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语篇预习的意义与策略探究
作者: 马丽英语语篇教学对培养学生英语表达思维模式、塑造积极向上的文化品格和提升学生交流表达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英语语篇教学形式多样,一般包括情境对话、短篇故事简述、短文阅读与理解等,语篇的输入直接决定了学生思维的输出与口语表达。但是当前英语课堂受时间、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的限制,使部分口语训练得不到满足,学生不能充分发挥学习与思考的主体性功能。语篇预习就自然而然成为当前英语教学中的一个关注重点,有效的预习方式能促进学生生活经验与知识的联结,为正式课堂奠定坚实的基础,也能提高英语正式课堂的有效教学。
一、语篇预习的意义与要求
1.语篇预习的意义重构
预习就是预先学习,其作为一项学习课文任务,是建立新旧知识联结的桥梁,也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前提和基石。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文以载道”的传统,语篇所承载的英语语言内容,不仅仅是完成英语语法学习和英语表达的途径,更是奠定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渗透人格品质、生活教育、国际视野、文化习俗等方面的牵引力。良好的预习对解决课堂重点难点,点燃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和学习热情意义重大。
可以说,英语语篇预习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提前了解课堂学习的知识背景,突出真实情境英语交际形式,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热情,促使学生逐步形成英语预习的思维和方法,使课堂效率最优化。另一方面,语篇预习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规律。小学生好奇心强,天生喜欢探索,富有想象力和冒险精神,通过语篇预习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增强其在课堂上朗读与学习的积极性。此外,学生提前预习知识能较好地增强学习的自主性,提高学习能力,也能提升教师指导预习的策略水平与专业化水平。
2.明确语篇预习的要求
在预习之前,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英语阶段水平,制定相应的预习规划,明确预习的内容和形式,明晰预习效果的检测方式。小学英语语篇学习主要包括对话、小短文、小故事、书信、邮件等题材,情境性和趣味性较强,不同的语篇形式对预习的侧重点要求不同。然而,学生由于缺乏英语环境的熏陶,对词汇和句义的了解缺少较为灵敏的感受,因此,在提前预习阶段,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能根据讲义或录音等方式预先了解所学知识的主要内容,以降低课堂难度,减少学习中的挫败感,顺利推进课堂的学习。其次,学生在预习中需要提前查阅知识背景资料,这样就可以根据预习单的词组解释、单词释义、句型示范等理解它们在文中的大致意思,为英语正式课堂搭建“起跳板”。
二、英语语篇预习的策略
1.合理设计预习单,为正式课堂学习打好基础
小学生接触的英语词汇和句型比较少,《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对小学生英语学习的要求也侧重于激发语言兴趣、掌握交流沟通的工具、拓宽知识视野和培养人文情感等,弱化了对知识性的要求。但即便是比较简单的学习要求,对于部分学生来说要在课堂上完全掌握也是有难度的。对此,教师可以在课前设计语篇预习单,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或学习内容进行分层设计,提前将部分任务前置,这样就能降低课堂教学难度。
例如,在教学“At the zoo”时,在课前预习阶段,教师可以先向学生推荐观看视频“动物世界”,引导学生在观看视频并了解动物的名称和最突出的特点。然后,教师可根据学生能力的不同设计预习单。针对词汇量丰富、对英语句子比较敏感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做一份问卷调查,调查的内容是“用一段话介绍你所了解到的动物名称和它的特点”;针对词汇量不太充足的学生,教师可要求他们说“Look at that...It is...”等句型。此外,在分层预习的基础上,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一起观看、查找资料,让学生在搜集与整理句型的过程中,提前熟知所要学习的内容,这样在正式学习课堂上就可以自如地对话与交流,也方便教师举一反三地进行教学,将重要的词汇进行替换。这样的方式能最大限度地优化课堂效率,为学生探索语篇主要内容和思想奠定良好基础。
2.搭建对话平台,提升预习效果
小学英语语篇一般篇幅较短,词汇较少但是反复使用,句型结构简单易掌握。但对于小学生而言,英语教材不断改编,增加了学习的难度,对对话的要求和掌握程度也都提高了要求。因此,教师需要针对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学习情况合理设计语篇教学,并通过适合的教学方式来呈现给学生。另外,教师要不断加强学生的对话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英语运用能力,进而实现语篇教学的最终目的。
例如,在教学“Having a great trip”时,主要是让学生根据提前预习和录音,掌握单词和短语,能在歌谣的帮助下练习词汇与短语,能根据语境使用恰当的词语进行填空。这一课的情境性表达比较明显,在课前预习环节,教师可以让学生试听录音,模仿对话,让学生用“We can...”句型表达在风景名胜中从事的相关活动。在具体教学环节,教师可先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单词的形式和意义,继而按照语篇教学的方式开展进一步学习。其次,为了突出对话功能,加强学生的对话练习,教师可以根据课本内容让学生用trip、sea、taxi等单词进行互相提问,或者根据课本进行简短的情境对话。通过对话训练,能从根本上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并有效增强学生的交际能力。
3.创设表演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思维认识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喜欢表现自己、好动、对表演歌唱等活动性任务感兴趣,具有较强的探索与冒险精神。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年龄特征设计预习任务:针对人物对话或故事型的语篇,预习时可以创建说、唱、演等比较有趣的方式,辅之以自主探索、模拟的形式;针对知识性的短文阅读,预习时可以鼓励学生以搜集相关资料为主,提升对英语词汇的多重理解。
例如,在教学“Colors”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选择喜欢的人物角色进行表演对话。参与表演的学生要提前准备对话的内容,熟读对话,并且自己的表演道具要与对话的颜色相符合,提高情境的真实性和代入感,也能增强学生运用英语积极表达的意向和学习的兴趣。
4.利用电子平台,优化预习模式
现代科学表明,语言的学习需要足够的听力训练和环境熏陶,将外界的刺激进行转化、吸收和输入,组建成自己的语言系统,这样当他表达时,才能自如地在大脑的储存中将需要的词汇和语言进行组合、输出。而运用英语类电子平台进行学习就遵循第二语言自然习得规律和难度梯度,教师可按照听、说、读、写的语言学习顺序,为学生营造近似母语学习的环境,让学生通过真实的图片和情境对话,将知识与生活场景建立直接联系,形成习惯化语言思维。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课堂学习的局限性。
例如,小学英语比较常见的语篇都是日常对话,像My favourite season、My day、My school calendar等,在课前,教师就可通过视听媒体手段,引导学生结合形象的动画和标准的语言发音来进行学习,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在正式课堂学习中的自信心和学习效果。
总之,英语语篇承载了英语语言的内容与书面学习的方式,在小学阶段,英语语篇学习主要具有情境性、趣味性和对话性,而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要高效地吸收知识与情景模拟对话,就需要借助预习。因此,教师要注重课前预习,通过多种策略具象化学习内容,以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为正式课堂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琅琊路小学分校天润城小学)
(责任编辑岳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