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创新应用
作者: 惠妍艳“互联网+”背景下,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给教育事业注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其中,多媒体设备展示的色彩鲜艳的图片、精彩纷呈的视频,都可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同时,多媒体能以立体、生动的形式展示身边的事物,引导幼儿从多角度认识世界,丰富幼儿的个人体验,提升幼儿的创造力。因此,教师应巧用信息技术,从游戏、分层教学以及特色活动的开展入手,优化幼儿教育,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一、在游戏中激发幼儿兴趣,发展多项技能
在符合幼儿心理特征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引入游戏元素,可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提升幼儿的知识与技能水平。传统游戏教学中,多以教师口述规则、描述游戏形式为主,幼儿理解困难,教学效果不佳。随着信息技术的运用,游戏变得更加直观、易懂,可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培养幼儿多项技能。
以“烧烤店开业啦”的游戏教学为例。教师先向幼儿提问:“若要以小组为单位,在教室内开一家烧烤店,都需要做哪些准备呢?”有的幼儿表示需要服务员,有的幼儿表示需要各种蔬菜与肉类……畅所欲言后,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播放烧烤店的视频,并提出如下问题:“新开张的烧烤店需要准备几台收银机呢?”“除了现金支付,还有哪些付费方式呢?”“在烧烤店旁边还可以开什么店呢?”教师通过引导幼儿思考,可完善幼儿的认知,提升其生活技能。接着,教师可提供相关教学材料,组织幼儿制作烤串、绘制店铺收款信息等,发展幼儿的观察、模仿和动手能力。当所有准备工作完成后,教师提出新的问题:“如何招揽顾客呢?”此时,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播放相关片段,组织幼儿思考吸引顾客的方法,这样能够发展幼儿的语言技能,实现幼儿的多方位发展。
此外,教师可借助信息技术改进绘本教学,开展多元化游戏活动,打造高效课堂。
以“小狐狸画春天”的教学为例。“春天到底是怎样的呢?”在幼儿眼中,春天可以是五彩斑斓的花朵,也可以是叽叽喳喳的鸟叫声,还可以是哗啦啦的流水声……“那么,在小猴、小熊、小刺猬、小狐狸的眼中,春天又呈现怎样的色彩呢?”于是,教师播放动画并让幼儿思考小动物分别在做什么、说了什么。观看动画的过程中,教师需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观察与想象,为动画中的小动物配音,并尝试进行角色表演。比如,扮演小猴子的幼儿,可以重现猴子的经典动作,并以调皮的语气进行交谈;扮演小熊的幼儿,走路姿势比较有特色,且声音厚重……通过这样的游戏,幼儿积极表现自我,语言提取与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
幼儿游戏的组织形式应该是多元的,它可以与生活实践相结合,也可以融入分角色扮演。同时,激发幼儿内驱力并促进他们积极主动参与的游戏方式,需要教师深入研究并合理利用,从而为幼儿教育注入更多活力和色彩。
二、在分层中满足幼儿需求,助力幼儿全面发展
幼儿的性格特征、兴趣爱好、学习能力等各不相同,千篇一律的教学方式易导致部分幼儿缺乏学习兴趣,学习动力不足。信息技术背景下,教师应注重因材施教理念的渗透,推进分层教学,满足不同幼儿的个性需求,提高教学针对性,从而促进全体幼儿的发展。
以“数字接龙”的活动教学为例。该活动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幼儿的数字概念,提升其计数能力。活动方式如下。当教师说出某一数字后,幼儿按顺序说出后面的数字,直到说到数字20或某位幼儿出错后终止接龙。同时,为提高幼儿的数字敏感度和记忆能力,教师可借助多媒体展示1~20数字的特征,如1像铅笔能写字,2像小鸭水中游……这种动画加儿歌的形式,有助于幼儿快速识记数字,提升他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但实际教学中,由于幼儿之间存在差异,教师可将幼儿分为一般、良好、优秀三个等级,通过分层提升活动的效率。针对水平一般的幼儿,教师可让其优先学习认识数字,借助多媒体发现生活中的数字,如耳朵像数字3、小木棍像数字1等,并在循序渐进中引导幼儿掌握数字的顺序;针对水平良好的幼儿,教师应提高对其反应速度的要求,如当幼儿说完一个数字后,下一位幼儿应迅速回应,当多媒体屏幕上出现红旗、钓鱼钩等动画时,幼儿也应快速反应出代表的数字;针对表现优秀的幼儿,教师可先用多媒体播放视频“动物园里有3只鸭子游泳,后来又来了2只鸭子”,观看结束后,教师可要求幼儿先算一算,然后再数一数共有多少只鸭子。通过多媒体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能使课堂教学妙趣横生,实现幼儿的个性化发展。
