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学思维培养的初中数学教学策略

作者: 吴强

数学,作为初中阶段学生学习的主要科目,对于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抽象思维、逻辑思维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立足学生思维培养基础,积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优化教学工作,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切实让数学知识在学生思维培养中发挥促进作用。本文立足初中数学知识基础,基于提升学生思维培养的重要性,深入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初中数学教学的策略。

一、基于数学思维培养的初中数学教学现状分析

为了充分获得客观、科学的研究资料,笔者选取了所就职的初中学校二年级的100名学生进行跟踪调查分析。通过调查访谈获取的一手资料,切实反馈出了当前思维培养基础方面初中数学教学的现状。具体如下:

1.未能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数学思维培养中必须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切教学工作优化实施要以学生为中心,要注重调动学生兴趣,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思维培养的目的。实际调查发现,传统教学理念引导下,教师课程讲授注重面对面的填鸭式授课,未能与学生进行很好的互动,导致整节课程进行中学生往往是被动地接受,未能有足够的独立思考和反思,这对学生的思维培养是非常不利的。初中阶段是数学知识学习、思维训练的关键阶段,教师必须在课堂上加强与学生的互动,这样才能为后期的知识学习起到铺垫作用。换言之,初中数学学习中,学生能及时反思、独立思考,那么这种习惯将会渐进性地影响其后期数学知识的学习,对于思维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就实际而言,现阶段教师的课程教学模式还需要极大地进行调整和改进。

2.教学内容未能实现优化

初中阶段数学思维培养重点立足于数学内容优化层面上落实,一切教学工作改进有理有据,能切实提升实际教学效果。而从这一方面来讲,当前教学内容未能实现优化是重点存在的问题。现今,虽然初中二年级教材内容相比以往有了很大的优化,但整体而言,教师在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下仍然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实践操作和几何抽象教学的高效进行。

3.数学知识学习缺乏反思建构

初中数学思维培养中必须注重知识的联结迁移和反思建构,这是实现思维培养的重要一步。而在对100名学生的调查中,当问到“你通过何种方式实现数学知识反思”时,只有45%的学生回答会进行知识学习反思,55%的学生没有经常进行知识反思。当前学生的数学学习存在的问题较多。学习过程流于形式,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学生也没有认真落实;学生一味注重知识结论的获取,忽视数学探究过程经验的总结;数学学习缺少反思建构,缺乏知识联结。这些问题均是学生浅层化学习的具体表现,这些问题的存在将会严重妨碍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对于提升学生数学学习效率必然产生不良影响。

二、基于数学思维培养的初中数学教学策略分析

1.在趣味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

初中阶段学生数学思维培养要注重在趣味教学中科学地实现。而针对当前数学教学中受传统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的影响,导致数学课堂失去趣味性的现状,教师必须优化改进,在引导学生的基础上,有效地在生活和数学学科之间建立联系。初中阶段的数学学科本身是一门学起来较为枯燥的科目,只有通过课堂教学内容的优化设计,增强其趣味性,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充分参与其中,才能循序渐进地实现思维的有效培养。

首先是生活化教学。比如,在学习“利用计算器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这一教学内容时,教师为了能让学生独立思考,及时拓展相关教学内容,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实际进行了密切联系。教师组织学生提前准备三组家庭年收入数据,做好前期工作。然后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计算平均每人的现金收入。通过这种方式,不但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学生也能体会到数学知识学习的实用性。趣味性和实用性的双重作用,能大大提升学生独立思考和反思的能力。其次是情境式教学。教师提前针对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创设相应情境,通过情境创设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实现思维的有效激发。情境教学与小组讨论式教学是相互搭配、相互促成的,教师可以将多种教学方式有效组合和应用,为数学课堂教学注入活力。

2.在教学内容拓展中实现思维培养

在落实基于数学思维培养的相关教学工作中,必须不断优化教学内容,通过不同程度的教学内容的延伸,激发学生深入思考,提升学生的注意力。

首先,教师根据学生课堂表现进行内容的有效拓展。这一方面需要教师在课堂上注重学生面部表情的变化,通过教育心理学的相关判断,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将进行内容不同程度的拓展。如,教师随机观察学生面部表情或者以提问方式掌握课程实施状况。例如,在《空间与图形》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及时进行了延伸拓展,与生活中常见的图形联系在一起,同时借助信息化技术对空间图形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变身。在课后调查中,65%的学生认为,此课程内容拓展具有一定的切实的效果,且为后期课程学习奠定了基础。数学思维培养要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要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在互动基础上,适当拓展内容,实现思维的优化。

其次,有效实施分层教学。初中阶段数学知识枯燥,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要求高。教师可以通过实施分层教学,科学化落实数学知识教学。如,同一道题有着不同的解题方法,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综合素质讲解不同方法,学生则可根据自己的理解程度选择适宜的解题方法,并加以理解掌握。

3.知识迁移和反思学习有效实现

基于数学思维培养的初中数学教学,想要不断优化,教师必须注重知识的迁移和反思,实现高效教学。

首先,切实让学生明确反思的必要性。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反思学习成果,审视学习过程,养成反思的习惯。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将错题收录进错题本中,尽可能独立地、采用多种方法改正错题,并批注心得体会。由各自所在的小组成员定期互相检查、分享交流,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人翁角色,在这个长期过程中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提升数学思维品质。如:(1)我今天学习了什么知识?全部内容我都理解了吗?(2)我还存在哪些困惑?应该如何解决?今天的学习内容和之前哪些知识有关联?(3)我能否利用简洁清晰的图式表达?今天的学习活动我积极参与了吗?(4)在数学活动过程中我积累了哪些活动经验?今天巩固学习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与之前的思想方法有异同吗?教师通过设置不同的反思问题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及时反思,循序渐进地实现思维培养。

其次,有效构建思维导图。知识学习本身有着一定的逻辑关系,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思维培养的过程中,要注重思维导图的应用。教师引导学生在“章—节—专题”等三级设置基础上,实现新旧知识的有效联结。通过以上方式,实现知识迁移和反思学习,在批判中实现思维培养,在知识累积中提升思考能力,以此提升学生知识联结的能力,多方面思考,共同落实,从而有效提升数学思维的有效培养。

初中阶段数学知识学习基础上培养数学思维,对教师和学生而言都是一个较大的挑战。实际落实过程中,需要教师和学生从实际出发加强调查分析,切实以学生实际学习状况为基础,选择最为合适的教学方式,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最优化教学。

综上所述,基于数学思维培养的初中数学教学,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需要增强教学趣味性,优化教学内容,在拓展中实现思维培养、知识迁移和反思教学的有效结合,以此全面改进,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思维培养水平,有效满足现代化教育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作者单位:山东省滕州市南沙河镇南沙河中学)

(责任编辑  晓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