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思达”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小组合作的探究
作者: 张俊杰“读思达”教学法是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余文森教授首先提出的。“读思达”,顾名思义,即是阅读、思考与表达这三个部分。在数学学习中这三方面的内容层层递进,却又相互交融、相辅相成,使学生的数学学习形成了完整的思维链条。要想让“读思达”教学法真正在教学实践中发挥奇效,就离不开教师的引导与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小组合作,既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发挥自主性,又让学生在合作中得到全面阅读、充足思考与充分表达,是促进“读思达”教学法有效实施的教学策略。
一、“读思达”对数学课堂小组构建的积极意义
“读思达”教学法在数学课堂上的运用,不仅提升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还为教师设置课堂合作小组指明了方向。曾经,课堂小组的组成往往缺乏规则,现今“读思达”教学法的产生为课堂小组的设置提出了新思路。
1.平衡小组成员的参与度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中,小组合作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但是往往会导致另一种状况的产生——同一个小组中的成员参与度参差不齐。这是因为传统的小组合作很多时候只是“走形式”,而“读思达”教学法在小组合作中的运用则可以改变这一问题。“读思达”教学法突出强调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在教学中设置阅读、思考、表达三部分,学生想要实现课堂目标就需要完成这三个步骤,保证了每一个学生在学习中的参与程度。
2.增强小组成员间的实质性合作
当前小学数学课堂的小组活动属于表面性的合作,小组成员之间缺乏深入的沟通与合作,所得出的答案或学习成果也不是小组合作的成果。这一方面是因为学生年龄小,对于“合作”没有清晰明确的认知,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数学教师提出的问题过于浅显,或者不适于小组合作。而将“读思达”教学法与小组合作相结合,把课堂的主体从教师变为了学生,教师只发挥辅助与引导的作用,这就需要教师完善课堂问题的构建,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切实发挥合作的力量。可以说,“读思达”教学法与课堂小组合作能够互相促进,将二者融合,不仅有助于“读思达”教学法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更有利于增强学习小组内部的实质性合作。
3.促进小组成员间的主动合作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之间的合作往往是在教师要求下进行的被动合作,而将“读思达”教学法融入其中则可以化被动为主动。“读思达”教学法的实施,必然会导致小组合作在阅读、思考与表达三方面的深化。当学生以一己之力无法完美完成课堂任务时,必然会寻求其他组员的帮助。这就避免了小组成员在学习中独立自私、拒绝合作情况的发生。同时,主动合作比被动合作效率更高、效果更佳。
二、“读思达”背景下数学课堂小组的构建策略
“读思达”教学法与小组合作相结合,有助于推动“读思达”教学法的实施。“读思达”背景下,课堂小组的构建更加关注结合的策略与手段是否能促使其在教学实践中发挥最大的效果。因此,教师应当格外关注课堂小组的构建,让小组的设置服务于“读思达”教学法。
1.选取小组成员时,要讲究平衡性
教师往往会让座位坐得较近的学生组成一个小组,然而这样的决策方式会让小组与小组之间的水平参差不齐,也会导致组内成员的长处与短处无法互补,导致合作的低效率。因此,教师在选取组员时要讲究平衡性,一个组内要有学优生,也要有学困生,让学优生发挥领头羊的作用,带领小组提升合作学习的效果。
2.进行合理分工,让小组成员各司其职
“读思达”教学法的重点既在于“自主”也在于“深入”,因此对小组合作中阅读、思考与表达的要求都很高。教师不应当像从前那样给一个组布置一系列的大任务,而要将任务精准分配到小组的各个成员。以审题为例。教师可以把握并运用小组各成员的长处,让小组成员找出题目中关键的字、词、数量、单位等解题要素,能在短时间内快速高效而又全面地进行审题,帮助学生理清思路,使小组成员间相互取长补短。
三、“读思达”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小组合作的实践与探究
“读思达”教学法与小学数学课堂小组合作相互结合,要找好切入点,深入寻找二者之间的联系与侧重点,使“读思达”教学法带动课堂合作,课堂合作也能够作用于“读思达”教学。因此,教师应当从阅读、思考、表达三方面逐一入手,树立创新意识,使用科学的教学策略。
1.读:做好小组合作阅读,抓住学习重点
阅读是数学学习的开始,也是决定思考与表达的关键。充分而深入的阅读是学生与教材直接对话的过程。因此,教师应当在教学中注重“读”的重要性。然而,当前很多教师在教学中都会忽略数学资料、趣味故事,而直接进入知识的讲解环节,致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丧失兴趣。“读思达”教学法强调阅读,因此教师就应当引导学生阅读丰富的数学材料,使其对数学学习提升兴趣。而大量的阅读材料又往往会造成课时不足的情况,这时候,就需要发挥小组合作阅读的优势。
在引入一堂课所需的知识点前,教师可以先将阅读材料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在阅读之后率先进行讨论,然而此处的“讨论”并不是让学生共同探讨阅读中的问题,而是让学生信息互换。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自己阅读的心得与重点。一人的阅读成果由小组成员共享,避免了一些学生在阅读中抓不到重点而反复阅读的情况,既满足了“读思达”教学法中深入阅读、自主阅读的要求,又提升了课堂效率,促进了小组合作的紧密性与有效性。
2.思:做好小组合作思考,关注思维发展
“思”是“读思达”教学法的重点,也是关键性环节,是对阅读结果的思考与追问,也是表达的必要基础。因此,教师应当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思考,增加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思”的内容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学生在阅读教材中产生的疑问,另一方面是教师为学生布置的问题。
面对学生在教材中产生的疑问,教师应当先让学生内部讨论,在小组内部解决一些由于对教材理解不透彻不全面所产生的问题,发挥小组合作中互帮互助的优势功能。其次,教师应当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并总结出他们无法解决的问题,从而向教师提出有价值的疑问。
另一方面,教师也要布置问题,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思考。在设置课堂提问时,教师要讲究逻辑性与有效性,顺应学生的思考规律,使问题层层递进,引导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建立数学学习的思维方式。小组合作不仅最大限度地提升了课堂效率,还可以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其中,增加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3.达:做好小组总结,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表达习惯
如果说阅读是信息输入、思考是信息加工,那么表达就是信息输出。当今的小学数学教育中,绝大多数的学生都只会做题,而缺乏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数学表达对数学学习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作用,能够促进学生注重数学学习的严谨性,提升数学学习的应用素养,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因此,教师一定要在教学中注重表达。
在小组合作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以组为单位对合作所得的学习成果进行总结与表达,这既能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又锻炼了学生归纳与总结的能力。而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总结,可以帮助学生在表达中避免错误、理清思路,增强数学总结的全面性与准确性,使数学学习在小组合作中完美“收官”。
综上所述,“读思达”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是一种必然,只有在“读思达”教学法的引导下合理进行小组教学,才能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更上一层楼。
(作者单位: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北高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 晓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