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读促写模式下的作文教学

作者: 徐洁

小学阶段的语文内容选择范围广泛,能够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了解世界。而作文是学生学习知识、成果展示的一种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理解、分析和运用能力,而且可以使学生拥有更多的情感体验。但受传统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小学作文教学的方法和内容单一落后,无法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学习需求。为了改变这一现象,教师可运用以读促写模式推动小学作文教学改革顺利进行。

一、树立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提高以读促写意识

对小学作文教学进行调查研究发现,以读促写模式的运用效果并不理想,其主要原因是教师受到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思维发散受到限制,教学理念无法与时俱进,导致小学作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难以提升。因此,为了使以读促写更好地运用在小学作文教学中,语文教师需要注意以下问题并反思改进。

第一,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通常会将阅读和作文拆分为两个单独的教学内容,两者相结合进行语文教学的机会较少,这样不仅无法发挥阅读对作文教学的辅助作用,也会影响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多元化发展,无法深入贯彻课程的改革。

第二,教师未能真正理解以读促写模式的实际含义,这样不仅会影响以读促写模式的运用,也无法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深刻反思,树立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提高以读促写的意识,重新规划和定义教学模式和内容,从而推动小学作文教学改革的开展。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促使以读促写模式的顺利运用推广,使学生作文能力和阅读能力同步提升。

例如,学生在练习以“我的童年趣事”为话题的作文时,教师可以以课前导入为基础,设置引人思考且有趣味性的导语:“同学们,童年是色彩缤纷的,是充满趣味的,相信在大家的记忆里都有着难忘的童年经历。今天这节作文课,就让我们来共同回忆童年中一些有趣的事情!”这样的导语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朗诵一些童年趣事范文,让学生从中学习并写下有趣而富有情感的作文。这样不仅能够发挥以读促写模式的作用,而且可以带给学生更多写作灵感,使作文更加富有感情,促使学生写作能力不断提升。

二、强化阅读积累,提高学生作文词汇量

小学作文中词汇量的积累是学生作文的前提和保障,也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小学阶段学生认知能力不足,词汇积累量相对较少,在实际作文过程中普遍存在词汇量不足、词语表述不清楚等问题,而高效率的阅读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视野,还可以帮助学生积累更多优美的词语和句子,使学生做到有话可说、有话可写。因此,在小学作文教学中运用以读促写模式时,教师需要通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思维发散,而且可以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从而能写出更加优秀的作文,最大化地发挥以读促写模式的作用。

例如,《找春天》一文中蕴含着诸多优美的词语和句子,是学生提高作文质量的重要素材,如文中的“躲躲藏藏、嫩芽……”学生都可以进行积累、运用在作文中。另外,教师在运用以读促写模式时,需要着重、细致地讲解文章的词汇短语等,使学生能全面掌握和理解,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名词短语,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运用能力,进而为更好地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此外,教师需要定期带领学生复习文章,并找寻相似的文章进行阅读,提高学生的词汇积累量,激发其作文兴趣。教师也可通过某个话题尝试阅读与作文两者相结合的教学,在此过程中合理运用以读促写,促使学生将所学词汇材料运用在作文中,打破学生词汇量不足的窘境。这样不仅能够保障作文教学的顺利开展,也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以课本阅读为基础,帮助学生掌握作文技巧

小学作文教学中,大多数情况下学生作文内容空洞、泛化,其主要原因是学生缺少作文技巧,对文章的构思布局理解不透彻,语言和修辞手法运用不当,这样学生的作文能力不仅无法提升,同时也折射出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语文阅读教学一般会通过各种教材范文来实施,这些范文是专家学者的智慧结晶,文章不仅语言优美,还有诸多作文技巧,是学生提高作文能力的借鉴典范。因此,为了提高学生作文的效率,教师可充分利用以读促写模式,帮助学生掌握作文技巧,这样既能为学生积累更多的作文素材,也可使学生体会到不同的写作风格和作文手法,只有这样学生在创作时才会融入更多的元素,提升作文质量。

例如,《荷叶圆圆》一文中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圆圆的、碧绿的荷叶,作者将荷叶比作青蛙的歌台、鱼儿的凉伞等,生动活泼富有诗情画意,学习此文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阅读体验,而且可以促使学生思维发散,产生更多的作文思路。因此,教师可以《荷叶圆圆》一文为切入口,在文章讲解中运用以读促写模式,帮助学生掌握作文技巧,这样,既能使学生感受到夏天的魅力,又可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另外,教师也需要定期带领学生进行修辞、名词短语的练习,使学生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为今后的写作夯实基础。

四、延伸阅读资源,完善学生写作素材

当前小学作文教学最普遍的问题是学生的作文不出彩、没有亮点,作文质量有待提升,出现这些问题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学生的阅读量少,所储备的写作素材无法满足高质量的写作要求。因此,让学生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不仅可以提高语文核心素养,也可以保障作文的质量。只有学生阅读量提高了,才会领悟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才可以在写作中注入更多的情感元素,不断提高作文质量。

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阅读《珍贵的石头》一文,提出“叙事作文的‘六要素’是什么?”这一问题,使学生更加深入阅读范文,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积累写作素材,还可以让他们在写叙事作文时更好地布局,让作文既能首尾相呼应,又与中心相联系。当学生了解了写叙事文的“六要素”后,结合自身的写作经验以及写作技巧,利用丰富多彩的素材,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写作思路,从而能够有感而发地写出优美的文章。这时,教师只需要鼓励学生在写作中运用写作素材,抒发自己的真实感受即可。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促进以读促写模式更好地应用,也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使学生爱上写作、愿意写作,解决写作不知如何下笔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从而为构建高效小学语文写作课堂打下坚实的基础。

此外,为了使以读促写能够更好地融入小学作文教学,教师需要优化教学内容并合理地加以利用,设置幽默风趣的教学环节,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例如,在学习《送元二使安西》一诗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工具的多媒体音频功能,搭配《送别》乐曲,使学生快速进入情境中,然后鼓励学生说出诗人在送别时与好友说的话并写下来。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在学习到更多知识的同时,还可以更好地实现以读促写的目的。

总之,以读促写模式实际上就是将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两者相结合,通过阅读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以写作强化阅读能力。因此,教师需要在小学作文教学中运用以读促写模式,打破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采取各种方法促使以读促写发挥自身作用,从而实现学生阅读能力与作文能力的同步提升,为今后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平冈校区)

(责任编辑  岳舒)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