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趣味插图 妙读英语文本

作者: 丁洁

插图是英语教材中的常见素材,它不但形象饱满、色彩鲜艳,而且深受小学生的喜爱。作为教材的一部分,插图必然有它特定的功能和作用,但是在传统教学中,有的教师通常会忽略对插图的运用,导致良好的资源被浪费。在开展英语阅读时,单纯地阅读文字很难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参与积极性,在这个基础上,配合插图展开阅读,不但可以有效激活学生的想象力,而且可以营造看图说话的效果,继而赋予学生极为愉悦的学习体验。同时,小学生的思维模式以形象思维为主,插图的运用不但符合他们的思维形态要求,且能让枯燥的单词变得更加直观、形象。因此,优化对英语教材插图的运用,将它与阅读课进行巧妙的结合,形成相得益彰之美,无疑是英语教学的有效抓手。笔者根据自身授课经验,从三个点出发,详细阐述如何利用插图资源提高英语阅读质量,继而带给学生与众不同的学习体验,从而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一、塑造看图说话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兴趣的引领之下,再困难的学习过程也会充满无尽的乐趣;相反,如果缺乏兴趣,再简单的知识学习起来也会索然无味。由此可见,兴趣对于学生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传统小学英语阅读模式局限性强,枯燥乏味,缺乏代入感,导致学生在学的时候难以有效地融入情境,无法把握文本的要领。很显然,学习兴趣的不足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笔者发现,小学生对有趣、好看的插图充满浓厚的猎奇心理,甚至经常可以在课下的时候听到一些学生根据插图情境来猜测事件,这像极了他们曾经接触过的看图说话。对此,笔者不禁思考,为何教材会编排大量的插图,它们仅仅是无意义的排版吗?其实不然,插图与课文内容有着密切的联动关系,可以说是阅读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组织学生阅读英语文本时,如果可以合理开发插图资源,塑造有趣且鲜活的看图说话情境,不但能够提升学生的体验质量,而且能让阅读充满无尽的乐趣,从而将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探索。那么,具体该如何塑造看图说话情境,以此优化阅读过程呢?

以译林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Storytime部分的对话插图为例。这组插图内容丰富,生动地刻画出一节别开生面的“自然课”。这时,教师引导学生猜测插图中的“老师”和“学生”正在谈论什么,有的学生认为他们是在讨论有趣的小动物,那么如何利用英语来描述自己喜欢的动物呢?此时,便可直接关联课文中出现过的句型:“I like...”“Do you like...?/ Yes,I do/No,I don’t.”在插图情境的引导下,整个实践与讨论过程变得更加生动,充满了悬念,让学生体会到别开生面的看图说话。

此外,在引入新课准备开展阅读时,教师同样可以利用插图点拨学生思考,让他们在“看图说话”期间不知不觉地融入阅读情境,由此为之后的阅读埋设伏笔,铺垫好前提基础。

例如,译林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Story time板块,讲述的是学生之间展示自己的洋娃娃。插图中,他们一共分成两个小组,分别是男生组和女生组。在此期间,可以看到Liu Tao正在介绍自己的男娃娃,而Su Hai则在介绍一个漂亮的女娃娃。这时,教师可顺势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片内容,然后将课文中有关娃娃的描述进行标注,再鼓励学生结合插图与课文信息,思考这些娃娃的特点及描述过程,继而引出short、big等形容词。如此,不但可以有效简化学生的阅读过程,让他们带着目的和方向探索知识,而且可以改变学生无序阅读的习惯,促使他们懂得如何探寻阅读路线。

小学生的思维模式主要以形象思维为基准,看得到和摸得到的事物更容易被他们接受和理解。相反,如果一味地给他们灌输大道理,不论讲得如何精彩绝伦,都很难让学生形成真实的代入感。因此,若想优化英语阅读质量,教师要先让陌生的英语变得更形象、更具体。而插图的合理运用,不但巧妙地实现了这个目标,而且也能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助力文本解读实践,优化阅读过程

笔者发现,大部分小学生在阅读英语文章和语文课文时存在相同的问题,那就是“走马观花式”阅读。换言之,学生心中所谓的阅读就是看看热闹,至于文本中是否隐藏了学科知识,又是否隐含了某种思想,他们几乎不会过多去思考。当然,之所以会形成这样的局面,在一定程度上也和小学生的经验、认知等方面有关。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应注重改变学生的阅读状态,优化他们对英语阅读的理解和体验。

由于小学生综合能力局限性强,倘若教师直接将阅读技巧灌输给他们,不但会适得其反,甚至还会造成部分没能听懂的学生产生厌学等消极情绪。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技巧,并帮助他们积累丰富的阅读经验。而通过对插图资源的深度开发与研究助力学生解读文本,不但能够优化整个阅读过程,而且能让学生在深入体验中积累丰富的阅读经验,充实他们的学习内容。

以译林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Story time板块为例。这部分呈现的内容是Mike和Helen与他们的爸爸在餐厅点餐的情境。通过插图资源的提示,学生可以初步了解文章的描述顺序,即是谁在说话,在对谁说话,以及说了什么。另外,由于这篇文章的特点在于学生需要自己加工语篇,重现文章情境,这种具有创造性的阅读材料的解读与完善对小学生而言相对较难,而插图资源不但给予了他们合理的提示,同时也让整个阅读过程具有情境感,仿佛在看一部有趣的动画片。在这期间,阅读文本既是旁白,又是字幕,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小学生对玩的追求。

