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探究

作者: 杨芳

在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已不再只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知识素养,而是更加关注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近些年,深度学习理念成为众多数学学者重点研究的课题,同时这一理念对促进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也有着积极的作用。学生在深度学习模式下学习,可以形成良好的学科思维,进一步掌握知识内涵,提升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数学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敢于创新教学思想,设定深度学习教学目标,逐渐优化课堂环境,激发学生的深度学习意识,从而提升教学效率。本文通过对深度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意义进行思考研究,并结合数学素养理念提出有效教学策略。

一、深度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意义

1.有助于学生构建知识结构

在深度学习中,教师会运用多样化的方式将学生引入学习情境,而学生也会通过学习情境进一步获取新知、联系旧知,使新旧知识融合内化,获得丰富的知识经验。在浅显的知识学习中,学生所获取的知识比较孤立,具有点状性特点,在静态化的学习过程中,如果发生新的问题,那么学生学习起来会非常困难。通过深度学习,学生能够清楚地认识到自身的知识能力,并在接收新知识的过程中自主选择、处理、加工其中的信息,从而获取知识并逐渐内化。

2.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数学学习是学生思维提升的一个过程,但是这种提升需要通过两种思维阶段才能完成。首先是低阶思维,该阶段是学生在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及运用过程中所形成的,其适用于浅层知识学习。而浅层知识学习是一种机械学习的表现,主要体现于单纯的模仿、记忆。因此,面对困难只能运用封闭式的方法,这样就严重影响了学生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思维的发展。其次是高阶思维,这一阶段的思维主要是指学生对知识的分析、思考、创新及评价,其应用于深度学习中。学生在深度学习中可以结合实际情境进行提问,同时在分析、归纳、求证、创造等活动中独立思考问题,找出有效的解决方法。通过深度学习,能够促进学生自主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的提升,使其获得良好的思维发展与思维品质。

3.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学生终身发展中必须具备的能力,能够体现出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等综合素养。数学学习能够促进学生自主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的提升,开展数学深度学习活动,可以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并通过浅层现象向学生传授深层次的规律方法,同时还能使学生通过思考、质疑、知识迁移等方式提升自身的数学能力,形成良好的核心素养。在深度学习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在原有知识基础上认识新知识,有助于学生充分体验数学知识的乐趣,更好地收获数学知识,培养其数学核心素养。

二、基于深度学习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1.采用多样化教学形式,进一步强化知识

在数学学习框架中,每一层的知识都是互相依托而存在的,并不是独立的个体。因此,在新知的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理解与分析知识,引导学生掌握新旧知识间的潜在关系,以便于学生更好地吸纳新知识,同时,教师还需利用练习题进行知识巩固,进一步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例如,在“2、5的倍数的特征”的学习中,需要学生掌握一个非零的自然数是否为2或5的倍数的相关知识。在这堂课的学习中,教师需要在新课开始前引导学生回忆一下之前学过的倍数与因数的知识点,并让学生对13×5=65中的倍数及因数的关系展开分析,从而为之后判断2、5的倍数指明思考方向,这样也为学生在学习新知方面提供了更加宽阔的渠道。

2.创设教学情境,提升探究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为了能让学生充分理解知识,会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开展深度教学,使学生通过情境理解数学知识,激发学生全身心投入自主探究活动的兴趣,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同时,通过情境教学可以有效降低知识难度,将复杂的概念性知识转化为具体的情境,促进学生积极投入知识探究,更好地掌握知识、理解知识。此外,创设教学情境还可以实现对各章节中重点难点知识的归纳整合,引导学生从整体角度进一步理解数学知识的价值,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例如,在“时、分、秒的认识”的学习中,教师可利用学生熟悉的闹钟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仔细观察时钟上时针与分针的转动特征,从而引导学生深度探究,使其充分认识时、分、秒的概念。

3.提升学生的数学理解能力

提升学生对数学的理解能力是指需要学生掌握数学的相关知识技能,领悟数学的意义与价值,并学会运用数学的工具性、关系性及创新性,形成系统性的逻辑结构。此外,强化学生的数学理解能力,还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及数学素养。

例如,在“方向与位置”的学习中,需要学生掌握位置的内涵及概念。在课堂学习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的前、后、左、右都有哪些同学,并一一写出他们的名字,从而帮助学生理解位置的含义。接着,让学生向后转,然后再写出转身之后前、后、左、右同学的名字,并要求学生对这两次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帮助学生理解位置并不是固定的,而是相对的,进而使学生深度理解位置的关系。数学理解在深度学习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其不仅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而且能为学生参与深度学习提供基本保障。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从对数学的工具性理解逐渐提升到对数学关系性与创新性的理解,从而引发学生的多角度思考,由此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创造力。

4.加强学生知识的联结能力

知识与知识之间有着潜在的联系,而加强学生数学知识的联结能力则能够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应着重讲解数学原理、知识概念及法则等方面的内容,从而使学生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建立起完善的知识网络,并逐渐成为个人系统知识中的一部分。在深度学习中,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的联结作用,将不同的数学知识点相联结,构建出完整的知识网格,从而使学生懂得如何运用知识联结去解决实际的数学问题,形成系统化的知识体系。

例如,在“四边形与三角形”的学习中,教师可将数学中的知识相联结,以提升学生的知识联结能力,使学生能够深度理解三角形在复制、平移及旋转的变化中能够得出平行四边形,并在之后的面积计算中懂得运用三角形面积计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同时,还可将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梯形等四边形的知识点相联结,形成图形知识网络。在帮助学生进行认知结构重组中,联结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在知识联结中,学生会在教师的引导下获得很好的联结思维,发现知识间的共同规律,掌握它们之间的潜在联系,继而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的理解上得到再次升华,构建起不同形态、不同种类的知识网络。

总之,深度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实施,能够着重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性,使其对知识有进一步的把握与认知,得到更好的发展与提升。数学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学习情况,创新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使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主动学习、主动思考,逐步进入深度学习,以此实现深度学习的目的。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加轻松、愉悦地学习,而且能够得到更加全面的素质培养,大大提升深度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应深度研究教学内容,努力为学生创建一个深度学习的契机,使学生通过深度学习形成完善的知识网络,获得更好的发展。

(作者单位:福建省仙游县榜头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岳舒)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