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语教学立德树人策略浅析
作者: 陈映真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其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英语虽然不是母语,但同样举足轻重,同样承担着立德树人的重任。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该牢牢把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努力探索立德树人的路径和策略,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为人才的全面发展打好人生底色。
一、研读教材,挖掘立德树人的资源
英语学科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课程。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宽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现行上海牛津深圳版英语教材,不仅图文并茂,而且在编排上除了发展学生的语言技能、语言知识、学习策略,还注重学生情感态度和文化意识的培养。因此,教师要研读教材,明确编者意图,不仅要在发展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学习策略上下功夫,还得在挖掘教材中有关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和文化意识的课程资源上下功夫,使英语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实现完美结合。
以五年级下册第10课Great inventions的教学为例。研读教材时,教师既要考虑让学生学习invent、invention、watch、anywhere、travel、myself、camera等本单元的核心词汇,在语境中感知、理解运用核心句型“I think __ is a great invention.It can help people __”,获得能够运用核心词汇和句型谈论自己喜爱的发明的技能,又要让学生了解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等我国古代四大发明的产生极其广泛运用,还能让学生明晰四大发明对推动世界文明所形成的巨大作用。基于对四大发明课程资源的挖掘,教师在设计教案时就须高瞻远瞩,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机融合,这样实施教学时就能够引导学生去阅读去研究,从而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认识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激发学生浓厚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使课程内容所蕴含的育人价值作用于学生的内心深处。
二、立足课堂,守住立德树人的阵地
英语课堂是教师运用自身智慧和创造力,挖掘蕴涵于课程中的无限生机和活力,发展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学习策略,培养情感态度和文化意识的生命场。在这个生命场里,教师需要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探索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并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具有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要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宽视野,培养其爱国主义精神,使其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教师要利用、拓展和补充相关育人资源,充分发挥其作用,守住课堂这一立德树人的主阵地。
1.利用现有的育人资源。现行英语教材中不乏《孔融让梨》《伟大发明》《鲁班和锯子》这些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本。如,三年级上册第8课Kong Rong and the pears,讲述四岁的孔融把大梨让给哥哥而自己吃小梨的故事。教学时,教师可结合学生心智和年龄特点,引导学生探讨:“孔融是不是因为‘年龄小,食量小’而只能吃小梨?‘按道理应该拿小的’,这个‘道理’指什么?”经过比较探讨,学生发现孔融聪明早慧,受到尊老爱幼美德的熏陶,从小具备礼让兄长的品质。
2.拓展相关的育人资源。利用文本中现有育人资源固然重要,但适时拓展同主题的育人资源也不可或缺。如,教学一年级第二册第12课The boy and the wolf时,教师在引导学生扮演角色再现故事情境的基础上,引入绘本《木偶奇遇记》,比较放羊娃与玩具木偶男孩匹诺曹的说谎遭遇,让学生真切地认识和感受到说谎的害处。通过在教学中拓展阅读资源,有助于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三、拓展阅读,开放立德树人的途径
虽然课堂是立德树人的主阵地,但立德树人不局限于课堂。根据英语学科教学的特点,适量的拓展阅读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已经习得的语言技能、语言知识和学习策略,还拓宽了立德树人的途径,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文化意识大有裨益。
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已有的知识基础,低中年级可以推荐人物少、画面多、单词量小、故事简洁的绘本。如《霍尔顿的角》,讲述了霍尔顿因为头顶突然长出犄角而特别害怕与难受,但是后来发现犄角可以让小鸟歇息、给妈妈做晾衣架、帮爸爸开易拉罐、帮朋友做运动……当害怕与难受转换成喜欢与幸福的时候,学生不经意间体会到故事潜在的教育意义:正确面对缺陷与问题,也是一件快乐与幸福的事。
随着积累的日渐增多与阅读能力的逐步提升,中高年级学生可分层次阅读人物较多、故事情节较复杂、蕴含道理较深刻的英语画报、英语读本。如《爷爷、孙子和驴》,讲述了爷爷因为听从旁人的意见,改变最初“有驴不骑爷孙共同步行”的方式,先后采用他人的建议,历经“孙子骑驴自己牵驴—自己骑驴孙子牵驴—爷孙一起骑驴—有驴不骑爷孙抬驴”的方式,最后落了个“茫然停在路边不知所措”的滑稽结局,闹出了没有主见的大笑话。但这个笑话教育了学生:只要所做、所坚持的事情是正确的,就要义无反顾。
此外,在开展拓展阅读时,教师需要提前选择优秀的读本,评估读本与教材主题、知识点的关联度,尤其是甄别读本所蕴含的教育目标,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感受读本的教育意义。
四、组织活动,深化立德树人的效果
主题活动是课堂教学的有益延伸,教师在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相关的活动,可以巩固英语语言知识、提升语言技能,加深对文化的理解,深化立德树人的效果。
以五年级下册第11课Chinese festivals的教学为例。回顾我国的传统节日,春节、元宵、中秋、端午等,每一个节日都蕴含着或爱国之心或思乡之情或风土人情,都承载着一份厚重、浓郁而又独特的民族文化。教学时,教师可以挖掘这些资源,以主题活动的形式,让学生通过传统节日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感悟民族精神的豪迈隽永。因此,在提升学科核心素养,提升学生学英语、用英语能力的同时,教师可组织“中国年”主题活动,如查阅“中国年”的来历,了解贴春联、放鞭炮、吃饺子、给压岁钱、拜年、舞狮舞龙、逛庙会等习俗,搜集有关“中国年”的对联、诗词、故事,制作“中国年”手抄报。通过这些系列活动,学生对“中国年”有了全面深入的了解,对祖国、对家乡、对亲人的情感油然而生。除了类似的主题活动,教师还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游园活动、英语节等,将理想信念、爱国主义情怀、奋斗精神、综合素质等育人元素融入其中。
小学英语教学处处渗透着育人的契机。研读教材,可以挖掘立德树人的资源;立足课堂,可以坚守立德树人的主阵地;拓展阅读,可以拓宽立德树人的途径;组织活动,可以深化立德树人的效果……在英语学科教学中整合这些显性和隐性的课程资源,探索和推进立德树人工程,学生将得到智慧的启迪、生命的润泽和精神的滋养。润物细无声之间,既落实了学科育人,又达到培根铸魂、启迪智慧、立德树人的效果。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实验教育集团前海港湾学校)
(责任编辑 岳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