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语言学背景下的小学英语微课教学策略

作者: 魏龙霞

当前,微课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手段已经在教学领域广泛运用,这一教学方式能够迅速集中学生注意力,促进教学质量提升。在英语教学中,教师以学生的认知能力为基础,运用微课对课堂教学进行改革和创新,能够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探讨了小学英语微课教学策略,旨在提高小学英语教学质量。

一、结合学生学习需求,构思制作课前预习微课内容

课前进行英语预习是小学生掌握英语知识的重要环节。因此,在英语课程教学前,教师应深度掌握英语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分析,制作教学课件,将微课相关知识与课件进行有机结合。在制作微课教学课件时,教师应对学生共性进行了解掌握,这样制作的微课课件更容易被学生接受。

小学英语教学内容在教材中进行了简单划分,教学策略与教材中的内容划分也比较匹配。教师可在英语课前准备中融入微课这一新型教学模式,将提前制作好的微课视频发送给每一个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和微课课件为学生安排预习内容,并确保安排的预习任务具有一定的逻辑性。

例如,在讲解“Look at the Monkeys”这一单元的知识时,教师应先明确本单元教学内容是借助各种动物为学生讲解与运动相关的动词,如running、flying、swimming等。在思考与制作微课视频时,教师应使微课内容与这些动作具有一定关联性,并且借助教材中讲到的动物为学生举例。因此,教师可在课前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如“你们能够列举出多少种动物的种类?”“是否能够用英语说出这些动物的名字”“这些动物最喜欢的运动方式是什么?”等,从而引申出教学主题。另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每种动物运动方式的区别,为深入课堂教学做好铺垫。

二、结合课前预习情况,科学制定课中教学微课内容

小学英语教学的所有阶段中,课中教学所占比重最大,将微课与小学英语课中教学有机结合具有积极意义。

首先,注重导入和引出。具体教学时,教师能够利用微课对节日、风俗等新的话题进行导入和引出。如,在讲解中秋节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告诉学生,中秋节的时间是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月饼是中秋节必吃的一种食品,象征团团圆圆,也代表着人民对幸福美满生活的向往。借助这种直观的方式,让学生对中秋节的知识留下深刻印象,但是这种单纯用口头介绍的方式,相对比较单调,学生没有这样的经历和生活体验,难以和生活实际相联系,教学效果不理想。

其次,场景再现。即将口语对话和习惯用词与其应用场景相结合,用真切的形式让学生体验英语运用环境,旨在促进学生对英语对话和选词的灵活运用,强化学生对英语知识的认知理解。

再次,重点讲解。每一堂英语课程都需要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重点和难点,因此,教师必须对知识重点、难点进行举一反三,为学生进行全方位讲解。借助微课中图片、音频、视频等生动直观的方式能够更好地达到这一教学目的。如,在讲解“family”这一单词时,教师可以利用关系图将“family”中包含的人以及每个人之间的关系展现出来,之后在微课中借助图片、视频的方式为学生进行介绍,促进学生对相关单词的理解与掌握。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不但能够掌握单词,还能掌握单词所代表的含义,同时将其中所包含的人物关系进行关联记忆。

最后,实践体验。一直以来,各种语言的初级教学都采用诵读和跟读的方式。小学阶段学生对有节律的事物尤为感兴趣,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形式指导学生进行英语单词、短语、句子的诵读和跟读,加深学生对英语知识的记忆。

基于对认知语言学视域下微课教学的了解,教师在掌握了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后,应结合教学内容利用适宜的微课方式开展教学。

例如,在“Look at the Monkeys”这一单元的UnitA部分,教师先介绍了几种动物及其运动方式:elephant(walking)、fish(swimming)、bird (flying)。接着,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一名学生表演动作,另一名学生说出他表演的动词。针对这部分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利用微课这一教学方式。微课内容选取和教材中一样的动物,让学生直观看到每种动物运动方式的不同,发现英语学习的乐趣,促进学生对英语知识的掌握。在后面的小结环节,主要是对之前知识内容的复习与巩固,如“Let's play,Let's try”等,旨在帮助学生将具体动物与其运动方式建立有机联系。这时,教师可以通过反复播放微课视频以及对相关内容进行细心讲解的方式,强化学生对动物和其代表性动作的理解和掌握。如,running是指快速跑动,狮子为了获取食物会跑得飞快,jumping是跳,袋鼠平时走路都是跳来跳去的。借助这样的讲解和总结方式,能够更加直观立体地将各种动作展现在学生面前,增强学生对这一知识的掌握。

三、结合知识重点难点,制作分享课后复习微课内容

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及时对课堂教学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效果进行总结反思,通过微信群等网络信息互动平台与学生在课后进行沟通交流,对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总结和评价,并通过对学生的提问,获得学生的反馈,从而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发现自身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寻求适合的改进方案。同时,在沟通交流过程中,学生也可以通过教师的解答反思自己在课堂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强化学生对英语知识重点和难点的理解与掌握。因此,教师制作微课视频时,微课内容中应包含学生需要复习的内容,从根本上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提升学生英语学习的效率。

课后复习阶段涵盖教师对课堂教学总结和学生对课堂知识巩固两部分内容。教师在课后,应将微课视频分享给每一个学生,让学生能够突破时间、空间限制,在课后随时随地对课堂知识内容进行复习巩固,回忆课堂教学内容,复习知识重点和难点,高效落实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对于英语学习基础较好且知识接收能力较强的学生,除了微课视频外,教师还可以额外为他们提供一些学习资源,对他们进行课外拓展。同时,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对微课内容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教师可根据学生提出的意见和看法,对微课视频内容进行完善优化。而作为小学生来说,可以借助教师分享的课堂微课视频以及额外的学习资源,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复习和巩固,对于难以理解的知识重点和知识难点,可以反复观看,直到理解为止,如果还是不明白,可以向教师请教。通过这样的方式,促进学生对英语学习内容的理解掌握,尤其是对学习和领悟能力较强的学生,微课视频能够帮助他们拓宽视野,提升其英语学习能力。

总之,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已在教学中普遍运用。基于认知语言学视野,微课教学形式具有的特征与认知语言学的教学观相吻合,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率。因此,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小学英语微课教学,应融入课前预习、课中教学以及课后复习几个环节中,将英语知识内容通过视频的方式展现,可以提升学生英语学习的效率,提高学生英语学习水平,促进小学英语教学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甘肃省漳县东晖小学)

(责任编辑  岳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