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视角下高中化学教学创新的思考
作者: 周凌霞“互联网+”的发展给教育教学带来了更多可能。针对高中化学课程的教学,教师应当切实把握“互联网+”的内涵,抓住其特点,创新化学教学,让教学活动顺应“互联网+”的社会发展形势,达到更加理想的教学效果。本文由此切入做出分析,先探讨“互联网+”及其给教学带来的影响,再反思“互联网+”背景下的化学教学问题,之后提出创新教学的策略,与广大教师一起探讨。
一、“互联网+”
“互联网+”是近些年提出的一个新概念,是指互联网与(+)传统行业,也就是传统行业利用互联网,革新行业形态或是工作模式,从而演化出新业态。“互联网+”的发展速度很快,在很多领域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运用。比如,当前流行的外卖、共享单车、手机支付等,都是以互联网作为核心媒介发展起来的新业态。对于“互联网+”的研究,各行业人士都投入了大量精力,产生了很多学术成果。以中国知网学术库为例,以“互联网+”作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可以检索出21.81万篇学术文献。从时间分布来说,在2014年开始呈现出明显的增长趋势,当年有超过1万篇关于“互联网+”的学术文献。之后,从2015年到2021年,每年关于“互联网+”的学术研究文献,都超过了2万篇。由此可见,近些年“互联网+”一直都是一个研究热点。
对于教育教学领域而言,“互联网+”具备积极作用,有力推动了教学活动发展,作为教育工作者,更加需要对此加强研究。
二、“互联网+”对高中化学教学的影响
近年来,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学活动与“互联网+”的结合也得到了广泛运用。线上教学的开展,一方面让教学活动实施跨越了时空局限,但也有消极的一面,那就是教师无法有效管控学生的学习行为。从教学的宏观角度来说,“互联网+”发展所造成的影响,体现在多个方面。
一是对教学形式的影响。“互联网+”的发展推动着教育活动的线上构建,改变了传统的线下课堂模式。对于化学课程教学的开展,教师需要注重教学形式的创新,要从传统的形式中脱离出来,积极拥抱互联网,构建起更加新颖和开放的教学体系,融入化学课程,对学生实施有效教学。
二是对课程内容的影响。在高中阶段的化学课程中,知识内容构成较为复杂,涉及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等多方面的内容,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较多。而教材设计只是关注了化学知识的体系化和结构化,却忽略了趣味性与拓展性,这就造成课程知识对学生的吸引力不足,会降低部分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兴趣。基于“互联网+”的视角,对课程内容本身产生了影响,教师必须要通过合理措施革新课程内容,从互联网上引入化学素材辅助教学活动的开展。
三是对学生学习产生影响。“互联网+”在教育领域的融入渗透,并不仅仅是和教学产生结合,也可以用于学生自身的学习。“互联网+”的出现,给学生的学习也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它改变了学生的学习结构,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渠道和空间。
三、“互联网+”高中化学教学的问题
“互联网+”的出现和发展,给教育教学带来了很多影响。作为高中化学教师,应当以“互联网+”为导向,审视当前教学活动开展存在的问题,把握教学的不足之处。通过分析,笔者认为明显存在以下几方面的主要问题。
首先,教学活动在内容上局限于教材之中,造成课堂教学的吸引力不足,部分学生并不能产生较强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行为的主要驱动因素,对内容感兴趣,那么学生就会较为强烈地参与到学习之中。相反,如果对课程内容缺乏兴趣,则容易出现不认真的问题。在“互联网+”环境下,化学课程教学内容的拓展,值得引起关注。
其次,学生学习缺乏主体性。就教育形势的发展来说,以生为本是目前指导教学活动的核心理念,要尊重学生个体的主体本位,构建以学生学习为主的课堂,引导学生个体的学习动能发挥。然而在当前环境下,由于面临着高考的压力,很多教师还是采取教师主导的教学形式,并未将课堂时间真正交给学生开展自主学习,从而难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最后,对线上教学,未能长效化坚持。“互联网+”教育的发展形势下,线上教学是广受关注的新模式,依托线上平台对学生实施教学,或者是指导学生学习,这能够冲破传统模式的桎梏,带来更多新的教学可能。然而就高中化学课程的教学来说,线上教学这种方式的运用并没有构建起长效化机制,未能充分发挥线上教学的价值作用。
四、“互联网+”高中化学教学的创新策略
对高中化学课的教学创新,在“互联网+”视角下,需要从以下几方面予以把握。
1.创新化学内容
对化学课的教学创新,应当对课程内容创新加强关注。课程内容,是教学活动开展的核心要素,通过对内容的创新增强吸引力,可以调动学生学习参与,从而让化学课教学可以取得更好效果。第一,基于互联网引入趣味化学视频。在当前“互联网+”的环境下,出现了很多网络科普博主,其中就有化学方面的科普博主,他们拍摄了很多趣味性的化学科普视频。化学教师可以将这些趣味视频引入课堂,围绕其中包含的知识组织教学活动。通过引入这样的内容,可以吸引学生兴趣。第二,引入化学慕课。在“互联网+”环境下,还催生了网络慕课这一形式,一些学校也开发了精品慕课,作为公开资源在网络上分享,其中也有化学方面的慕课资源。对此,教师可以筛选一些符合教学需求的网络慕课,导入课堂中,用于教学。第三,其他资源的引入。在互联网上,还有很多其他包含了化学知识的资源,如影视剧、纪录片、新闻、生活现象等。化学教师要善于挖掘,根据教学需求,从互联网渠道引入各类资源,创新化学内容,给学生提供更加有趣的教学内容。
2.创新教学形式
在教学形式方面,需要注重对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首先,可以创设问题导学的模式,也就是结合课程教材,提炼其中的化学知识要点,围绕相关要点设计与之匹配的思考问题。在课堂上将这些思考问题罗列出来,要求学生按照问题,自主浏览教材、分析知识,找到问题答案。这样的过程,强化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其次,构建实验探究性学习。高中化学还包含了不少实验内容,教师可以围绕相关知识点,创设实验探究活动,让学生分小组,动手操作实验,自主探究其中所包含的化学知识并在实践中掌握。
3.创设线上教学
线上教学是“互联网+”时代所必须关注的新模式,因为这是一个未来的主流教学发展模式。作为化学教师,要结合当前实际,积极创设线上教学。具体来说,一方面要建立线上教学阵地,这就需要选择一个可以长期使用的线上网课平台,结合化学教学实际,设置好相应的教学功能。另一方面,教师还要设计线上学习资源、学习任务等,用于学生的线上学习。对于线上教学,要将其融入教学体系中,长期坚持。
在“互联网+”时代,高中化学课程的教学仍有多方面的不足,化学教师要予以充分认识,然后采取相应对策,创新教学活动,构建更加高效的教学模式,契合“互联网+”的发展形势,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单位:甘肃省甘谷县第六中学)
(责任编辑 晓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