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运用策略

作者: 叶瑜

课程改革的核心在于秉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将学生的课堂主体性确立起来。在此理念下,体验式教学得到了有效运用,该教学策略以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入手,从而保持更高的热情去探究法治知识。因此,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的体验式课堂教学。

一、体验式教学概述及其优势

基于学生本质发展规律,让学生经历一个情境还原的过程,能够让学生在身体、心理上产生满足感,感知到学习的乐趣和魅力,这是体验式教学的真谛。这一教学模式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教师占据主体的教学体系,让单一、枯燥的法治课课堂教学变得更加多元化。体验式教学的实施能够尊重学生的独特性和体验性,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情境,让学生全身心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其主观能动性将在良好的课堂体验中得到激发。另外,在良好的课堂体验中,师生距离缩小,学生来自教师的压力明显降低,也敢于、乐于和教师、同伴互动,一个和谐、良好的课堂氛围在此过程中得到构建。

多元化课堂的组织形式可以帮助学生切实感受到法治学习的乐趣和魅力,使学生能更加全面地理解、掌握和运用法治知识。具体教学中,教师要加大体验式教学的重视力度,在课堂中融入情境性、趣味性、游戏性内容。

二、目前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

首先,课程改革取得一定成效,但有部分教师仍固守着传统教育观念,在法治教学时把教学内容当成任务,只关注教学进度,忽视了学生的接受水平和心理状况,为达到教学目标,只注重对学生知识的灌输,不顾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运用。在教育观念上存在着功利化倾向,以学生考试成绩来评估教师的教学工作,教师上课以讲解为主,缺乏体验式、情境式等多元教学模式的运用,以至于课堂氛围不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激发,学生没有与教师互动、交流的机会,从而导致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不足。

其次,学生面临着升学压力,由于法治课程占据中考的分值较低,对本课程投入的精力与时间较少,不愿花时间去学习、探究道德与法治课程知识,更多的是简单的背诵和记忆,无法灵活地掌握知识点。有些教师不能与时俱进学习新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缺乏新颖的教学模式,激不起学生的兴趣,而且对学生的学情也未作更多了解,无法对学生因材施教,学生也会逐渐失去对道德与法治的学习兴趣。

三、体验式教学在课堂中的运用策略

1.生活化教学,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课程改革理念强调了生活化教育的重要性,道德与法治源于生活,是一种对日常生活情境的再现,从本质上看,是对生活内容的深刻诠释。生活与法治学科本身就是相互连接、不可分割的,学生能够从生活化学习中感知到法治知识的实用性,无形中强化对知识的理解。通常而言,初中学生会对生活化内容保持较高的兴趣,在生活化内容的驱使下,学生乐于学习、勇于探究,敢于和教师、同伴互动,在互动过程中,一个活跃的课堂氛围也就构建而成,学生的课堂体验也会大幅度提升。由此,法治教师要在教育观念上积极革新,以生活为原型引导学生展开探究、学习。

例如,在教学《法律在我们身边》一课时,教师要以生活为原型,为学生讲解学校周围发生的一系列违法案例,让学生明白遵纪守法的重要性。通过生活内容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敢于、乐于和教师交互,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吸收,最终在学生和教师的互动中打造高效的体验式课堂。

2.情境式教学,强化学生的课堂体验

情境式旨在教师为提升教学效果,根据教学内容利用语言、文字、动画和音乐等教学手段为学生构建特殊的教学场景,让环境对学生的内因产生作用,唤醒学生的感知力,让学生获得情感体验,实现高效教学。情境式教学是增强学生课堂体验、促使学生进入深度学习状态的有效路径。因而,为实现体验式教学的科学、合理运用,教师应将情境式教学置于首位,让学生在情境中受到启发、感染,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例如,在教学《师生交往》一课时,教师可以结合知识点开展“同学打电话找老师”的情境活动,让学生自由组织语言,从面部表情、语气等方面与教师礼貌交流,让学生在切实的情境体验中体会、感知,从中获得道理和启发。

此外,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角色扮演也是一种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方法。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通过表演小品、改编故事、表演舞台剧等多种形式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在表演过程中获取更多的乐趣,强化其课堂体验,从而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激发。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展示多种案例,并要求学生扮演案例中的角色,从而使学生更乐于参与课堂学习活动。

例如,在教学《社会生活讲道德》一课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听说过的道德故事并在课堂上进行表演,在表演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回顾表演过程,并说说故事体现出怎样的道德品质,让学生分析故事对我们的警示,在日后的生活中应该通过怎样的方式践行道德品行。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学生会规范自己的日常行为,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从而确保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达到预期目标。

3.小组合作学习,促使学生探究

合作学习强调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探究,在探究中践行分析问题、解答问题的过程,学生之间发表自身的看法和观点,活跃气氛,从而强化学生的课堂体验。

例如,在教学《法律在我们身边》一课时,为增强学生的课堂体验,教师可以先给出案例:“14岁的刘某是某初中学生,从小就娇生惯养,在某个夜晚,为了上网,窃取父母的财物共计五千元……”让学生针对案例分小组进行讨论。教师再提出问题:“刘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是否应该对他追究刑事责任?”小组学生再次进行讨论,最后教师随机抽取几位小组代表进行回答,并对其回答情况进行评价,通过师生、生生、案例的共同作用,构建活跃的体验式法治课堂。此外,为实现体验式教学的合理运用,法治教师也要经常开展小组游戏活动,实现学生课堂体验的再强化,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受到法治学习的乐趣和魅力。

4.运用信息技术,加深学生体验

新时代下信息手段的运用为法治教师开展体验式学习带来新的局面。信息技术作为当下应用较为广泛的教学工具,教师要充分发挥其优势,借助其“可视化”和“直观化”功能,为学生营造更加妙趣横生的课堂氛围,学生在视觉、听觉的多重体验下,其身心也将全部融合于课堂,进而更好地展开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在教学《建设美好祖国》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丰富的教育资源选择一些典型案例进行讲解,如“邓稼先开发核武器”“钱学森毅然回国”,再配以音乐,让学生在听觉和视觉的双重体验下,在法治课堂中真正受到感染,从思想情感上得到陶冶。

综上,针对当下初中生对道德与法治学习的实际情况来看,部分学生在学习兴趣上存在较大缺失,教师在教学方法上也未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最终使法治教学差强人意。而体验式教学为当代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提供了新的教育方向,教师应将它放在首位,注重为学生创设多元情境,在情境中强化体验,在体验中增强学生对法治学习的乐趣,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最终达到全面提升法治教学效率的目的。

(作者单位:甘肃省秦安县第三中学)

(责任编辑  岳舒)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