还以译林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课文为例。文中提到Helen正在农场做的六件事,即watered trees、pulled up carrots、milked cows、collected eggs、picked oranges、tasted oranges,这些就是学生在阅读期间所要提炼的重点。但是,小学生本就缺乏英语阅读经验,加之英语知识对他们而言具有极强的陌生感,难以代入其中,导致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很容易遗漏重点和细节。而且,有些已经被他们发现了的知识,也会在探索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遗漏掉。针对这个情况,在实际阅读时,教师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打散文本,从中找出六件事,并用笔进行标记。紧接着,教师又提醒学生将六件事的文字描述与相对应的六张插图进行对比式的探究。由于插图内容生动形象、直观真实,所以学生很快把握了六件事的含义,提升了阅读的质量和效率。

在传统的英语阅读中,教师都是手把手地指导,生怕学生哪里不懂。但不论教师如何努力,都会发现学生存在捉襟见肘的情况。然而,当教师利用绘本引导学生阅读时,却会发现效果事半功倍。究其原因,是由于英语绘本内容丰富有趣、故事性极强,能满足小学生爱玩、爱想的心理。而换个角度思考,教材插图与绘本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因此,在指导学生阅读英语文本时,插图无疑是最佳的辅助材料,同时,在利用插图优化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进一步开发插图资源,鼓励学生探索画外音,以此领略更多的风采。

例如,译林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有关传统story的插图,不但通过视觉扩展了学生的认知面,更丰富了他们的认知底蕴。又如,译林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中呈现了献爱心和助人为乐的插图场景。在观赏这些插图时,教师可以顺势引入德育,引导学生思考插图背后蕴含的人文意义,从而升华他们的思想品质,达到德才兼具的教育目的。再如,译林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插图中出现垃圾食品和营养丰富食品的分类,而单元课的主题又恰恰与健康饮食相关。对此,教师不妨通过插图落实正确饮食观念的教育,以此让学生深刻了解有害食品对人体的危害,以及如何正确搭配饮食。教师还可带给学生更多与众不同的阅读体验,促使他们在剖析文本的基础上,获得具有实际价值的知识,从而改变他们的生活习惯。

三、开发多元体验活动,形成英语思维

小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单纯地通过几节课的指导还远远无法达到最终的教学目的,而且小学生专注力较差,很容易对某件事失去持续学习的兴趣。所以,若想持续保障教材插图的作用与功能,带给学生更加丰富的学习体验,教师还要在阅读的基础上,衍生其他类型的英语活动,以此让学生获得听、说、读、写的体验。如此,不但能够间接提升小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而且还能促使他们形成科学的英语思维。

例如,在译林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插图内出现了各类食品,此时教师就可要求学生利用新课句型进行造句,对食品进行描述,并重点说出它们的优点,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利用思维导图设计一份有趣的营养套餐。这样,既能锻炼学生的书写能力,又能锤炼他们的实践能力。又如,译林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插图中介绍了一些助人为乐的事迹。此时,教师可以顺势鼓励学生说出他们遇到过的助人为乐的经历,并尝试利用英语进行描述。当然,考虑到课时的问题,在描述时可以尽量缩短句子,以此让学生在简单的遣词造句中感受不一样的“写”的训练。

在锻炼学生“写”的能力的同时,也可以对学生表达的能力进行培养。以译林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为例。当学生通过插图和文本初步了解新课的知识点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尝试使用新课单词与以往所学的句型和语法,对插图的内容展开描述。当然,也可以鼓励学生“看图说话”,对插图信息进行二次创作,以此形成不一样的练习体验,如“One day,a mouse woke up the lion.The lion caught the mouse and wanted to eat him.However, the lion let the mouse go...”当然,由于小学生综合能力有限,他们在表达和描述的时候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如错误地使用句型和语法、错误的单词运用,等等。此时,教师要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展开针对性的指导,以此达到查缺补漏的教育效果。

此外,教师也可以从教材插图运用过渡到课外插图运用。如在平日的生活里,经常会看到一些图画且下面标注英文。此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围绕图片信息猜测英文描述的大致意思。这样,不但可以有效促进学生思维的活跃性,赋予他们与众不同的学习体验,而且随着学生练习的逐步深入,他们的英语思维也会循序提升。这样不但能让学生在以后的英语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效果,而且能改变他们对英语的学习态度。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小学生个体能力差异性较大,在设计课下学习活动时,为了提高整体学习效率,教师可以按照学情分配合作学习小组。这样,能力弱的学生便可以在能力强的学生的帮助下体验自主阅读。

总之,小学英语阅读能力需要一定的代入感和趣味性。通过对插图资源的开发,创设看图说话情境,不但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也让他们在丰富有趣的表达中对阅读有不一样的体验。所以,教师要进一步开发插图资源,创设与众不同的学习情境,持续带给学生有趣且生动的学习感受,从而让英语阅读成为学生喜欢的活动。

(作者单位:江苏省睢宁县第五小学)

(责任编辑岳舒)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