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问题链助推学生的英语学习
作者: 曹思雨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对英语语篇文本的理解,是英语教学的重中之重。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相关问题,构建前后关联、贯通的问题链,让问题集结成一个整体。实践证明,设计问题链能有效激发学生的英语思维,催生学生的英语想象,有效助推学生的语篇理解,从而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力,发展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
一、设计层次性问题链,引导学生学习进阶
学生的英语学习是一种整体性的学习。问题链就是要构建一组前后有逻辑关联,能引导学生深度思维、想象的问题。这些问题将学生不断引向英语学习的最近发展区,从而引导学生在英语学习中逐步进阶,将学生的英语“现实水平”提升至“可能水平”“发展水平”。
在层次性问题中,前一个问题往往是后一个问题的基础,是为学生完成后一个问题作铺垫的。后一个问题往往是前一个问题的发展、提升,或者是前一个问题的拓展、延伸,这样的一些问题就构成前后有关联、有层次、有结构的问题链。问题链是环环相扣、层层铺垫的,它不仅能让学生的英语思维突破点状,更能让学生的英语思维突破线状,形成学生的英语思维、认知的立体状。
例如,教学译林版五年级下册“Unit8 Birthdays”中的Story time版块时,该版块介绍了Su Hai和Mike过生日的情景。这篇文本,从文体上来讲属于叙事文本,从结构性来讲属于并列文本,从功能上来讲主要是让学生学会表达、学会介绍自己过生日。这里,教师还要关注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引导学生认识到中西方过生日的异同。为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学习日期表达法以及与过生日相关的一些词组、句型。在教学中,教师不仅在课堂导入环节设置问题链,而且在引导学生解读文本时也设计了问题链,从“When are their birthdays?”“Whose birthdays are they talking about?”“What do they do on their birthdays?”“How do they feel on their birthdays?”等方面设置问题链,从而让学生对文本形成一种通透性的认知、思考,促进了学生对文本的深度理解。借助问题链,学生的思维、认知逐步深入,可以有效化解学生的认知障碍与认知困惑,使学生更进一步理解新学知识。
问题链有助于学生深入解读文本,能有效引导学生分析文本。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将问题链设计在新旧知识的对接处、设计在语篇的前后矛盾处、设计在故事转折处等。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问题链的导学功能,彰显问题链的导学价值,让问题链促进学生的语篇理解,激发学生的语篇创造。
二、设计诊断性问题链,优化学生学习引导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设计研发诊断性的问题链,对学生的英语学习进行诊断、把脉,从而有效引导学生的英语学习。一般来说,问题链能有效激活学生大脑中的“沉睡知识块”,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与好奇心,调动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通过诊断性的问题链,教师能认识到学生英语学习的问题、困惑、障碍等,同时也能促进学生英语学习的自我认知。从这个意义上说,问题链还能促进师生、生生的积极对话、交往与互动。
诊断性的问题链,能让教师把握学生学习的疑点、盲点等,能让教师的英语教学更好地切入学生英语学习的最近发展区。对于通过问题链诊断出的相关问题,教师要采取一定的教学策略、方法进行矫治。在英语教学中,诊断性的问题链,是探测学生英语学习样态的一种“雷达”,能有效地促进师生互动。
例如,教学译林版四年级下册“Unit3 My day”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在导入阶段设置诊断性问题:“What do you want to know about Mike’s day?”让学生能围绕“Mike’s day”提出各种猜想,生发出各种问题。这一诊断性的问题,唤醒、激活了学生的已有认知,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能让教师把握到学生学前的思维、认知状态,为学生的英语学习建构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承接导入阶段的诊断性问题,教师又设置诊断性的问题:“There are three parts in Mike’day.What are they?”以此能引发学生对英语教材文本内容进行深度解读,并让学生积极探寻话题,让学生的英语知识解读结构化、系统化。为了让学生的思维简洁、概括,教师再次设置诊断性问题:“Scanning the article,can you try to sum it up with a phrase or two?”如此,引导学生的文本解读不断走向深入。在英语教学中,诊断性问题能有效引导学生选择事实信息,推理隐性的信息,对于淬炼学生的思维具有重要的作用。
诊断性的问题链,通常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几个角度进行设定。它不仅能让学生理解文本,而且能提升学生的思维、思辨能力。在英语教学中,诊断性问题链可以集中在一起,也可以分散于教学过程之中,可以以文字符号的形式呈现,也可以将之绘制成思维导图,以更加直观的形式呈现。在问题链导引下,可以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形成对文本的深层次解读。
三、设计迁移性问题链,促进学生学习运用
所谓“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些“迁移性”的问题链,促进学生的学习运用。设计迁移性的问题链,要求教师对文本以及学生的具体学情有全面的把握,要能找到相关的问题与语篇之间的关联,让问题促进学生对文本的深度解读,催生学生的深度学习。在设计迁移性问题链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探寻问题与文本之间的关联,以便让问题助推学生对文本的分析。
迁移性的问题链设计应能引导学生从低阶思维走向高阶思维。通过设置迁移性的问题链,能让学生从对文本的理解走向运用、分析、评价和创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迁移性问题链,从捕捉文本表层信息逐步过渡到深入分析文本、解读文本、评价文本,进而对文本形成一种有深度的解读。
例如,教学译林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Project2 Reuse and recycle”这一部分内容时,主要有两个方面的活动要求:(1)制作关于废旧物品的回收、再利用宣传海报;(2)开展废旧物品的回收、再利用宣讲活动。这一部分内容是围绕“Reuse and recycle”这个主题展开的,教学中,教师要设置相关的“迁移性”问题链,引导学生复习前后四个单元内容。为此,教师可以围绕reuse、recycle这两个目标关键词设置迁移性问题:“What does reuse/recycle mean? Why should we reuse/recycle? What can we reuse/recycle? How can we reuse/recycle these things? What can we do to make more people reuse/recycle things?”通过这些迁移性问题,能引发学生的英语学习迁移性思维和迁移性探究。
问题是学生英语学习的心脏,也是学生英语学习的动力引擎。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计问题链,用问题链助推学生的英语思考与探究。问题链,能实现学生对语篇内容的深度理解,能优化学生的英语认知与思维品质,能为学生英语深度学习搭建良好的平台,是学生英语学习、思维成长的阶梯。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高等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责任编辑 岳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