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元化教学手段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运用实践
作者: 王引兄小学时期的数学课程主要侧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传授与基础学习能力的训练,引导学生在联系生活的基础上学习和运用数学知识,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课程标准实施背景下,更多先进的教学方式被提出和运用到小学数学课堂中,整体改善了教学的质量。纵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多元化教学手段的运用,既可以实现对学生多项能力的锻炼,又可以培养学生优秀的学习习惯,这也符合新时期育人事业的发展需求。因此,面对课程标准对教学工作提出的要求,数学教师需要转变教学思想,创新教学形式,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开展教学实践活动,活跃课堂氛围,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在自主参与、自主探索中获得知识,提升能力。
一、立足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热情
目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理念的运用,使数学知识更贴近学生生活,更容易理解,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增加了学生的自信。在数学课堂中开展生活化教学实践,可以将数学教材中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成学生生活中熟悉的内容,使数学知识变得通俗易懂,激活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热情,这样学生在遇到生活问题时会发现数学知识的重要性,会结合生活案例理解数学知识,不断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立足学生的生活实际,将数学知识融入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中,这样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就会对数学知识产生亲切感,更便于实现对学生探索热情的激发,促使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升学生数学能力。
以“小数乘法”一课的教学为例。针对本节课相关知识,教师导入学生熟悉的购物问题:“一支铅笔0.8元,那么5支铅笔多少钱?”接着,引导学生利用所学乘法知识以及生活经验,列出算式0.8×5,然后引导学生探索计算方法,学生会结合自身的购物经历计算结果,并在课堂上展示结果和方法。最后,结合数学教材中的内容,教师为学生讲解了小数乘整数的计算原理,并运用学生生活中熟悉的“找朋友”游戏,帮助学生对本课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深化学生对本课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对计算算理的熟悉度。通过联系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开展知识传授,可以实现对教学方式的优化,帮助学生以自然的方式探索数学教材中的计算算理,在提升学生计算水平的同时,使学生逻辑思维得以发展。
二、创设教学情境,深化知识体验
课程标准实施背景下,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新要求,教师需要确保教学的质量,确保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为了达成这一目标,教师需要从教学方法创新上着手,在课堂中营造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满足学生对数学学习的需求。因此,针对新时期教学工作要求,教师要灵活运用多种手段开展教学活动,如借助多媒体设备创设与教材内容相符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体验中捕捉数学信息,使数学知识学习更具有体验性、获得性,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以“轴对称图形”一课的教学为例。为了使学生能够对这一知识点熟练地掌握,教师就可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增强学生的体验感。具体教学中,教师可先使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几组对称图形,供学生观察,要求学生提炼信息,讨论观察结果,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然后,引导学生回想生活中遇到的有类似特点的事物,使学生初步认识对称图形,了解对称图形的特点。接着,引导学生归纳对称图形的定义及特点。最后,以动手实践操作的方式,引导学生折纸:先对折彩纸,以折痕为轴,在一侧画图,并将图形剪出来,学生会发现两侧的对称性,更好地理解对称图形。通过多元化手段的综合运用创设教学情境,可以从视觉、感知等方面调动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之中探索数学知识。
三、开展分层教学,发展学生个性
目前,数学课堂教学除了要传授知识、锻炼学生技能,还需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此种“引导”为有针对性的引导,是为了帮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提升。面对班级中差距较大的学生,教师在教学时要依据学生实际水平,采取分层化教学,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均获得一定的发展。针对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需要在课前引导学生提前预习教材知识,课后结合学生特点设计灵活的任务目标与评价标准;针对基础中等的学生,需要辅助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帮助其探索合适的学习方法;针对基础较好的学生,需要快速吸收和消化所学的知识,在教师的引导下,自我建构思维导图,在新旧知识之间构建联系。
以“百分数应用”一课的教学为例。面对层次不一的学生,如果在课堂上以科学的原则对学生进行恰当的引导,分层培养,可以辅助所有学生都获得进一步提升,体验到学习的获得感。对于班级中的后进生,可以要求他们做一些简单的应用题;对于中等生,可以提供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题目;对于优等生,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些附加题。通过层次化、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在做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进一步的提升。
四、开展微课教学,提升学习效率
信息时代下,教育科技获得长足的发展,为教学工作提供了多样化的信息化教学手段。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得到广泛的运用,其不仅结合了学生对新鲜事物猎奇的特点,还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学习效率得以提升。而对于微课的运用,则需要教师结合教学特点及目标任务,通过将教学内容制作成微课视频的方式,在课堂上有选择性地播放,使学生有针对性地学习重点、难点知识。因为微课有着短小精悍的优势,它可以更好地为学生呈现课堂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还可以课下反复观看,为学生提供了新的学习方式。
以“三角形的内角和”一课的教学为例。课堂上,教师可先带领学生熟悉三角尺,回顾三角形知识,引导学生尝试说一说三角形内角的度数,并尝试计算三个内角的和。然后,教师可为学生播放微课视频,学生通过之前的操作,了解到三角形内角和为180°,但不明白其中道理。于是,教师利用微课视频,融入所学的角的知识,通过三角板操作、事例推理、角与角的比较与验证等形式,呈现这一道理,可以使学生深化对这一概念的理解,并能够概括出“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的规律。通过运用微课生动的方式,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帮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能力与推理能力的提升。
总而言之,随着时代的变化发展以及育人工作的改进,现阶段的教学方式日渐多元化,更多新式育人理念与手段运用到小学阶段的数学课堂中,不仅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更突出了学生的课堂参与性,为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针对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实际,数学教师有必要关注对多元化教学手段的运用,打造活力四射的课堂,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实现自身数学能力的提升。因此,在小学时期,教师要适时转变教学手段,结合时代发展特点、学生发展需求,选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优化课堂,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从而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甘肃省静宁县甘沟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 岳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