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诵读想象,入情入境
作者: 仲小梅古诗词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产生的教育影响重大,对学生文化素养的强化和夯实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小学阶段作为语文科目的基础教育阶段,其重点在于对学生的学习思维和能力进行建设,旨在为学生后期的学习发展奠定基础。注重古诗词的学习和掌握,能够引导学生在精妙的意境和精练的语言中感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对树立学生民族自信心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
一、以读促学,激发兴趣
现阶段,素质教育是教育教学中的核心,其主要关注学生能力和意识的培养,旨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适应现阶段高标准的育人需要。古诗词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部分,其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思想情感和精神内涵,并且体现了诗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学生的发展进步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但是结合实际的教育教学发现,古诗词语言精练、思想深刻,学生在探究和学习中会遇到较大的阻碍,导致学生产生惧学心理。为了规避这一不良现象,教师可以通过朗读强化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由此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以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山行》一诗为例。为保障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本诗,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发展特征优化教学,引导学生积极融入其中。如,教师可以借助信息化教学设备为学生创设相应的学习环境,并选择恰当的背景音乐,通过教师示范朗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样既能消除学生的抵触心理,还能引导学生在其中深入体会,然后模仿教师进行朗读,在朗读中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在古诗词的学习中,教师应当培养学生自主朗读的意识,不但能够借此了解和掌握其中表达的主旨,还能在不断的朗读中感知古诗词的内涵,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加深学习印象,对提升语文教学实效也有着积极的作用。
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应当立足素质教育标准,在朗读中加深古诗词的理解实效,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二、以情入境,提升能力
古诗词作为文学的一种表达形式,通过精悍、简短的语言能够将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也正是受到这一因素的影响,在实际的学习中会出现学生探究积极性不足的现象,对后续教育教学的开展都会产生较为不利的影响。为弥补这一教学不足,教师可以从革新教学模式入手,利用情境探究模式提升学生探究积极性,借此提升古诗词教学质量。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出塞》一诗为例。为保障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其中的知识内涵,教师可以借助信息化教学设备为学生创设适宜的探究情境,引导学生在实际的学习中积极融入,更好地体会和掌握相关知识。《出塞》是王昌龄所作的一首怀古伤今的感时之作,其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写了边关的美景,因此这一首古诗是作者借助月照边关时戍边士卒思慕良将的强烈感情和报国建国的愿望,抨击了唐玄宗开元年间边将无能,致使边疆战事四起,造成国家动荡不安的景象。为保障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相关的知识体验,教师可以利用信息化设备为学生展示唐玄宗年间的社会背景,体会作者当时的生活处境和遭遇,通过了解和掌握诗人的生活经历,学生对古诗词的了解会更加深刻,并且在朗读过程中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
情境探究这一教学模式能够降低古诗词的学习难度,教学时,教师可借助直观、可视化的学习设备引导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这对提升教学实效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当关注情境探究教学模式的应用,不断提升学生的古诗词掌握实效。
三、以画促学,提升效果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思想和学习能力建设的基础时期,此时的教育教学对学生产生的影响重大。在传统教学中,学生学习和掌握古诗词的主要模式是背诵,这样的学习方式虽然能够保障学生的学习成绩,但是却不能掌握其中的内涵,长时间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会降低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当立足学生的发展特征进行教学优化,由此保障学生的掌握实效。具体来说,学生的文学修养是需要长时间积累的,在具体教学时,教师要对学生加强古诗词的训练,保障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古诗词中的内涵。此外,教师可以利用卡片或者绘画等方式强化学生的掌握实效。
以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枫桥夜泊》一诗为例。教师可以通过情境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然后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究,体会其中的内涵。
师:同学们,诗是无形的画,画是有形的诗,读着读着,这些映入眼帘的景物,就在我们的脑海中构成了一组图画。诗中写道:“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诗句中有月亮,大家知道月亮是什么样子的吗?你能画出来吗?你们还知道哪些有关月亮的诗句?
(此时学生可以进行自由创作,有的学生画出了圆圆的月亮,有的学生则画出了月牙。)
师:你们怎么理解这一句诗?可以闭着眼睛想象一下,然后将自己想象的景象画出来。
通过这样的教学引导,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性显著提升,而且在图画创作的过程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对提升学生文化素养也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教学模式的创新,引导学生在不同的学习模式下获得不同的体验。
四、以评固学,提升素养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外界的评价较为敏感,尤其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会直接影响其学习实效。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当关注教学评价在其中的作用,发挥教育评价的优势,由此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进步。但综合实际的评价会发现,部分教师在评价中会出现评价单一化现象,如教学评价仅是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并没有立足学生的全方面发展,导致教学评价的效用得不到发挥和体现。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当不断优化教学评价,强化古诗词教学实效。
仍以《出塞》一诗为例。教师应注重教学评价,立足学生的课堂表现、学习掌握实效以及互动实效等进行,通过全面、综合的教育引导强化学生的知识掌握实效。如,在古诗词背景的探究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探究表现进行评价,并且在评价中不能出现过分关注学习基础好而忽略基础弱的学生的现象,应该一视同仁,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融入古诗词的教学过程,提升古诗词教学质量。
注重教学评价能够夯实学生的古诗词学习实效,对提升文化素养有着积极的作用。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学习表现采用恰当的评价,提升语文教学实效。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评价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纠正,借此深化学生的古诗词素养。
总之,古诗词教学作为小学时期的重要内容,对学生文学素养和思想内涵的提升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进行教育引导,保障学生能够在古诗词的学习和探究中更好地感悟、了解相关知识,并借助多种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感受古诗词的语言优美、情感丰富和博大的文化魅力,在探究中不断突破、创新,让学生真正意义上体会到古诗词的“意境美、情感美”,实现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目标。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安市城东镇西场小学)
(责任编辑 张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