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班级主题墙创设的路径
作者: 宋瑶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班级主题墙创设是幼儿园环境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展现环境教育价值的主要载体。班级主题墙是指教师依据幼儿当前学习主题而进行的墙面装饰设计,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引导幼儿进行探究学习,并在探索、记录的过程中获得精神上的愉悦享受,最终实现幼儿审美能力、学习主动性与创造性的提升。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进行班级主题墙的创设呢?本文将结合实际教学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简要探讨班级主题墙创设的思路与策略,供大家参考。
一、幼儿主导,明确墙面内容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要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帮助幼儿逐步养成积极主动、敢于探究尝试、乐于想象与创造的良好学习品质。在进行主题墙创设时,教师也需要遵循“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要让幼儿成为主题墙创设的主导者,充分听取幼儿的意见和想法,与幼儿共同商讨主题墙内容,让幼儿在交流与创作中获得更加有效的发展。
例如,在进行“多彩的夏天”主题墙创设活动时,教师在初始阶段,先和幼儿一起商讨主题墙的核心内容是什么,如何进行版块划分,最终在幼儿和教师共同努力下确定了四个版块的内容,分别为“快乐的夏天”“夏季水果”“夏季美服”“多彩昆虫”等。“快乐的夏天”版块主要展示幼儿在夏天所参与的各类有趣活动,这些图画由幼儿自己绘制并粘贴;“夏季水果”版块主要展示的是幼儿自己绘画的各类水果,也有用橡皮泥捏成的水果模型;“夏季美服”版块展现的是幼儿与家长共同设计和制作的多彩夏装;“多彩昆虫”版块展示的则是幼儿自己喜欢的小昆虫,由教师根据幼儿的表述来备注各类昆虫的特征,再由幼儿进行粘贴。整个活动教师给予了幼儿充分的自主权,尊重和认可了幼儿的想法,并由幼儿全程参与制作,而教师和家长也进行了适时的指导和配合,不仅拉近了幼儿和主题墙之间的距离,满足了幼儿的创作和交流需求,也增强了幼儿与主题墙之间的互动,使幼儿获得了满满的成就感,也收获了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二、注重留白,展现幼儿创意
在幼儿园中,教师在班级主题墙创设方面一般遵循背景不常换,内容及时更新的原则。而适当地对墙面进行留白,则能更好地激发幼儿的想象力,满足每个幼儿的创意需求,体现“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因此,教师在进行班级主题墙创设时,可以有意识地在墙面上进行留白,为幼儿创设一个自由发挥的天地,让幼儿充分彰显自己的才华,表达自己的创意和想法。
例如,在进行主题为“各种各样的标志”主题墙创设活动时,上半部分的空间都贴满了由幼儿和家长共同搜集的各类标志图片,而下半部分是教师特意为幼儿保留的空白空间,是为了让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自主进行标志设计。幼儿接到这个任务后都表现得非常感兴趣,不仅和同学一起交流想法,在设计的过程中遇到难题时还会主动寻求教师和家长的帮助,最终幼儿设计出了各式各样充满创意的标志,并将这些作品都粘贴在主题墙的留白部分,幼儿不仅可以随时到主题墙处认识一下各类标志,还能向其他学生介绍自己设计的标志作品,让幼儿更好地感受到主题墙的教育价值和自主设计的成就感。对班级主题墙进行留白设计,不仅能进一步提高幼儿的参与积极性,还能充分展现幼儿的才华,加强幼儿之间的交流,发挥其隐形的教育功能,更好地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成长。
三、延伸拓展,塑造立体空间
很多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班级主题墙创设时,都会搜集很多资料素材,但是主题墙的版面是非常有限的,如果将所有内容都张贴出来,就会显得整个主题墙非常杂乱无章,俗话说:“水满则溢。”主题墙内容若是过于丰富,就会给人一种压抑感,也会影响主题墙的层次性、美观度及教育性。那么,如何既能将幼儿的所有想法都展现出来,又不会影响主题墙本身的完整性和美观度呢?教师不妨对主题墙进行延伸拓展,打破平面的限制,挖掘其他的有效空间,让幼儿的智慧和作品完美地展现出来。
例如,在进行“我心目中的桥”主题墙创设活动时,教师引导幼儿自主创作出自己心目中最美的桥,待幼儿完成后,教师就将多余的作品一个个黏贴在硬纸板上,并将这些硬纸板串联起来,形成一座吊桥的形式,悬挂在主题墙的上空,这样一来,不仅节约了主题墙的空间,维持了主题墙原本的章法,还能让幼儿创作出来的所有作品都展现出来。幼儿每天在教室中来来往往都不忘抬头看一下自己的作品,不仅充满了自豪感,还见识到了其他各种各样的桥,增长了幼儿的知识面。当然,不同幼儿的能力和兴趣爱好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教师在进行任务布置时,可以灵活地进行安排。比如:擅长绘画的幼儿,可以用画画来展现自己心目中的桥;擅长手工的幼儿,可以利用废旧材料自己制作一座桥;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幼儿,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创编一首关于桥的童谣。这样一来,就能更大程度地调动每一个幼儿的参与积极性,也能进一步促进幼儿创意思维的发展。教师正是通过挖掘有效空间,打破平面主题墙的限制,对主题墙进行延伸拓展的方式,给予了幼儿更多的发挥空间,让幼儿的想法和创意作品都能在最大程度上被看见、被欣赏、被认可,同时,也充分尊重了每个幼儿的个性特点,让幼儿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个人优势,获得更加全面、健康的成长。
四、动态创设,打造互动平台
传统的班级主题墙都是静态化的,许多的图片和作品都是直接固定粘贴在墙上,幼儿不能经常用手触摸,或者随意地进行涂鸦,但随着主题的深入开展,以及幼儿兴趣的变化,主题墙的内容也应当及时地进行改变。因此,教师在进行班级主题墙的创设时,也应当注意到这个问题,要让主题墙从静态走向动态,增强幼儿与主题墙的对话和互动,让主题墙成为幼儿可以自主玩乐、学习和交流的有效平台。
例如,在进行“沿着城墙游南京”主题墙创设时,教师特意留了一个“游玩后,我还想知道”的版块,在这个版块中,教师将幼儿自主探索之后所提出的各类问题都展现了出来,在这些问题下面对应的是幼儿自主探究和答疑解惑的过程。教师正是通过创设动态化主题墙的方式,不仅实现了主题墙内容的实时变化,还有效促进了幼儿的自主学习,加强了幼儿与主题墙之间的互动,充分发挥了班级主题墙的教育价值,更好地促进了幼儿的全面发展。
总之,幼儿园班级主题墙创设是幼儿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在创设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只以美观为首要标准,还要从主题墙的本质出发,提升其教育价值,遵循简洁、丰富、具有艺术美感和教育意义等创设原则,要让幼儿在主题墙的引导下获得思维能力、审美能力以及创造能力的有效发展。同时,也要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地位,让幼儿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构建属于自己的主题墙面,让主题墙成为幼儿真正的良师益友。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东县马塘小学附属幼儿园)
(责任编辑赵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