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课堂情境创设的策略
作者: 王晓明
初中体育教学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传统的体育教学,教师单纯注重体育知识传授,忽略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也不利于初中体育教学的发展。在现阶段的初中体育教学中,有的体育教师通过创设课堂情境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促进学生的自主思考和实践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体育教师应从初中生身心发展特点出发,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课程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初中体育教学水平。
一、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初中体育教学应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学生对课堂的参与程度对体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摆脱传统教学模式束缚,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将教材内容作为重要基础,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通过问题设置激发出学生潜在的学习兴趣,引导和鼓励他们自主思考问题,并与教师和同伴进行密切的沟通和交流。因此,在开展体育教学时,教师应采用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顺序讲解体育知识,讲解完成后,为学生设置相关问题,学生通过对问题的回答情况,了解自身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教师应增加在体育课堂中提问的频次,让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教学思路引领下进行学习,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切实提升初中体育教学质量。
例如,在教学高抬腿跑动作要领时,教师可以先不直接进行讲解,而是对学生提出“高抬腿跑的正确动作是什么样的?”“其中的关键技术要领是什么”等问题,通过提出问题的教学方式,学生掌握了学习主动权,感觉自己是学习的探究者,并不是被动地接收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教师应结合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为他们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在创设问题情境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将全班学生分成5~6人的学习小组,通过小组探究的方式,针对问题情境开展讨论,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构建良好的合作关系,提升学习效率。
二、创设模拟情境,强化学生体育运动技能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了其独有优势,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了非常大的帮助。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的显著优势为学生创设优质的情境,使学生对体育运动更加积极主动。
例如,在教学篮球知识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几段有关篮球的视频,在开展教学时,教师可以在多媒体设备上播放出来,让学生切实感受篮球比赛现场热烈的气氛,学习专业篮球运动员的专业技术动作。同时,教师可以在网络上搜集和筛选一些篮球明星以及篮球比赛的精彩图片,强化学生对篮球运动的直观感受。此外,教师可以在创设模拟情境的同时配合语言讲解。在播放视频时,教师可以同步为学生讲解篮球技术、战术和动作要领,促进学生对篮球知识的掌握,让更多学生对篮球运动产生发自心底的喜爱。
案例中,体育教师充分灵活使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优质的情境,并且通过正确的方式和途径引导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一方面能够提升学生在体育课堂的参与度,另一方面能够提升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主动性。
此外,教师可以将体育教学和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为学生创设基于真实生活的学习情境。如,在讲解前滚翻动作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不急于讲解相关动作要领,而是引导学生联系自身生活实际思考“生活中有哪些场合可以应用到前滚翻动作?”“通过什么技术要领能够做好前滚翻动作?”等问题,通过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的方式,促进学生对体育运动的自主体验和积极参与,学生在此过程中不仅能够掌握运动知识和运动技能,而且能感受到体育与生活的密切关联性。
三、创设游戏情境,帮助学生发现学习乐趣
初中阶段的学生对事物有好奇心和探究心理,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如果长期进行某项内容练习,学生极易产生反感和抗拒心理,进行体育练习的积极性会大受打击。因此,初中体育教师应遵循初中生身心发展特点,寻求体育教学的突破口和着手处。而游戏对于初中阶段学生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能够快速集中学生注意力,教师可以由此打开思路,创设带有游戏性质的教学情境,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帮助学生快速掌握课程知识内容,使学生对体育课堂产生浓厚的兴趣。所以,在开展体育课堂教学时,教师应通过创设科学合理的游戏情境,充分展现体育运动的内涵,促进学生自主参与体育课堂学习,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锻炼,在游戏中掌握体育知识和技能。
例如,教师带领学生进行仰卧起坐相关练习时,一直重复的动作会让学生感觉枯燥乏味,极易失去练习兴趣,如果采用游戏的方式进行练习,则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师可以组织开展仰卧起坐传递接力比赛,一组人仰卧,双臂后举,两个人之间用手脚相触,其中第一人双手拿球仰卧起坐,将球传给脚下第二人手上,以此类推。如果学生逐渐失去兴趣时,教师可以改变游戏规则,将传递比赛改为仰卧起坐持球远抛比赛,在起坐时将球进行远抛,看谁抛的距离较远。通过游戏情境的创设,学生在游戏和比赛过程中,热情高涨,既培养了他们力量、速度、耐力等基本运动素质,同时,学生在游戏过程中相互协作,也培养了学生团队协作精神,促使学生养成竞争意识和互助合作意识等社会适应所需基本素质。
四、创设趣味情境,促进学生掌握新课内容
当前,我国初中体育教学大多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教师一味进行知识灌输,学生被动进行知识接收,同时,体育课堂教学内容又大多为针对某一项目进行的不断重复练习,长此以往,学生对体育学习失去了兴趣,教学效果不理想。为了提升初中体育教学水平,体育教师必须摆脱传统教学方法的束缚,增强体育教学趣味性,创设趣味性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课堂中,同时掌握一些体育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例如,在教学关于弹跳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先为学生讲解青蛙跳跃的故事,进而引出弹跳知识内容,对学生开展针对性教学,引导学生根据故事内容模仿青蛙跳跃,学生通过这样的过程,能够快速掌握弹跳知识学习重点,进行有目的性的学习。通过将故事融入课堂教学环节,可以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动力,让学生对体育产生兴趣,大幅提升体育教学效率。
五、创设想象情境,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动力
初中阶段的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已经形成独特的自我特征,教师应掌握这一特点,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时,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想象情境,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展开想象,进而创新初中体育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
例如,在教学关于体操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并将想象内容融入体操动作练习过程中,以此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提升学生课堂学习效果。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为学生创设想象情境,这样不仅能够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将想象应用于体育学习,而且能够改进体育教学模式,全面提升初中体育教学质量。
总之,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模拟情境、游戏情境、趣味情境以及想象情境等教学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深度掌握体育知识与技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未来的初中体育教学,通过教学情境设计,实现体育课堂教学最优化,仍需每一位体育教师为之努力探索,为初中体育教学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作者单位:甘肃省秦安县槐川初级中学)
(责任编辑岳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