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分层教学,优化小学英语课堂

作者: 方芳

课程改革全面实施以来,小学英语教师愈发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学生是否能够接受到符合自己的最近发展区、是否能有效促进自身能力发展的教育教学活动,是教师需要思考与研究的问题。分层教学是按照学生的现有知识、学习能力和发展潜力将其科学地划分为各种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分配与其能力相匹配的学习任务,以促进每一位学生得到应有的发展和提升的教学方法。在具体教学中,为了更好地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可巧妙运用分层教学法,满足班级各个能力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构建优质小学英语课堂。

一、因材施教,以小组合作实现分层教学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巧用分层教学,教师可将学生按能力水平划分英语学习小组,每个小组由两位“师傅”、两位“徒弟”和一位“教练”组成。教师可为每个小组学生提供A、B、C三个层次的课堂学习任务,让各个能力层级学生分别领取自己的小组任务,通过小组合作和竞争的方式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这一环节,教师需要始终遵循因材施教理念,分别考虑三个能力层级学生的英语词汇储备、句型掌握情况、英语学习兴趣、英语思维发展情况等设计教学任务。如,根据中间层学生设计B任务,教师既需要控制任务所涉及的词汇句型难度,也需要考虑班级中这部分学生对英语阅读、英语游戏、童话故事、动画片等不同元素的喜好,以“学生最喜爱的元素”作为引导资料,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推进分层教学。

例如,在学习译林版英语四年级上册“Unit6 At the snack bar”时,教师为了使学生灵活掌握本单元目标语言,在“Play and say”这一环节采取分层教学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首先,教师为各小组发一张上面带有各种食物的图片,每个小组的“徒弟”指着图片中的任一食物,由“师傅”询问“教练”:“What would you like?”“教练”看图并回答:“I’d like...,please.”然后,“教练”反问“师傅”:“What would you like?”“师傅”再回答问题。最后,“徒弟”重复“师傅”和“教练”的对话内容。这种小组合作的对话练习方式能提升对话练习的趣味性,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同时,教师根据每位学生的能力水平为其布置任务,能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以先进带动后进,让每位学生都能动起来,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通过设计分层学习任务,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充分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各个能力层次学生集聚在一起,发挥集体智慧力量,共同攻克难题,习得英语知识,实现英语学习目标,凸显分层教学价值。

二、情境塑造,以多元活动推进分层教学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巧用分层教学,教师可根据课文内容创设情境,在情境中提出不同难度的探索学习任务,分别设置为基础难度、拓展难度、进阶难度,三个难度的探索任务之间层层递进,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完成不同难度的任务,但是每位学生必须完成基础档的任务。在这样的分层多元探索情境中,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任务,也能在完成原本自己任务的基础上,尝试探索更高一阶难度的任务。

例如,在学习译林版英语四年级上册“Unit6 At the snack bar”时,教师为学生设计了三种不同难度的学习目标。基础难度的学习目标要求,学生能够听懂、会说、会写、会用本单元的重点词汇;拓展难度的学习目标要求,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本单元的重点单词及句型进行简单的生活对话;进阶难度的学习目标要求,学生运用本单元所学习的内容为英文歌What would you like填词并学会唱这首歌。同时,教师根据分层教学目标为学生设计多元的探索学习情境。针对基础难度的学习目标,教师设计了“食物大作战”的游戏情境,先让学生复习本单元所学的食物,然后随机抽取两个小组的成员,让他们分别站在讲台两侧,请两位学生先上前猜拳,输的学生要马上说出一种食物的名称且不能重复,说不出来的就被淘汰,最终剩的人数多的小组胜利。针对拓展难度的学习目标,教师设计了餐馆点餐对话的生活情境,让小组成员分别扮演服务员、父亲、母亲、孩子等角色,自由设计对话进行点餐,在小组练习结束后,抽取几个小组进行对话展示。针对进阶难度的学习目标,教师设计了“小小歌唱家”的展示情境,先为学生播放英文歌What would you like,并要求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运用所学知识为这首英文歌重新填词,最后每组派一名代表为全班表演这首歌曲。

通过创设情境,能够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在情境中设置不同难度的探索任务,则可以让不同层级的学生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任务,从而通过观察、对比、思考、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完成探索。这是对学生英语运用能力、英语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的充分锻炼,也能直接体现出分层教学在实际教学活动中的运用优势。

三、关注过程,以分层评价优化课堂教学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巧用分层教学,教师不仅可以在课堂教学环节融入分层教学,而且可以在课堂最后的学习评价环节运用分层教学理论。由于不同能力层级学生之间存在能力差异,这种差异促使其在学习过程中呈现不同的状态。如:低水平的学生最佳状态就是全神贯注地阅读,努力寻求解题线索;高水平的学生最佳学习状态是思维活跃,能够提出独到见解,明确英语文章思维逻辑。因此,教师组织课堂学习评价,也要根据三个能力层次学生的情况,分别设计三个层次的评价体系,以此为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提供更加客观、准确的评价结果。

例如,在学习译林版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1 The king’s new clothes”时,教师可以运用分层评价的方式。首先,教师让学生复习这一故事内容,并用一句话总结故事的内容,这一教学环节能够考查学生归纳概括能力和对核心信息的把握能力。大部分学生通过认真阅读和思考,都能总结出这篇文章的中心内容:“A king who liked to wear new clothes was fooled by two swindlers for fear of being ridiculed for his stupidity.”然后,教师请学生再次通读全文并通过小组讨论分析故事的发展情节,找到故事的Introduction、Rising action、Climax、Falling action和Resolution,通过这一教学环节,学生对故事的情节进行了梳理和复述,加深了学生对故事情节的印象,使其进一步掌握了文章中的语言现象。最后,教师通过巧妙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故事背后隐含的深意,使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通过组织分层过程性评价活动,学生能够获取更准确、更符合自身情况的学习评价与学习建议。在本环节,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都能通过评价更全面地认识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也能够了解到自己与高层级学生之间的能力差异,对学生今后的自主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立足学生实际情况,以学生的实际差异为基准,灵活设计分层小组合作学习、分层多元情境教学、分层过程性评价,以此引导不同能力水平学生的深入学习,提升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盐马路小学)

(责任编辑岳舒)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