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问题设计的策略
作者: 郝娟娟当前,基于课程标准的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愈来愈重视群文阅读教学。开展群文阅读教学,有利于促进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不断提升。然而,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存在教师对群文阅读教学问题设计不理想的状况,这对整个课程进度、学生学习能力及语文素养的提升形成一定的影响。基于此,高中语文教师在开展群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要结合群文阅读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创新及优化问题的设计,以构建张弛有度的语文课堂,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以此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及学科素养。
一、借助启发式主问题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高中语文教师在群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可通过启发式主问题设计对学生进行引导,教师要依照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实际学情,让学生在群文阅读中及时发现主问题,以激发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激活内在学习动力。
例如,教学《老人与海》一课时,教师可设计主问题为:“这篇小说描写了桑地亚哥与鲨鱼的五次战斗,在这几次战斗中,桑地亚哥使用的武器有何不同?最后的结果有何差异性?”这篇小说,学生在自主阅读中,会发现桑地亚哥五次拿的武器分别为:鱼叉、绑着刀子的船桨、折断的武器、短棍与舵把。而每次战斗结局依次为:击败鲨鱼、大鱼被吃掉四十磅、杀死了鲨鱼且武器折断、鲨鱼受重伤且大鱼被吃掉一半、大鱼被吃得只余下骸骨。
在自主阅读过程中,教师可通过问题的引导,让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整个脉络及基本情节进行总结与归纳,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创造力。之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对相类似的阅读文本,如杰克·伦敦的《热爱生命》、余华的《活着》进行对比式阅读。这样,学生的阅读热情被点燃,产生浓厚的自主阅读欲望及探索动力。
在学生对比阅读过后,教师可结合这组群文阅读内容,再次针对学生的阅读状况提出启发性主问题:“同学们,你们认为桑地亚哥这位老人,他与鲨鱼几次战斗的行为值不值得?他与《热爱生命》《活着》中的主人公在性格上有何相似之处?他们皆反映了怎样的精神?请阐述理由。”通过群文阅读中主问题的设计启发,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与自主探究,并勇于说出自己的阅读见解及内心想法,让学生对群文阅读文本内容中主人翁永不服输的精神、坚持战斗的不屈不挠的毅力、热爱生命、不屈服于命运的安排等价值理念进行学习与领悟,以让群文阅读与德育相融合,进一步塑造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借助问题设计,突出群文阅读教学重点
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设计问题时,教师要突出重点内容,让问题抓住文本内容的重点,通过重点问题的设计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并探寻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让群文阅读教学重点难点得以凸显,以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及质量。
例如,教学鲁迅的《祝福》一文时,教师可将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孔乙己》《药》等作品作为一组群文阅读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深入阅读及学习。教师在针对这组群文阅读设计问题时,一定要抓住群文阅读内容的核心问题,可设计问题为:“同学们,针对‘我在这繁响的拥抱中,也懒散而且舒适,从白天以至初夜的疑虑,全给祝福的空气一扫而空了’一句进行思考,祥林嫂死后,‘我’为何忧虑全无?鲁迅先生写这句话是想表达什么思想呢?”这个问题就抓住了内容的核心及课文要让学生领悟的重点内容。教师可引导学生对这句话进行深入分析,结合鲁迅先生的其他作品进行举一反三的思考与探究,这样学生对这组群文阅读作品就有了基本的思考路径及参照物,可让群文阅读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知识得以高效解决,培育了学生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三、设计比较问题,培养学生多元思维能力
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群文阅读整体的体系进行对比性分析,让学生在对这组文章进行比较分析的过程中,学会对文本内容进行横向广度比较和对比,还要引导学生对整体群文体系进行纵向深度对比性分析。在这一对比分析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文本内容设计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性的问题,让问题纵横交错、相辅相成,以形成多元化立体结构式框架,帮助学生达到多元性的思维视角的拓展及延伸,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深度和广度上有所提升,以此让学生在群文阅读学习中形成多元思维空间。
例如,教学李清照的《声声慢》这首词时,教师可引入李清照的《菩萨蛮》《念奴娇》《如梦令》《怨王孙》等作品,以构建整体性的群文阅读体系。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教师基于培育学生多元思维能力的教学目标进行问题的合理设计。如可设计这样的问题:“我们在阅读李清照的作品时可以发现,女词人在南渡前的词风清快明丽,在南渡之后,其词风渐趋悲怆沉郁,这种词风转变的原因是什么呢?请结合作品具体阐述。”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对李清照的这组作品进行拓展性群文阅读与对比性分析,对女词人在写作的前后阶段的词风发展有了更明晰的认知和理解,同时,学生的思维广度和思维深度也得以拓展与延伸,培育了学生的整体辩证思维能力。
四、丰富问题的种类,优化问题的质量
高中语文教师在开展群文阅读教学中,对问题的设计要多样化和丰富化,不要只限于一些简单的、单一模式的提问,否则会导致学生的阅读兴趣降低,还会让学生的思维固化,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散和拓展。所以,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及群文阅读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多元化问题,让问题的种类变得更丰富,以此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探索欲望,促使学生保持高度专注及良好的学习状态。同时,这也有助于营造和谐的群文阅读学习氛围,从而拓展教学维度和宽度。
教学时,教师可根据学生的个性化差异设计分层次的多样化问题,让每个层次的学生皆能在问题中得到启迪,有所提升。对于学习基础薄弱的学生,可设计基础性问题,让学生认真阅读群文内容,以此找到相应的答案;对于学习基础及学习能力中等的学生,则可设计一些稍复杂的问题,让学生对群文阅读多个文本有更深刻的理解,在经过思考和探究后来进行回答;对于学习基础扎实、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则可设计综合类问题,让学生对群文阅读文本有综合性的认知和理解,还可让学生对群文阅读文本进行梳理与总结归纳,以构建文本之间联系的框架,促进学生综合学习能力和思辨能力的提升。这种有层次且呈现丰富性及多元化的问题设计,不仅能激发各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提升群文阅读教学的质量。
五、设计探索问题,促进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问题设计是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的关键。教师可以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帮助他们挖掘文本深层含义。如学生阅读《红楼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学生通过探讨这个问题,不仅理解了文本内容,还能联系历史背景,深入分析人物命运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通过这样的问题设计,学生能在群文阅读中形成对比和联系,不仅加深了对单篇文本的理解,还提升了他们的综合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文本特点,设计出有层次、有深度的问题,引导学生在群文阅读中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基于课程标准背景下的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需要教师精准设计问题。这些问题应紧密围绕群文阅读教学目标,结合教学内容及学生实情。教学时,教师应多视角、多层次精心设计多样化、丰富性、创新性的问题,以此激发学生群文阅读的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群文阅读学习,不断提升群文阅读教学质量。
(作者单位:山东省博兴第二中学)
(责任编辑 刘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