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语文教学的多元化模式构建
作者: 邓茹教学模式作为基于教学思想或理论构建的教学活动框架与程序,往往较为固定。高中语文教学长期沿用单一教学模式,容易缺乏新意令学生逐渐失去兴趣,教师也无法运用最合适的方式方法实现教学目标。为此,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构建多元化语文教学模式,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一、明确多元化教学目标与对象
高中语文教学中构建与应用多元化模式,要以明确多元化教学目标与对象为前提,以此确保不同教学模式的应用足够合理与有效。
从多元化教学目标的维度看,教师在新时期背景下应积极贯彻以生为本理念,不能仅关注学生的成绩,更要全面关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故而多元化教学目标的设置应强调对多层次、多元化、综合素质型人才的培养,深化语文课程育人作用,为学生的全方位发展提供引导与支持。
从多元化教学对象的维度看,教师要强化个性化教育理念,深度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弄清楚不同学生之间语文基础、智力发展、学习能力、生活经验、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等方面的差异,进而针对不同学生进行多元化教学,尽可能让每位学生都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获得良好的体验和丰富的收获。
二、构建讲读课堂模式
讲读课堂作为以教师讲解和学生听讲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其特点与优势在于能充分发挥教师在知识积累方面的优势对学生进行引导,通过讲解的方式带领学生系统化地学习与理解语文知识,从而确保其有效掌握新知识。
讲读课堂模式作为一种传统教学模式,虽然有着学生主体性难以得到充分凸显的缺陷,但十分适合一名教师对多名学生的教学活动。在当前高中班级学生和教师人数比例悬殊较大的情况下,讲读课堂模式依旧有着不容忽视的应用价值,而且该模式能有效保障课堂纪律。
构建讲读课堂模式时,教师一定要做好课前规划与设计,制定具体的教学方案,对不同教学阶段的具体教学活动进行科学设计,进而在讲读课堂上带领学生快速、高效地学习知识,尽可能避免教学方案设计不合理而影响课堂教学活动的有序、高效推进。
例如,教学《梦游天姥吟留别》这篇课文时,教师便可以通过讲读课堂模式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梦游天姥吟留别》作为李白的经典名篇,充分体现了李白浪漫主义诗歌的创作特点,构建充满瑰丽想象的复杂情境,更蕴含了李白复杂的思想情感,再加上文言文的影响,使课文整体学习难度较大。教师通过讲读课堂模式带领学生逐步深入地阅读和学习课文,依托讲解的方式帮助学生梳理课文结构、突破重点难点,也能保障实际教学效果。为了保障讲读课堂模式的有效构建,教师在课前合理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与讨论理解诗歌主题与内容,分析诗歌的意象和语言,感受诗人情感的变化,掌握诗歌的夸张与想象等艺术特色,理解诗人的理想追求以及对现实的反思,并对课堂各阶段的具体教学活动进行了设计。在优秀教案的支持下,教师得以顺利推进课堂教学活动,通过讲读课堂模式带领学生对难度较大的课文进行了高效学习与探究。
三、构建自主学习模式
自主学习模式是与讲读课堂模式相对的教学模式,其更加强调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调动,致力于引导学生在自发、积极、主动的探究与学习中实现成长与发展。构建自主学习模式一定要坚持贯彻以生为本原则,充分尊重学生主体性,将学生放在首位,合理弱化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并强化教师的启发点拨指导管理作用,真正做到让学生做自己学习的主人。自主学习模式无疑是更加适合学生的现代化教学模式,不过在实践中往往面临学生学习兴趣缺失、学习动力不足、学习能力较差等问题,教师需要采取各种措施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例如,教学《荷塘月色》这篇课文时,教师便可以构建自主学习模式。首先,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月光下的一大片荷塘的视频,背景音乐是歌曲《荷塘月色》。听到熟悉的歌曲后,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与兴趣,他们开始思考教师为什么要播放这首歌曲。此时,教师告诉学生:“同学们,你们大多数人应该都听过《荷塘月色》这首歌吧,那么,你们知道这首歌出自哪里吗?没错,这首歌的出处正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这篇课文的题目也叫《荷塘月色》。”通过短短的一段话,教师便将学生对歌曲的兴趣转移到课文上,他们都想知道课文与歌曲之间的关联性。接着,教师一边循环播放歌曲,一边指导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阅读课文、交流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中逐步掌握生字词、揣摩文章典雅清丽的语言、感受语言之美和画面之美、理解文中“我”与世界的关系。在学生自主阅读与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全程认真观察并加强管理,及时进行启发与点拨,助力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促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能有丰富收获。
四、构建读写结合模式
读写结合模式是语文教学中的常见模式,其核心在于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进行有机结合,通过二者的互促实现教学效果的提升。教师应在教学活动中合理协调阅读和写作的关系,坚持贯彻以读促写、以写促读的基本原则,采取各种措施构建读与写深度融合的优质课堂,让学生在充满趣味性的读写体验中实现高效学习。