多媒体强大的交互功能,不仅能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而且能将声音、文字、动画、视频等相结合,使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更加有趣,从而为幼儿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三、在特色活动中提升幼儿素养,实现全面发展
特色活动是指在幼儿园现有资源、家长需求、幼儿经验等基础上,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独具风格的活动。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为特色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思路,且注入很多个性化的元素,可更好地为幼儿服务,提升其个人素养。
以“照顾蛋宝宝”的活动教学为例。活动方式如下。幼儿从家带一枚生鸡蛋入园,要求全天随身携带,并想办法保护好鸡蛋,期限为1天,鸡蛋完好无损视为完成任务,否则失败。为增加活动的趣味性,家长可先与幼儿一起观看“护蛋行动”的视频,也可对鸡蛋进行装饰,在鸡蛋上绘制好看的图案。有的幼儿会把鸡蛋想象成妈妈,想在上面绘制妈妈的画像,就像妈妈陪伴在自己身边一样;有的幼儿想画好看的花朵……教师继续引导:“为提高活动的成功率,还可以做哪些准备呢?”受到多媒体视频的启发,幼儿可以自主准备棉花、毛巾、小盒子等材料,为鸡蛋提供一个坚固的“家”。护蛋过程中,教师还可实时跟进,以视频、图片等形式,将幼儿的表现分享给家长,以提高家长的参与度。当幼儿越来越多的闪光点被挖掘,家长就能更好地配合教师,使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类活动能增强幼儿的责任感,帮助幼儿理解父母的辛劳,并鼓励幼儿以实际行动回报父母的关爱。
再如,“小蝌蚪找妈妈”这一教学活动中,需要幼儿了解小蝌蚪生长过程中的形体变化,以及它是如何在鲤鱼妈妈、乌龟妈妈等的帮助下找到自己妈妈的。开展活动时,教师可先利用多媒体图片设置问题:“有着大大脑袋、长长尾巴、黑灰色身子的小蝌蚪,它的妈妈会是什么样子呢?”幼儿的想象力丰富,能答出各种答案。然后,教师组织幼儿观看视频,跟随小蝌蚪的脚步一起去找妈妈,他们能根据鲤鱼妈妈、乌龟妈妈的描述,自主猜测小蝌蚪妈妈的样子,并在纸上画出来。但是,当青蛙的照片出现在大屏幕上时,教师再次提出问题:“小蝌蚪究竟是如何变成青蛙的呢?”此时,通过动画展示辅助理解,幼儿发现小蝌蚪先长出后肢,再长出前肢,慢慢变成幼蛙,最后变成了成年青蛙。整个教学过程中,幼儿的学习思路越来越清晰,这种特色活动的开展,实现了幼儿的全面发展。
组织特色活动,需要教师依托互联网技术,及时更新教学理念,并根据学情,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对活动内容进行改编、创新,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扩大其知识面,最终实现多元化发展。
总之,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幼儿教育带来了诸多便利,丰富的教学资源、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为幼儿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性。因此,教师应将信息技术与教学相融合,在游戏中激发幼儿的兴趣,在分层教育中满足幼儿需求,在特色活动中提升幼儿素养,以更好地适应幼儿的发展需求,促进其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灌南县李集中心幼儿园)
(责任编辑 赵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