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视域下小学语文阅读与习作教学的策略
作者: 杨贵奎阅读和习作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对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单元视域下的小学语文阅读与习作教学,应充分掌握语文阅读与习作的特点,将其看作一个综合体,结合当前语文阅读与习作教学现状,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注重单元课文与课外阅读资料结合,培养学生学科思维
当前,大部分学生阅读时间有限,难以实现阅读量的积累。针对这一实际情况,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在阅读与习作教学过程中将单元课文与课外阅读资料进行系统整合,帮助学生实现教学内容的阅读延伸。
1.将课文与原著内容进行整合。教师在教学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课文内容时,因为其内容选自四大名著,教师在教学这一单元时,便可结合学习主题将课文阅读与原著进行有机联系,引导学生理解原著中人物的具体特征,强化学生对人物描述的认知。另外,因为本单元涵盖的文化常识内容较多,教师可以在课前逐条进行整理记录,并针对每一条具体内容进行微课短视频制作,微课视频内容可以在网络上相关影视作品内容中截取,以直观生动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丰富学生文化常识积累,让学生能够利用自己所学语文知识对日常生活中的事物进行品鉴。
2.重组课内外知识,使教学设计更具科学性、合理性。教材所选文章都是经过精心的筛选与合理编排,用以保障学生的学习质量。但是,这样严格的筛选方式,会导致某些教学单元的主题面过窄,从而不利于学生对这方面知识的科学认知。基于此,教师应在单元学习主题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延伸,将课外内容与课堂教学有效融合。比如,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主要内容是对事物的科学探究,包含古文和现代文,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追求真理的思想。教师在对这一单元内容进行教学时,可以对单元内容本身进行补充,融入生物科学发展等一系列内容,使得教材所包含的内容、思想与学生的生活靠近,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
二、注重单元课文整合,实现大语文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直以来,语文教学的编排均是以单元为具体单位,语文教学一直采用传统教学理念,即教师在讲解完一个单元后,安排学生进行习题练习,以此巩固单元所学内容。对此,语文教师应树立大语文教学思想,并以此作为理论指导,将语文课文内容进行整合,针对学生个性特点制定针对性的语文阅读策略。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放下习题安排,结合单元内容安排学生开展语文游戏,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情感和心理认知水平。教师可以从单元主体内容出发,主要以刻画动植物为主旨,通过独特的视角发现日常生活中包含的道理,并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喜好的事物,并对此展开讨论。首先,教师要求学生做足课前准备工作,并安排学生在课堂上向大家介绍自己喜爱的动物或植物。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网络资源或者图书馆资源进行相关资料查找,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但能够夯实阅读基础,还能探究更多查找资料的方法。其次,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就单元知识内容开展讨论,内容主要以学生兴趣爱好为主。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对自己喜好的事物特征展开进一步探讨与分析。最后,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给予学生足够的选择空间,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通过讨论有助于拓宽学生思路、丰富学生知识,在讨论结束后,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将自己的所思所想及时写下来,写作思路可以自己进行构思,也可以参照教材进行写作,以此激发学生对课文的探究欲望。
三、将单元语文要素作为教学策略,发展学生语文思维
单元视域下的小学语文阅读与习作教学,选择何种教学策略对教学效果具有决定性作用呢?具体来讲,语文教师对教学策略的选择,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根据学生需求,选择教学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应从学生的具体学习需求出发,并以此作为主要教学策略。比如,教师为学生安排以“畅想”为主题的习作作业,学生在作业完成后及时上交,通过对学生作业的分析,教师能够发现学生的习作具有较强逻辑性和清晰的语言表达,但是对于畅想内容缺乏一定的新颖性。这时,教师应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沟通,了解掌握学生在语文习作中存在的难题,这对于整合单元课文能够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教师在之后的备课过程中,能够针对性地制定教学内容,着重提升学生习作的新颖性,鼓励学生大胆写作。
2.学练结合,拓展学生的思维宽度和深度。通过鼓励学生进行大胆想象,能够让学生的想象不断延展,从现实走向虚拟。教师应抓住带领学生进入虚拟世界这一要务,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想象的魅力。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单元内容中的“初试身手”环节开展整合教学,指导学生学习课文中作者的“反着想”思路后,教师及时把握时机,考察学生对反向思维方法的掌握程度。“想象号”列车开到了“颠倒村”,才发现这里的一切都是反着的,那么在这里将会有哪些有趣的事情发生呢?学生马上进入情境,展开丰富的想象,利用自己在课文中学习到的“反着想”的办法,向教师和同学分享自己在“颠倒村”的一系列奇遇。
3.读想结合,让知识内容更形象。语文阅读和习作来源于生活,而想象不但来源于生活还高于生活。语文教材中高质量的课文是学生语言发展的重要基础。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将读与想相结合,感受文字所描述的画面和景象,让知识内容更具形象感。同时,运用对比的方法,引领学生感悟文章中使用的同一方法,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感受想象的神奇力量,掌握想象的具体方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要求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反复朗读,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感受文章中作者表达的中心思想,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
四、将各类资源整合作为教学基础,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小学语文阅读与习作教学的重要核心在于对各类资源的高效整合,此核心也是培养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重要推动力。
1.整合文本资源。就是将教学内容作为学生阅读以及习作的共同资源,并科学合理发挥其所具备的优势。比如,学生在学习《草原》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将其作为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引导学生对文章开展阅读,深度掌握文章中描写草原的重点字词,带领学生发现学习的乐趣。同时,学生通过阅读能增加词句、段落的积累量,并且能够习得文章的整体布局和生动的修辞方法。
2.整合生活资源。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形成语文和生活之间紧密关联的认知,对生活中的事物和资源加以利用,比如,在学习完《草原》之后,可以安排学生写一篇以景观为主题的作文,学生会通过观察身边的花草树木、蓝天白云等景色,运用自己所学知识进行写作。在写作过程中,学生能够掌握这类作文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由此可见,语文教师在阅读与习作教学过程中将学习与生活相结合,有利于学生的情感表达,提升学生习作水平和语文综合学习能力。
总之,单元视域下小学语文阅读与习作教学,不能为了单元整合而整合,而应结合学生学习实际,以语文教材作为重要基础,综合考虑实际教学需求,教师应采用科学系统的单元整体教学理念,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提高整体教学水平,促进小学语文教学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甘肃省榆中县马坡学校)
(责任编辑张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