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语文微阅读促进核心素养发展的路径
作者: 郭海萍在当前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随着大语文教育理念的有效融入,特别是课程改革发展的严峻挑战,小学语文微阅读正逐渐兴起并转化为语文教育教学体系的重要内容。为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探究微阅读在促进核心素养发展方面的路径,努力实现微阅读和微教学的有效整合,以期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微养成和学习成效的微收获,在点滴积累中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推进学生的全面学习和健康成长。
一、微阅读,培养核心素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阅读中应强化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培养和锻炼,激发学生主动思维和积极学习,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引领学生在感悟和思考中获得情感熏陶、思想启迪和审美乐趣,内化学生的核心素养。在小学语文微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推进学生个性化阅读能力的培养和锻炼,通过为学生提供专项化、主题化的文本阅读参考,逐步帮助学生学会有效选择具有一定文化内涵和知识底蕴的优秀文学作品,如散文、诗词、报纸或者杂志摘要,引领学生把握点滴时间阅读一些精短的文学作品,实现知识的微累积。
例如,在《繁星》一文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先引领学生阅读文本,熟悉文本内容,作者从家乡七八月的夜晚、三年前南京的夜晚到如今海上的夜晚,从这三个不同地方的繁星景色的描写中,作者最后将自己融入那漫天繁星,感觉像一个孩子睡在母亲的怀抱中。接着,在文本微阅读中,教师指导学生定位这三幅不同的画面,并在情感的融入和思想的延伸中,从最后一幅画面中感受到作者对母亲的眷恋和对家乡的依恋。生活中繁星随处皆是,但家乡却只有唯一,这种乡情会深深刻在人的脑海里、内心里和骨子里。为此,文本中在展示浓浓的思乡情结中,从人与物的合二为一中升华了情感、凸显了主题。
此外,在微阅读的教学指导中,通过指导学生阅读相关作品,可以让学生从不同的作者、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创作思路和风格去体会同一主题创作中文学领域的别样精彩。如,冰心先生在《繁星》诗集里描写“繁星”的一段中写出了深蓝天空下繁星的沉默中互赞的情形。虽然寥寥数语,却将寂静的星空、灿烂的繁星、无语的相视和默默的祝福都呈现出来,引导学生在微阅读中通过与文本的对比学习,感悟不同的写作特色。
同时,在微阅读与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有机融合中,教师既要指导学生“日有所诵”,还要让学生“日有所学”。如,在课前5分钟的晨读中,学生集中阅读教师指定的短小精炼的作品,沉淀相关知识,可以为接下来的课堂教学奠定基础。还可以布置课外阅读作业,让学生积累词语、名言警句、优美段落等,通过课内外微阅读的有机结合逐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微教学,提升学习能力
在小学语文微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探究生活教育理念在阅读和教学中的有效渗透和融入,积极创新教学方法、革新教学思路、拓展教学空间,通过引领学生到自然中、到生活中去观察、去体验、去学习,让教学“活”起来,真正实现“求真”的教育和教学。
例如,在《爬山虎的脚》一文的阅读教学中,从微阅读的定位入手,在详细阅读文中描写爬山虎的脚的相关文字时,教师可带领学生拿着课本来到学校操场,认真观察操场围墙上爬山虎的样子,尤其是细心观察爬山虎的脚。在实际观察和亲手触摸后,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文本中描写爬山虎的脚的语言表达得细致入微,而教师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指导学生在学习借鉴文本语言的基础上进一步描写爬山虎的脚,适时拓展写作领域和空间。同时,可以通过仿写的方式,个性化地描述爬山虎的脚,既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又锻炼学生举一反三的学习技巧,同时也在文本语言的阅读和自然景物的对比中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文本中语言表达的精妙,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积累能力。
三、微养成,传承优秀文化
小学语文微阅读基础上的养成教育就是要在阅读优秀传统文学作品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学习、累积、内化其优秀文化,并在学习和累积中传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让经典文学作品中丰厚的文化内涵沉淀为学生的知识底蕴,并在优秀思想的指导下厚植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优秀的思想品德,并将微阅读和优秀文化的传承自然融合,内化为学生的阅读习惯。
例如,在小学部编版第七册第四单元关于中外神话故事的阅读教学中,微阅读的运用引领学生在文本阅读的基础上实现与课外阅读、主题阅读和群文阅读的有效整合,指导学生学习神话故事的艺术风格,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其中,从微阅读文本《盘古开天地》《精卫填海》《女娲补天》等神话故事中体会古代劳动人民对改造自然、改造世界的愿望,并立足优秀文化养成学生在阅读相关文学作品的过程中进一步感悟传统文化的精华,体会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力,同时在中外神话故事的对比阅读中,养成学生主动阅读、拓展阅读和对比阅读的能力。
在“微养成”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在学习优秀文化、内化优秀文化的基础上传承优秀文化,并在微阅读中养成自主学习探究的学习习惯。同时,教师要明确小学语文课本身的文化传承任务,重视语文教学中的养成因素,不断丰富语文课的文化内容,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带来的精神力量,促进学生文化底蕴以及传统美德的养成,帮助学生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
四、微收获,重视实践研究
在小学语文微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领学生从文本阅读和课外阅读的整合中“微收获”,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阅读应该拓展到课外阅读和实践探究等更广阔的领域中,指导学生要学会跳出文本学语文,要在微阅读的日积月累中沉淀知识、锤炼能力、内化素养。
例如,在《蝴蝶的家》一文的微阅读中,文本探究了蝴蝶怎样避雨和蝴蝶的家在哪儿这两个问题,教师可引领学生通过实践研究进行文本基础上的再学习、再实践和再探究,继而实现再收获。其中,对蝴蝶怎样避雨问题的探究可以从生活中去观察,如在麦田、菜园、树林等地方去寻找蝴蝶可能会避雨的地方,再细心观察并用知识去解决蝴蝶避雨的问题。同时,教师要认识到在实践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找不到相应的答案,但是会有别的发现,如在观察自然、走进自然和了解自然的过程中获得一些对自然界新的认知和体验,这个过程是一个“微收获”的过程。通过学生实践活动经验累积的“微收获”会以形象化、固态化的记忆厚植于学生的知识体系,为学生的阅读、学习和写作奠定基础。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拓宽阅读的范畴,引导学生参与自主学习探究活动,构建开放的教学环境,鼓励学生自主实践,让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思维,探寻更加多元化的方法。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在实践研究中不断探寻符合自己学习特征的方法。
总之,在小学语文微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立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有的放矢地指导学生进行主题阅读、群文阅读和对比阅读,在多种阅读方式的充分运用和科学整合中锤炼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同时,在微阅读中,教师要适时延伸到微教学、微养成和微收获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指导学生在微阅读中不断提升学习能力,积极传承优秀文化,强化实践研究,让阅读与文化互融,让学习与实践共舞,让学生在日积月累中逐步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江帆小学)
(责任编辑 岳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