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性学习视角下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的实践
作者: 朱兢语文课堂上的很多内容是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这种关联性决定了为保障语文教学的良好效果,可在课堂上从真实性学习视角组织教学任务。部分小学语文教师从真实性学习视角出发,开展了大单元教学,小学生在这一教学方法和思路的影响下,积累了学习经验,掌握了语文学习的技能。未来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大单元教学的方法值得推广。
一、重视整体预习,夯实学习基础
小学语文教材中,每一个单元的几篇文章中都有着一定的内在关联性,在开展大单元教学的过程中,需重视整体预习,让每个学生可以在单元整体预习的过程中,了解这些文章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在每一单元的教学时,教师都应该给学生安排整体预习任务,让学生在课下对单元整体开展预习,通过预习了解本单元文章的具体情况,为后续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以部编版五年级上册为例。这一单元包含《白鹭》《落花生》《桂花雨》等几篇文章,在这一单元学习以前,教师要安排学生开展课前预习,让他们在课下利用自己的时间进行预习,预习中做好以下任务:认真阅读本单元的导语,勾画出其中的关键词,思考单元主题;大致阅读单元中的每篇文章,查阅文章内的生僻词,通篇可读通;圈出自己认为的每篇文章中的关键段落和句子;想一想这些文章在写物方面有哪些共同点。通过教师在这一单元预习方面的任务安排,可以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课下认真预习文章,即使在预习的过程中遇到了问题,也能及时记录下来,在课上学习的过程中向教师请教或者与学生讨论,通过预习为本单元的学习做好铺垫。
真实性学习视角下的大单元教学方法应用,需引导学生重视课前预习,按照教师的单元预习要求,开展全面的预习,预习时作好标记与记录,对单元内容有一定的了解,为后续的课文学习打好基础。
二、优化教学过程,渗透核心素养
真实性学习视角下的语文大单元教学中,为促进教学水平的提升,在教学活动的开展中,需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优化教学过程,通过新型的教学方法应用,逐步向学生渗透核心素养。当前,随着国家对小学语文提出的新要求,教师应该在原有教学基础上,注重教学过程的优化,让小学生自觉、自愿地寻找单元类文章的前后关联。
例如,在教学四年级课文《海上日出》《记金华的双龙洞》时,本单元习题例文为《七月的天山》,几篇文章都是关于景物的描写,教师在这一单元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单元整体学习的角度展开学习。在教学的最初阶段,教师要带领学生大致阅读本单元的几篇文章,在阅读以后,详细讲解每一篇文章,字词、段落、写作手法和文章主题都应该作为研究的重点。完成对本单元文章的全部讲解后,教师需要让学生在课上开展讨论,让每个学生都能针对本单元的学习,说出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在此过程中,每个学生对本单元的学习都有各自的收获,学生在分享这些收获的过程中,积累了学习经验,对学生学科素养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学过程、方法对教学质量的影响十分明显,这种影响要求教师在大单元教学的过程中结合教学要求,注重对教学过程的优化,突破原先教学模式的限制,将课前预习、课中讲解、课后分享渗透在每一单元的教学中。
三、立足文本特点,开展探究学习
每一册的小学语文课本上,都包含很多篇文本,每篇文章的写作背景、写作手法等都有所差异,为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教师在带领学生开展大单元教学的过程中,需立足文本特点,组织学生开展探究合作。在语文课堂上采用探究合作模式,可使学生之间分组讨论,在组内各自分享他们的学习经验,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语文学习中掌握技巧和方法。
例如,在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包含有《古诗三首》《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等文章,在每一篇文章的学习中,都应该立足文本本身特点,让学生展开有针对性的讨论,如在《爬山虎的脚》中,文章针对爬山虎展开了细节性的论述,旨在通过文章的学习,让学生在生活中注意对点滴之处的观察,能够将自己的所见所感用文字表达出来,学会细节描写。在《蟋蟀的住宅》一文中,根据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主要讲解的是蟋蟀住宅的特点、建造的过程,根据文中的文字描写,可以发现,蟋蟀住宅的建造过程是十分复杂的,而这也从侧面反映了蟋蟀吃苦耐劳的精神,这种以物喻人的表达手法也是学生需要学习的写作手法。在课前,教师要安排学生收集与本单元文章相关的资料,在课上要求学生展示这些资料,并对资料进行讨论。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大单元教学方法十分常用,为促进这一教学方法的良好应用,需充分加强文本分析,将班级学生划分为多个小组,组织小组合作探究与讨论,在讨论中为学生提供新的思路。
四、促进读写结合,强化单元要素
根据对现阶段市场上各个版本小学语文教材的研究,发现在小学语文的每个单元,基本都涉及阅读内容、口语训练和写作训练等部分,为开展大单元教学,教师在教学工作的推进中,应强化单元要素,保持读写的高度结合,注重教学过程中的资源整合,让学生在教学中逐步开拓和锻炼其语文思维,注重对语文教材的有效使用。以单元要素为基础,保持读写结合,可以让学生在更有活力的语文课堂上学到知识,学会知识的活学活用。
例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有《匆匆》《那个星期天》两篇主要课文,习作例文和习作分别为《别了,语文课》《让真情自然流露》,在本单元的教学作业中,除了要带领学生分析这些文章的写作手法,更需要让学生在学习完这些文章后,能够准确说出这些文章的写作思路。教师可在课堂上组织一堂专门的写作训练,以习作例文为分析对象,带领学生开展写作主旨、思路、手法的分析,让学生学会这种写作方法,并能在写作的过程中,将自己学习中积累到的优美句子等应用起来,保障学生在写作训练时,可以确定合理的文章结构,并注重对写作手法的灵活应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读和写是不可分割的,为更好地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锻炼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让他们在大单元教学中积累更多的语文知识,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要保持读与写的高度结合。
五、确定单元目标,增强学习能力
对大单元教学来说,为保障这一教学方式在小学语文中的有效使用,教师需结合教材中每一单元的情况,确定单元目标,在相应的目标指引下,让学生可以更好地完成本单元的学习任务。教师在进入每一个大单元教学任务时,都应该根据对单元整体情况的把握,给学生制定清晰且明确的单元学习目标,使每个学生都可在此目标指导下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
例如,在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有《七律·长征》《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等几篇诗文,这几篇诗文都有一个共同点,讲述的是中国革命和新中国成立的相关内容,在这一单元的教学中,主要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并学习这些文章中所蕴含的大无畏精神,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今天生活的来之不易,知道老一辈革命家为新中国的成立或革命胜利所做出的伟大贡献。在确定了这一教学目标以后,教师可以安排学生收集与本单元内容有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在课文讲解的过程中,需让每个学生都深刻理解文章中所希望传达的精神。
单元目标对学生的知识学习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在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中,为适应真实性学习视角下的教学要求,教师要结合每一单元的内容情况,确定单元目标,让学生在目标带领下逐步增强其学习能力。
总之,真实性学习视角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不能局限在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思路下,而应该加大对大单元教学法的使用,从单元教学内容的整合方面,促进教学改进与革新,全面推进教学水平的提升。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湾学校)
(责任编辑张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