课程标准,精准定位育人目标,构建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设计多元综合实践活动,并改进学习评价体系,以实现“1+x”教学模式的最大化效果。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学习能力和思维品质,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琅琊路小学柳洲东路分校)
(责任编辑 金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