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探讨

作者: 王新秀

数学作为小学教育的重要课程之一,不仅能培养学生基本的数学常识和应用方法,还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是助力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课程。数学教师要以尊重学生主体性为基础,全面探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可行性办法,推动数学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必要性

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在传授数学知识的同时重视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基于独立思考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推动教学综合效果的改善提升。

1.独立思考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课程标准要求,学习的主动权要交还给学生,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与探索中高质量、高效率地进行学习。加强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摆脱对教师的依赖,进行自主学习。

2.独立思考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关键。数学本身是一门强调思维、思考、探索、实践的学科。纵观数学史的发展,每一名数学家都具有良好的独立思考能力,所以他们才能在数学领域取得成就。而学生只有学会独立思考、发展数学思维,才能掌握数学学习方法、攻克数学难点,找到适合自身的学习模式,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3.独立思考是强化数学实践的保障。课程改革背景下,数学教学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还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引导学生在各个方面实现综合发展。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在课外进行实践探索,发展数学实践能力以及核心素养,真正实现全方位的综合发展。

二、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策略

1.激活学生主动学习和钻研数学的兴趣。兴趣是学生行为的重要驱动力,也是学生独立思考的重要前提。小学生往往只会在浓厚的兴趣驱动下,才会主动对数学内容进行了解、学习、思考和探索。反之,如果学生缺乏足够兴趣,教师再怎么引导学生对数学内容进行思考,他们也只会陷入被动思考状态,相应的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发展都难以达到预期目标。教师一定要以激活学生主动学习和钻研数学的兴趣为前提,引导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主动学习和思考,进而为他们独立思考能力的发展打好基础。

例如,教学《周长》这部分内容时,教师便通过创新优化教学内容的方式激活了学生的数学兴趣。课堂上,教师并没有直接围绕教材进行教学,而是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了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包括三角形的小红旗、三明治、三脚架、金字塔、交通标志牌等,正方形的豆腐、木箱、五子棋棋盘、魔方等,长方形的砖头、鞋盒、牙膏盒、音箱、电冰箱、积木等,形状不规则的树叶、小路围着的小公园、阶梯侧面等。借助这些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教师有效激活了学生的数学探索兴趣,使得学生认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之中。随后,教师再从学生身边的各种事物出发,引导学生利用直尺对身边的课桌、书本、文具盒等的各个边的长度进行测量,并引入周长这一概念,指导学生对身边各种事物的周长进行测量和计算。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思考,刚才多媒体中展示的各种物品的周长应该怎么计算,鼓励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对这些物品的边长以及周长进行估算。在丰富而贴近生活的各种素材的支持下,学生的兴趣被充分激活,并在学习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展开思考,不仅掌握了知识要点,也实现了独立思考能力的良好发展。

2.应用多样化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思考探索。对教学方法进行合理创新与优化,既能通过新颖有趣的方法吸引学生主动学习与思考,又能以易被学生接受的方式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知识,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有着积极意义。教师要主动了解和掌握各种教学方法的应用要点,并在实践中坚持贯彻以生为本理念,根据实际教学需要灵活选用合适的方法进行教学,务必要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效果,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例如,教学《认识小数》这部分内容时,教师便采用了小组合作法与动手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课堂上,教师先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并向各个小组分发了提前准备好的拼装式玩具,每个玩具都是由10块碎片拼装而成。教师将玩具碎片分发给各个小组后,鼓励他们通过合作探索、动手实践的方式将这些玩具拼装好。学生本就对玩具十分感兴趣,在教师指引下更是主动进行拼装,共同将碎片拼成了1个完整的玩具。而教师则在学生拼装玩具的过程中,鼓励学生思考1个完整的玩具是1个玩具,那么1个完整的玩具加上2块玩具碎片的话,应该如何表示,并在此过程中逐步导入教学内容。通过这种小组合作法与动手实践法相结合的方式,教师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索的过程中通过直观的玩具来认识小数,不仅大幅降低了教学难度,还使学生学会了在探索的过程中进行独立思考。

3.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对促进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发展而言有着积极意义。教师要以课程标准为重要依据和参考,在教学过程中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并着重围绕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及科学学习方法两方面落实对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其中,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能够很好地避免学生在长期、持续学习过程中逐步失去学习兴趣的情况。科学的学习方法则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关键,能够切实避免学生因投入大量精力却无法取得成效而产生严重挫败感的情况。

例如,教学《面积》这部分内容时,教师便着重围绕学习习惯和方法两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培养。在正式进行教学活动之前,教师便为学生准备了课前预习内容,以生动有趣的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预习和思考。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并要求学生认真听讲、独立思考,仔细观察、用心记忆,规范书写、准确计算,及时检查、反思总结,并指导学生着重围绕具体丈量活动感受面积的大小,思考不同长度单位与面积单位的转换差别。而在课后,教师同样安排了作业、反思总结以及动手实践任务,让学生在课后也能找到学习方向。这种同时从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着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指导学生个性化成长与发展。学生自主思考能力的发展受个体差异影响较大。教师一定要在尊重学生主体性的前提下,关注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并致力于指导学生个性化成长与发展,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适合他们的教学活动中高效学习以及发展自主思考能力。

例如,教学《生活中的负数》相关内容时,教师便采取了分层教学法,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能力等进行分层,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针对数学基础和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将教学法重心放在了联系之前的“认识更大的数”相关知识进行对比分析上,指导学生从之前学习“数”的相关经验出发进行思考,从而更加轻松地认识和理解负数;针对数学基础和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教师则将教学重心放在了负数的表达和运用方面,指导学生思考负数的价值。通过这种分层教学的方式,教师能够对不同层次学生进行有效引导,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学好数学知识的同时发展独立思考能力。

总之,独立思考能力的发展对学生学好数学乃至实现综合成长均有重要意义。教师一定要重视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并在实践中采取各种策略与措施优化教学,改善学生的学习体验,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逐步发展独立思考能力。

(作者单位:甘肃省景泰县第一小学)

(责任编辑  张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