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英语阅读中的思维导图提升学生写作能力

作者: 姚童月

英语教学重在听、说、读、写四项,其中“写”的能力需要学生扎实掌握。基于此,在英语阅读教学中通过设计思维导图,构筑完整的知识结构,并以此为助力启迪学生思考,这样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英语的感知能力,充实其知识底蕴,丰富其语言文化,而且有利于为他们的后续写作埋下重要的伏笔。那么,如何利用英语阅读中的思维导图设计提升学生写作能力呢?

一、在阅读中设计导图,提炼基础知识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能够将知识进行可视化展示的工具,能够利用自身的可视化优势,帮助教师在阅读教学设计中有效地建立文章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吸收英语材料、增加语言知识、扩大词汇量的最重要的手段,大多数的语言输入是靠读获得的,而最终语言输出是靠写作实现的。”由此发现,读写结合是英语教学中的一个必然,若想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阅读是重中之重。

目前,教师要重点关注的问题是如何利用阅读达到提升写作能力的目的。可见,深入探索阅读模式,找到读写结合的完美切入口无疑是重中之重。通过长期的实践与总结发现,教师在阅读的同时设计有关文本的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迅速完成对知识点的积累,而这些知识点恰恰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写作效率。

以译林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Unit6 What time is it?”为例。在阅读这篇课文时,学生间接接触到class、bed、eleven、twelve、wake up等新词汇,同时也认识了“What time is it?It’s time for...”等句型。不过,这些知识相对零散,并不利于学生记忆和掌握。因此,教师可要求学生利用思维导图整合这些基础知识,以此构建完整的认知结构(如图1)。思维导图的设计并非一蹴而就,随着学生探究过程的深入,挖掘到的知识内容会越来越多,思维导图也会达到进一步完善,由此就可以让知识点一目了然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此外,如果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很喜欢课文中的某个句子,那么他同样也可以将这些经典句子归纳到思维导图中,以此积累更多的语言知识。

运用英语阅读中的思维导图提升学生写作能力0

设计思维导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两个步骤进行。首先,要求学生自主设计,这样可以有效锻炼学生提炼知识和总结知识的能力。其次,围绕思维导图概括知识,并要求学生认真观察自己的导图是否存在遗漏。由此,让学生在接受指导的同时可以查缺补漏,完善导图信息。如此,便能为之后“写”的指导与训练铺垫良好的基础。

二、在分析中扩展导图,启迪学生思考

在传统的英语课堂中,学生也会设计思维导图,但很多学生在设计完成后便将其丢在一边,几乎不再理会,这样不但违背了设计思维导图的初衷,也不利于发挥它的价值。在此次研究中,教师带领学生对导图展开进一步探索。期间,通过扩展导图内容、关联知识点、设计问题,促使学生形成疑问意识。随后,将知识点与生活元素融于一体,并结合学生的逻辑思维,促使他们构建出完整的故事框架,这便为之后的写作铺垫了良好的基础。在扩展思维导图期间,可以从导图中现有的知识点着手,通过解答学生的疑惑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

例如,针对“It’s time for...”这句话,学生在深入探索的过程中提到了“It’s time to...”,并询问二者之间有什么区别。对此,教师就可提醒学生“It’s time for...”的后面加名词,而“It’s time to...”的后面要加动词,随后给学生出示“It’s time for the cake”和“It’s time to eat the cake”两个例句。当学生了解了这些内容后,就可顺势将新的认知记录在思维导图中,以此让知识结构更加完整。而通过反复研究和使用这些知识,可以让学生在写的时候做到灵活运用,科学变通。由此,能有效提升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并间接确保他们笔下句子的规范、正确。

好的思维导图,既是智慧的凝聚,也是艺术的结晶,它能给学生美的享受,更能给学生以思维的启迪。

又如,在教学时教师也可从现实生活着手,将学生一天的经历或难忘的往事等内容代入课堂,有效提升课堂的真实性,让学生在丰富的体验中感受更多有趣的亮点。针对导图中的“What time is it?”在扩展思考期间,就可以结合现实元素,将知识代入生活。这样就能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体验英语的使用方法,形成真实的“写”的体验。

具体实践中,教师可以依托课文,要求学生修改文中的句子,并替换为自己的经历,然后由同桌之间进行对话。此时,学生不仅要将英文说出来,而且要在扩展的基础上将其记录下来,再由同桌之间互相查看是否存在语法、句型等方面的错误,以此为之后的“写”埋下重要的伏笔。

三、在写作中妙用导图,优化作文质量

思维导图在确定作文立意、设计写作思路时的发散性、层级性、思维可视化特点对写作有很好的辅助作用。当学生通过阅读设计完成思维导图,并已对导图的内容展开进一步的充实与完善后,教师还需要及时指导学生围绕导图信息展开写作训练。但是,与语文写作不同的是,小学生刚刚接触英语,他们还无法完成大篇幅的文章写作。因此,教师就可从造句入手,再过渡到造段、造篇等层面,由此让学生获得更扎实的写作训练,为其以后的英语写作埋下伏笔。

为调动学生的实践积极性,教师可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每组三人,让组内成员撰写句子,要求句子和句子之间要符合对话的逻辑标准,所以可以初步理解为撰写台词。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写的代入感,另一方面能让学生在深入体验中感受写的乐趣。在进行到短篇写作期间,教师发现有的学生总是想到哪里写哪里,而且经常会遗忘之前设定好的时间和事件。此时,尽管他们没有出现语法错误,但依然会存在内容上的漏洞,致使文章质量不高。因此,要在撰写文章之前设计思维导图,帮助学生记忆行文重点。

例如,在学完“Unit6 What time is it?”后,有的学生针对“My time”展开创作,记录了自己在哪些时间做了什么。其中,为了确保文章内容在时间段上不存在逻辑漏洞,他首先设计了图2中的思维导图,并在图中详细标注了自己在哪些时间做了什么。教师发现他在小节点的下方进行了延伸,并标注为“?”,便询问其意图,学生表示:“在这些时间段里还会有一些有趣的事情,可以提前设计出来。”当然,由于小学生的综合能力有限,词汇量匮乏,所以尽管他们的想法很棒,但是在实际造句时依然会捉襟见肘。因此,教师还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词汇量,增强他们遣词造句的能力,从而确保他们可以书写出更优美的句子。

运用英语阅读中的思维导图提升学生写作能力1

思维导图的运用间接培养了学生设计大纲的意识,这对写作而言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思维导图的功能,正确理解英语写作。

总之,阅读是帮助学生深入英语和感受英语的途径,设计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整合知识,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在后续写作中,这些已被学生掌握的经验与知识将会成为重要的依据,能够有效提升他们英语写作的规范性和可读性。因此,教师要进一步加强对读写结合的研究,并以思维导图为引,帮助学生构建更完整的认知体系。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大学附属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岳舒)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