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的有效运用
作者: 刘璇课程改革持续推进背景下,为构建更有魅力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师需在教学活动的组织中,注重新型教学方法的使用。小学生普遍对故事感兴趣,这就决定了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有效性,为促进英语教学活动的高效开展,教师需注重故事教学法的推广。
一、通过故事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结合当前小学英语教学的整体现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面对的一个普遍性问题就是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不高。为克服这一方面的难题,教师可利用学生对故事感兴趣的特点,加大故事教学法的运用,用有吸引力的故事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一些单元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绘本故事、经典故事作为教学导入,通过这些故事的讲解,激发学生对本单元学习内容的兴趣,发挥故事在学生学习积极性调动方面的作用。
例如,在教学“What do they do?”这一单元时,由于学生对职业以及职业内容的概念认知有限,教师就应先打开学生对职业的认知视野。一方面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展现其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及学习过后,也更易对“职业”产生新的认识。基于此,学生在学习了词汇和句型后,才会更加重视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课堂伊始,为引出“职业”这一话题,教师便可引入绘本故事Willy The Dreamer,这一绘本讲述了一只爱做梦的大猩猩威利,常常梦见自己拥有不同的身份,或是身处不同的时代。故事内容虽然简单,但它配上了色彩丰富的插图,显得极具吸引力。同时,这一绘本值得教师作为这一单元的导入,是由于威利所做的大部分梦都有不同的身份,其中很多都能被称之为“职业”,如movie star、singer、writer等。基于此,教师便能突破学生心目中对职业的局限印象,从而为他们后续的学习打开思路。受到这一故事的影响,学生在运用句型、词汇进行交流时,也会将自己的视野置于更高点,从而令学生之间的对话充满趣味性、丰富性,以此实现故事导入的价值。
故事教学法在英语课堂的运用过程中,故事导入是关键的部分。通过良好的故事导入,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教师接下来的教学任务中,保持对英语学习的热情。
二、通过故事表演,提升表达能力
小学生的英语学习,不能单纯局限在单词、句子的朗读和默写上,关键是要让学生学会运用,有较高的英语表达能力。故事教学法是英语学科中非常有效的方式,在具体的运用过程中有多种手段。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针对一些故事,开展故事表演,在良好的情境内,学生不仅具有较大的学习动力,更可以在故事情境内说英语、用英语,锻炼其表达能力。在英语课堂上运用故事表演时,需围绕故事情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故事场景的布置与角色的演绎中。
例如,在教学“Our animal friends”时,本单元主要学习与动物相关的单词和句子。教师可以利用图片向学生展示monkey、dog、cat等单词,在这些单词展示完后,教师可以引入《西游记》的故事。因为《西游记》中包含的动物形象非常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从中挑选一种动物进行表演和模仿。在表演的过程中,教师可设置主题,要求学生运用“Where is...”“May I...”等简单的句子,让学生围绕主题进行表演与对话,灵活运用自己已经掌握的英语单词与句子。最后,教师可将学生划分为多个小组,分享对《西游记》故事的看法,说一说自己最喜欢哪一个动物,为什么?在学生分享时,教师要鼓励他们用英语表达,尽可能用一些简单的句子回答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在小学英语课堂中运用故事教学法时,教师要注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对应的故事表演活动,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让每个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
三、读懂故事内涵,学习人生智慧
很多故事中都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读懂了故事,也就可以对人生有新的感悟。在小学英语课堂中运用故事教学法,不仅要向学生分享故事内容,还需要深入挖掘故事的内涵。由于小学生恰好处于人生的关键阶段,他们的思想还不成熟,英语教材中所编排的内容,除了可以让他们学习英语知识外,还可以帮助他们积累人生的经验与智慧。因此,教师在运用故事教学法时,需强化对故事背后内涵的挖掘,用故事启发学生的智慧。
例如,在教学“Whose dress is this?”时,教材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相关,但这些简单的内容背后,也蕴含着一定的生活道理。在Story time部分,故事主题与描述自己“不舒服”的症状有一定的联系。教师在教学时要注重对其中内容的挖掘,让学生可以感知其中的内涵与深意。以“I'm thirsty.Can I have some water?Here you are”这一句为例,当学生掌握了句子中的单词与句子结构后,教师要进一步向学生讲解:当我们口渴时,说明我们的身体严重缺水,需要及时喝水补充水分。但是,补充水分的方式有多种,可以选择饮料、果汁和白开水,哪一种更健康呢?这一问题就与学生的生活有联系。很多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非常爱喝饮料和果汁,因为饮料和果汁中的添加成分较多,这些成分对人体的危害较大,通过英语知识与故事内容的联系,可以让学生逐步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
简单的故事背后却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智慧,为了启迪学生的智慧,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对生活有更深的认识和感悟,教师需要带领学生挖掘故事内容、丰富教学手段,在提高学生英语能力的同时,积累人生经验。
四、续编故事结局,锻炼想象思维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需从听、说、读、写等各个方面,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阅读与写作经常被认为是不可分割的,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行,在英语考试中出现了一种读后续写的题型,这种题型的出现,要求教师在英语课堂上将阅读与写作作为重点性的模块来抓。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上的运用,可以通过续编故事结局的方式,锻炼学生的想象思维。在每次引入故事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故事编写的课后作业,可以是更改故事结局,也可以是延伸故事后续。通过这种活动,有效锻炼学生的创造力。
例如,在教学“Cinderella”的Story time时,很多学生在小时候就已经听过这一故事,教材中的内容仅仅是将汉语故事情节用英语的方式呈现出来,适当进行了简化处理。由于学生对故事情节较为熟悉,在阅读这部分内容时基本没有困难,只会遇到一些生僻词。当教师带领学生完成故事阅读任务后,可以在课堂上组织故事复述或者讲故事的活动。一些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较强,在熟悉内容后,做出总结:“Cinderella在家里备受欺凌,在遇到fairy后,收到了new clothes 和new shoes,离开聚会时,她落下一只鞋,王子捡到了这只鞋,并凭着这只鞋子再次找到了她。”在完成这个故事的教学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力,对故事后续进行编写,以此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故事教学法的运用中也可以开展一些续编故事结局的活动,在此活动的组织过程中,教师应给予学生表达和想象的自由,让他们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想法,训练其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故事教学法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教师将故事教学法运用于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摆脱原先枯燥的英语学习模式,构建趣味性课堂,让学生以最佳的状态全身心投入学习,促进学科综合能力的提升。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新区田庄小学)
(责任编辑 岳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