例如,教学《祝福》这篇课文时,教师便可以采用读写结合模式。首先,教师引导学生揣摩文本细节,品鉴与研究鲁迅于《祝福》中的细腻笔触,尤其要关注鲁迅是如何对祥林嫂、鲁四老爷这些人物形象进行勾勒的,让学生通过揣摩文本细节并进行仿写的方式锻炼文笔。这样,学生不仅能充分掌握鲁迅进行细节描写的要点,更能通过仿写的方式提高自身人物刻画水平。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沉浸式地代入角色,体验《祝福》中人物的情感,并要求学生通过角色的视角进行情感创作。学生将自身带入祥林嫂这个悲剧角色之中,结合课文中的故事背景与具体情节感受祥林嫂的处境与心理,尝试从祥林嫂的角度进行表白,从而深化对课文人物与内容的理解以及提升用文字表达真感情的能力。最后,教师指导学生基于课文阅读进行综合评价与二度创作活动。其中,综合评价活动需要学生在通读课文、深入剖析课文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思考,让学生通过写作的方式对《祝福》这篇课文进行综合化的分析与评价,鼓励学生围绕主题思想、人物形象、写作技巧、细节描写、审美鉴赏等维度进行读后写作分析。二度创作则要求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对文本进行改写、扩写或续写,让学生在充分理解课文主题与内容、把握鲁迅写作风格的基础上完成二度创作活动,促使学生在充分把握课文精髓的前提下进行写作训练。通过多样化的读写结合教学活动,教师顺利构建了高质量、高效率的课堂,引导学生在丰富精彩的读写体验中实现读写水平以及综合素养的有效提升。
五、构建情境教学模式
情境教学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有着较大的应用价值。一方面,高中语文教材的基础内容是课文,创设教学情境能帮助学生以更加生动化、沉浸化的方式理解和感受抽象文字;另一方面,教学情境能基于课文内容进行适当延伸与拓展,融入更多学生感兴趣或需要学习掌握的内容,也能带给学生丰富的体验与收获,有利于学生综合成长与发展。
构建情境教学模式时,教师应基于教材内容以及学生实际情况合理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自由探索,更加积极、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可通过多种方式创设情境,包括语言讲解、营造音乐氛围、图片展示背景、视频导入、角色扮演代入情境等,具体应综合教学内容、学生需求、课堂时间等因素进行合理确定,从而确保营造的教学情境符合要求并能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
例如,教学《鸿门宴》这篇课文时,教师便应用了多种方法创设教学情境。首先,教师带领学生观看提前准备好的课件视频,视频内容从与秦末楚汉争霸相关的纪录片、电影、电视剧剪辑而来,配上恢宏大气的音乐,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的方式对楚汉争霸的背景有所了解,同时借助视频导入情境。然后,教师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让各组学生一边阅读课文,一边扮演课文中的不同角色,一起在课文情境中了解故事发展、感受不同人物的思想情感。在教师的指引下,学生分别扮演刘邦、项羽、张良、范增、樊哙、项庄、项伯、曹无伤等角色,再一起阅读课文并在课文情境中完成角色扮演任务。角色扮演过程中,每位学生都要对故事背景进行深入剖析,尝试理解自身扮演角色在情境中的定位和心理活动,进而在情境角色扮演中深化对课文的充分理解,弄清楚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
六、构建思维导图模式
思维导图是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的教与学的工具和方法,其对于学生的学习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能帮助学生以较直观、简洁的方式学习、理解与掌握新知识。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积极构建思维导图模式,充分发挥思维导图的优势与作用,进而构建更高效的语文课堂,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思维导图的辅助下更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同时培养学生绘制和应用思维导图辅助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教学《装在套子里的人》这篇课文时,教师便通过构建思维导图模式实现了高效教学。首先,教师一边带领学生阅读课文,一边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教师利用PPT演示思维导图绘制过程,学生则要结合自身阅读和习惯,自行在笔记本或课本上绘制思维导图。在思维导图的辅助下,学生不仅能对课文的序幕、主体以及尾声的基本结构有所了解,也能充分把握别里科夫的形象特点及课文的社会意义,更能深刻探究“套子”的多重含义、别里科夫害怕的东西、全城人害怕别里科夫的原因、科瓦连科姐弟的形象特征、套子对别里科夫和他人产生了什么影响等。
七、构建翻转课堂模式
现阶段,翻转课堂模式在高中教育中的应用变得越来越普遍。实际上,翻转课堂就是对教学活动中的师生关系、课堂课外关系等加以翻转,从而形成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模式中,学生需要在课前进行自主预习,在课堂上进行自主探究,在课后进行自主总结提升,而教师则主要发挥启发、指导、管理作用,摆脱时空束缚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有力支持。
例如,教学《老人与海(节选)》这篇课文时,教师便构建了翻转课堂。课前,教师通过线上教学平台向学生分享了微课资源,让学生一边阅读课文一边观看微课视频进行预习,并要求学生完成相应的线上预习题目。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可及时向教师求助,教师则可在线解答学生的疑惑困扰。这样,教师对学生的预习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就能将此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课堂上,教师带领学生对预习的内容进行总结分享,并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突破“课文勾勒了主人公桑地亚哥怎样的性格?”“课文的主题思想是什么?”“从课文中我们能获得什么启示?”“课文的语言特点是什么?”等重点难点。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再通过线上平台向学生分享线上课后作业、拓展资源等,指导学生进行自我总结与拓展提升,并及时在线解答学生疑问。
总之,构建多元化教学模式能为高中语文教学效果的提升带来有力支持。教师应积极更新教育观念,主动学习研究不同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并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种合适的方法,通过构建多元教学模式,全方位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水平。
(作者单位:甘肃省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实验中学)
(责任编辑 金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