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茶文化背景下农村小学生茶诗词学习的研究
作者: 杨启超 司维哲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我国的教育事业也获得了蓬勃发展,但是农村小学阶段的教育却处在瓶颈期,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之后的发展。当前,素质教育已推行多年,如何提高小学生的传统文化等软文化教育是当前教育工作者的重要研究议题。
我国作为茶叶的故乡,茶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文化中流传至今依然保有研究价值的国宝。在茶文化传承中,留下了许多与茶相关的诗词,这些茶诗词与小学语文的诗词学习不谋而合。因此,通过小学教育与茶诗词在内的茶文化的融合,以茶诗词为引领和载体,增加对茶文化的学习和传承,能够获得更多的创新思路,达到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农村小学生茶诗词学习现状
我国的茶文化已有五千年的历史。对于喝茶,学生并不陌生。但对于茶文化的了解并不系统,对茶文化中的茶道、茶德、茶精神、茶联、茶书、茶具、茶谱、茶诗、茶画、茶艺等缺乏系统的把握。茶诗词是茶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也是小学语文诗词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但对茶诗词的学习和教育目前仅限于语文的教学活动要求,理解也多流于表面,对其中所蕴含的思想更是知之甚少。这种现状限制了农村小学生对茶文化精髓的认识、理解和传承。因此,加强农村小学生茶诗词学习的研究,对于他们理解和传承茶文化将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加强茶诗词学习的路径
1.构建支撑,开发茶文化育人校本课程
茶文化在当代学校教学中需要通过文化载体进行传承。茶文化校本课程更加适用学校教学,尤其是农村学校。虽然学生经过当代文化的洗礼,具备了初步的鉴赏能力和判断能力,但茶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需要根据不同学段的学生形成专门的学段课程教材。
例如,校本课程的呈现上,一二年级的学生主要以了解茶的品种、分类、习性、品茶为基础,在古诗词的渗透上不必过多或过于烦琐,以培养学生对茶的兴趣爱好为目的。三年级可以适当加入品茶的教学过程,通过闻茶香、品茶味来感受茶韵,以此最大限度地提高农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文化自豪感,可以向身边的朋友介绍自己熟知的茶文化,这也是最为基础的传承。四五年级选取寓意深远、富有哲理的茶诗词,如,《喜园中茶生》中“洁性不可污,为饮涤尘烦。此物信灵味,本自出山原。聊因礼郡馀,率尔植荒园。喜随众草长,得与幽人言”,感受茶品茶格,白居易的《谢李六郎中寄新蜀茶》中“故情周匝向交亲,新茗分张及病身。红纸一封书后信,绿芽十片火前春。汤添勺水煎鱼眼,末下刀圭搅麹尘,不寄他人先寄我,应缘我是别茶人”,感受茶性以及作者与李宣的深厚友谊。通过茶的性质,在泡茶、观茶中感受茶所蕴含的道理和当时环境下作者的意境,同时通过茶文化增强学生对古诗词背诵和理解的能力,获得师生文学素养的共同成长,形成区域内学生古诗词兴趣培养的新模式。
此外,在茶诗词校本教材使用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绿茶、红茶、清茶”等生活中常见茶叶的性质、种类知识,通过了解和掌握常见茶叶的选择、鉴赏、科学冲泡等技能以及茶具、茶水、茶礼等与茶艺相关的知识,形成基本的礼仪教育和兴趣养成,并拓展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茶文化将中华文明中的礼仪规范融入其中,形成了独特的茶道礼仪。
2.探究方法,编写茶诗词校本教材教案集和创新教学法
随着国家教育事业的稳步发展,很多优秀的、富有时代性的教学方法层出不穷,比如:学案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实践教学法。一方面,有些学校愿意打造专门的国学茶文化教室,实现互动式、情境式教学,让学生更好地感受中国古代茶诗词的魅力。另一方面,国学茶文化教室是平台,但如果仅仅有平台,没有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的方法,教学目标也难以达成。中国传统茶诗词具有很强的哲理性,设计内容也具有很强的操作性,是提高学生素养的重要资源。所以,随着学生对茶诗词的逐步了解,教师在进行授课的过程中不断完善教育教学方法,提炼出更符合授课使用的专业教案。基于此,为了让学生喜欢茶诗词,教师可将茶诗词的学习向学科教学模式靠拢,成立专门的茶诗词教研团队,教研、听课、磨课,从前期的了解茶的单一性教案慢慢转变为培养学生学习古诗词兴趣的教案。在授课过程中通过“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协作学习—表演擂台—感悟提升(中高年级)”六步教学法来达到茶文化教学育人的目的。
3.延展内涵,创建茶诗词学习“1+x”活动模式
借助茶文化实现茶诗词教学具有很强的时代特点,为确保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识、了解茶诗词,需要多点开花。学校的茶诗词学习需要通过跨学科、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才能提高学生学习茶诗词的兴趣和能力。毕竟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思维还十分局限,可将茶诗词的学习与各学科融合起来,在语文、美术、音乐、综合实践等学科中,通过开展各种丰富的做、画、剪、唱、诵、写等活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4.茶诗词与传统文化、综合实践学科的融合
学校可以利用相关节日举办茶诗词文化主题活动,如“茶”的飞花令,让学生背诵相关诗词,开展竞赛活动,通过此类活动,学生就会利用课余时间丰富自身的茶文化积累,利用小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让学生在竞争中得到发展。以传统节日实践活动的形式,如举办“春节·我为亲人敬杯茶”活动,让学生记录关于茶的俗语或典故,学生在活动中不仅能积累茶诗词,而且能传承孝道,实践活动会大大激发学生学习茶诗词的兴趣,具有很强的社会实践效果。此外,学校的图书室可以提供相关茶文化书籍,供学生阅读,这样不仅能拓展学生的认知能力,也能为他们在校本学习中积累丰富的知识储备。
5.茶诗词与语文学科的融合
在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正确看待古诗词教学与茶诗词之间的融合,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优秀的茶文化,感受到茶文化魅力的同时,增进学生对茶诗词的感受和理解。如,教师带领学生研究和学习《宝塔茶诗》时,教师对古诗词中的一些语句进行详细的讲解,除了讲解采茶、制茶、点茶和品茶的整个过程外,还要让学生能够真正感受到古诗词中所传递出的思想感情和对景色的描写方式,并且让学生在认识茶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茶文化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的兴趣,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6.茶诗词与艺术学科的融合
中国传统茶诗词在绘画之中,彰显出茶诗词的美学和价值意蕴。如,美术课堂中开展“画茶画”活动,学生可以把自己对茶、茶诗词的理解诠释在一把把小小的团扇上,做到以画释茶、以茶入画陶冶身心,在音乐课堂中,教师将与茶诗词知识相关的古典音乐和现代茶艺音乐带入课堂,在聆听过程中引导学生深层次地领悟中国传统茶文化的意蕴内涵。音乐鉴赏和民歌学唱,是将有关茶文化的原始音乐作品进行再创作注入新的活力和生命力,并用自己的理解方式表达出来,将音乐广泛应用于传播茶文化中去,共同促进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通过此类活动的开展,不仅能够提升农村小学生对茶诗词文化的学习,而且能够让学生修身养性、涵养品德,成为谦谦君子、阳光少年。
总之,在农村小学开展学生茶诗词学习活动需要从茶文化中进行提炼,教学活动不能单一地依附于课堂,更加需要学校教师不断拓展茶诗词教学的广度和深度,积极组织学生参与相关实践活动,以此提升茶诗词学习的质量,激发学生对茶诗词文化的热爱。
(作者单位:山东省桓台县第三中学)
(责任编辑 张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