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激趣出发,优化小学英语作业设计

作者: 薛智君

小学阶段是英语学习的初级阶段,这一阶段的英语学习,除了要重视课堂的知识讲解与传授外,更需要重视英语作业的设计,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巩固知识、内化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为提高整体的教学水平,教师应结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在作业设计中应注重创新、保持童趣。

一、学科类作业,助力有效性

英语是一门语言类学科,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应只关注单词、词组与句式的讲解,还需要给学生提供更多口语训练的机会,真正让学生会说英语、会用英语。因此,根据学生的成长规律与特点,教师在设计英语作业时,应注重口语类学科作业的设计以及作业设计的趣味性,保障学生在完成作业时能够有所收获。针对口语类作业,一般可以从课前预习和课后巩固两方面出发。

在课前预习阶段,教师可以加大对配套光盘的使用,通过光盘的播放,让学生模仿Story time和Cartoon time部分的语音、语调,基本会读、会用相应的单词。如,“My family and friends”这一单元围绕家庭和朋友展开,在趣味性英语作业的设计中,教师可以针对本单元的学习,为学生布置一些口语类作业。

在课后巩固阶段,教师需要给学生布置多种类型的口语作业,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从中挑选出自己感兴趣的口语作业。如,学生可以在课后用手机将自己朗读的单词或句子录制下来,发送给其他学生听,让学生之间相互交流与评价。在熟练朗读的条件下,学生可将语音发送到班级群内,其他学生可以模仿朗读,同时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学会断句、发音。一些比较热爱表演的学生,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对Story time与Cartoon time进行创编性表演和角色扮演,在表演的过程中利用英语展开对话。

教师在设计英语趣味性作业时,除了学科类型的作业,也应考虑到英语学科的特殊性,可以多布置一些口语类作业,使学生能在学科学习的过程中,注重口语训练,在完成口语作业的过程中,养成英语表达的良好习惯。

二、拓展类作业,助力趣味性

在传统的英语学科教学模式下,教师的教学任务一般围绕教材展开,学生对学科知识的学习往往局限于教材内容,长期采取这种教学模式,会导致学生的英语知识学习停留在教材内容上,对英语知识的应用能力不足。随着课程改革对小学英语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为全面提高学科教学的整体水平,教师的作业设计应遵循趣味性原则与要求,为学生布置一些拓展性的作业,让他们在学习完教材内容以后,可以将所学知识作一些延伸,从而使学生的英语学习不局限于课堂。

例如,教学“An animal school”时,教师需带领学生巩固比较常见的动物类单词,让学生熟悉这些动物的英语表达,能运用这些动物单词开展简单的口语交流。如,教师可提出问题:“What animal do you like best?”学生答道:“I like pandas best.It is cute.” 教师在课堂上完成这些基础部分的教学内容后,为了激起学生的童趣,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充分享受英语课堂,教师还可为学生设计一些拓展类的作业,提高作业的趣味性,让学生的英语作业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抄写、背诵和记忆上。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制作一本关于动物的绘本,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设计几种动物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用英语词汇、句子与图画完成。在完成这一作业的过程中,既可以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也可以让他们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使学生在英语的学习中拓展知识与能力。这样的作业类型可以将英语知识的学习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增强英语学习的趣味性。

拓展类作业是小学英语作业中常用的作业类型,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学生的知识学习不应该局限于教材内容,而应该在教师的带领下,使学生能够脱离教材,走出课堂,将英语知识与学生的学习生活联系起来,灵活运用英语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让学生在完成作业时拓展其思维空间。

三、体验类作业,助力实用性

小学英语课堂上,教师需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这一能力培养要求是与传统的应试教育有所区别的。为了给学生设计出更有趣味性的英语作业,教师需注重对体验类作业的设计。对小学生来说,他们的生活经验不丰富,学习经历也少,对自然和世界的认知非常有限,但他们又有极强的好奇心,教师在作业设计时可紧抓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为他们设计一些体验型作业,用真实的经历收获相关的英语知识与技能。

例如,教学“Helping our parents”时,为了让学生通过作业巩固本单元的内容,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任务:放学回家后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从真实的经历中收获快乐。在日常生活中,有的学生遇到困难习惯性地向家人寻求帮助,导致遇到问题时,不会自己思考如何解决,这样不利于学生的自我成长。因此,在英语学科教学中,教师不仅仅要重视基本知识的传授,更需要让学生知道英语学习与实际生活的关系,让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高尚的道德品质。如,在本单元学习完以后,教师提出问题:“What can you do to help your parents at home?”通过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放学后,学生会帮助父母clean the table、sweep the floor等,做一些他们力所能及的家务。在下一节课堂上,有的学生说道:“Parents are usually not easy,help them to do some things to ease their burden,harvest happiness,let parents happy.”通过体验类作业的设计,可以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道德品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体验类作业对小学生有着较强的吸引力,他们通过体验,可以真正将英语学习与日常的学习与生活相关联,英语学习也不再局限于单纯的知识学习,而是重视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与积累,锻炼其英语学习能力。

四、探究类作业,助力创造性

小学生在英语学科的学习中,教师可有针对性地根据学科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一些探究类的活动,让学生通过参与这些探究活动,培养其创造力和想象力,开阔视野,拓宽英语思维。由于小学生对自然和世界的认知有限,而英语学科中的一些知识,就是为了帮助学生认识世界、了解自然,针对这些内容,教师可以适当组织一些探究类的开放性作业,让学生可以在探究过程中保持对生活的热忱,激发学生对世界与自然的探索欲望,在探索中培养他们的思维习惯。

例如,教学“Protect the Earth”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下收集关于地球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引发地球危机的资料,这些资料可以是数据,也可以是视频或者图片。通过布置这种探究类作业,学生可以学会整合资料,并根据资料中的相关内容分析,思考“Why protect the earth?How to protect the earth?”等问题,进而探寻这些问题的答案,一些有探索欲望的学生,会与家长交流,甚至进入公园等公共场所,观察人们不好的行为,从改变乱丢垃圾、随意吐痰等不良的习惯出发,为保护地球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小学阶段是学生英语学习的基础阶段,教师在设计英语作业时,要考虑学生的年龄与心理特点,适当设计一些探究类作业,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引发思考与创造,助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

小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经常面临很多学习问题,为提高英语教学的整体水平,教师需注重趣味英语作业的设计与优化,为学生布置更具趣味性的作业,让学生在作业中有所收获与积累。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小海小学)

(责任编辑  岳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