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标准视角下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实践

作者: 张玉钰

阅读是英语学习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通过阅读可以使学生掌握更多的词汇、句子,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语感,丰富积累,实现以读促写,提升英语综合素养的目的。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理念和方法显然难以与课程标准要求相一致,为提高英语阅读教学的总体水平,教师需注重阅读教学的创新,提升阅读教学的效率。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对于任何学科教学来说,要提高教学的成效,首先要注重对学生兴趣的培养与调动,小学英语教学更是如此。由于汉语与英语的表达习惯、语法等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在遇到难题而又很难克服的情况下,就会逐渐丧失对英语学习的兴趣。阅读是英语学习的重要途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从根本上注重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因为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心重,且好动,教师可以以阅读的文本内容为依托,创设情境,在情境中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例如,教学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Unit1 In Class”的Cartoon time时,为了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在课堂的最初阶段,可以组织一些简单的游戏对话,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教师以学生的阅读能力差异等为依据,将学生划分为多个小组,每个小组的阅读内容一样,在阅读结束后教师检查每个小组的阅读情况,如果小组成员的整体阅读情况较好,可以给予口头表扬或者物质奖励。通过这种竞赛奖励的方式,激发学生参与的主动性。最后,教师可借助多媒体工具,播放情境对话的视频资料,学生在观看这些视频的过程中,可以默读、跟读,掌握文本中相关词汇的发音。通过模仿视频中的英语对话,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让他们熟悉robot、rubber、parrot等单词。通过情境的创设,可改变原先单一的阅读教学方法,丰富课堂内容,既提高了学生的英语阅读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情境教学法是一种效果非常好的教学方法,但情境教学法能否取得成功,取决于情境创设的水平。在情境创设时,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营造贴近生活的真实情境。

二、引入文化背景,拓宽学生视野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简单地学习词汇、句型与语法,更重要的是对语言背后文化背景的学习。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参考文本内容,将其中的文化背景知识作为教学内容,使学生在文本阅读时,不仅仅侧重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阅读能力的培养,还注重对其中文化背景知识的学习,开阔眼界,培养文化意识。阅读教学中的文化知识融入,可以让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培养英语思维,努力克服英语学习过程中的一些障碍。

例如,教学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3 Holiday fun”的Story time时,教师就可适当融入与本单元相关的文化内容。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在历史长河中形成了独有的节日文化,而我国与西方国家的节日文化有着明显的差异。端午节、元宵节、清明节、中秋节等,都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这些节日都有独特的文化背景。而在西方,典型节日有圣诞节、万圣节、情人节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开展自主探究或者合作讨论,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知道的中国节日与西方节日。学生在总结中西方节日的过程中可以发现,中国节日一般是以农耕节日为主,有其历史背景;而西方的节日很多都与宗教相关。小学英语阅读教材中的很多内容都与文化相关,通过文化背景知识在课堂上的引入,学生在阅读这类型文章时,阅读难度大大降低。在课堂上,教师组织“Where did you go for the holiday?”的专题活动,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英语阅读中积累了更多的知识。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应与文化学习紧密结合。对于一些与文化相关的阅读内容,教师要将文化背景的介绍纳入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英语文本的阅读中从多个角度看待问题,逐步扩展视野、思考探究,提升英语综合能力。

三、拓展运用能力,促进阅读输出

英语阅读不仅仅要培养学生的语篇理解能力,还需要让学生在文本阅读中积累英语表达方式,学会灵活运用,从而提升口语交流能力。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寻找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文本,让学生的英语阅读可以走出课堂,将一些碎片化的时间用于阅读,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文本时,可以让学生将课内外的阅读资料加以整合,在阅读中对接思维与语言,注重阅读积累,锻炼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提升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保障阅读输出。

例如,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Unit7 How much?”主要是与购物、价格相关的内容,此内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针对文本中的阅读部分,教师可先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的表达方式。然后,教师带领学生展开英语阅读,所选择的阅读内容可以是教材中知识的适当延伸,让学生学习到与购物、问价等相关的更多的表达。在遇到需要用英语交流的场景或者课堂简单的英语对话模拟时,学生就可灵活运用阅读中所获得的知识,用阅读辅助输出。教师可向学生展示教材中“How much are they?”等相关句型,并告诉学生在什么样的对话场景下运用这些句子,让每个学生不仅要熟悉这些句子的意思,更要知道如何用、怎么用。在实践拓展教学部分,教师可以创设商场购物的情境,让学生轮流扮演不同的角色,用英语展开交流。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就可灵活运用教材中或者课外文本中学到的英语知识。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难度系数较高,因为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不高,即使在阅读中掌握了词汇或者句型,也还是无法灵活运用,这是阅读教学中需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英语运用能力的培养,保障阅读输出。

四、采用多种手段,优化英语课堂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教师更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体系构建,力求通过课堂上的知识讲解和课下的作业,使学生学到更多的英语知识。课程标准下的英语教学,关注的是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而阅读教学对这些能力的培养极为有效。为了全面提高阅读教学的整体水平,教师需注重多种教学手段的使用。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习惯,为学生制定明确的阅读目标,在目标指引下,保障阅读教学的高效开展。

例如,小学英语六年级下册“Unit5 A party”的Story time介绍的是六一儿童节,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教师将问题导入、情境教学、小组合作等多种方法综合运用。在学生阅读前,教师先提出问题:“本篇文章中的who、what、where、how分别是什么?”这一问题提出后,学生会带着问题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思考这些问题的答案,把握文章的结构框架和主旨。最后,教师以“Children's Day”作为导入并提出问题:“Who are going to take part in the party?”让学生自由组合进行讨论。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效果与教学方法有直接的关系。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引导学生多读、多思考、多总结,带给学生全新的学习体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

在英语学习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重点教学内容。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要重视阅读教学方法的优化,结合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精心为学生营造阅读情境,巧妙融入英语文化知识,强化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打造精彩、高效的英语课堂。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新区田庄小学)

(责任编辑  岳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