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教学视角下的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策略

作者: 尤正为

音乐鉴赏教学是高中音乐教学的重要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音乐理解、音乐鉴赏、音乐创造能力有着重要意义。本文立足教学实际,从单元教学的角度切入,研究现阶段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分析单元化音乐鉴赏教学的优势,同时从确立单元教学主题、整合单元教学内容、创新单元教学方法三个层面提出几点教学建议,以供参考。

一、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单元教学主题不明确。部分教师在进行单元音乐鉴赏教学时,并没有系统地、全面地分析单元内编排课程的具体内容,未能明确其内涵,导致对单元鉴赏教学主题的领会不够深入。教师没有明确的教学主题,势必会形成教学框架搭建散乱、教学线索不连贯、教学内容差别较大等问题,影响课程教学的实施效果。

2.单元教学素材不丰富。现阶段的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主要围绕教科书给定的内容,未结合实际教学需求整合课外教学内容,出现了教学素材不能满足教学需要的问题,造成教与学的矛盾。比如:部分教师只将单元教学的部分内容编入教学方案当中,忽视了教科书其他版块的内容,导致音乐知识的衔接不连贯;部分教师的教学视野狭窄,未能良好串联教科书、教辅书、教学网站中的相关音乐知识,导致教学素材匮乏。

3.单元教学方法不新颖。音乐鉴赏教学的教学方法与音乐歌唱教学的教学方法存在差别,若将歌唱教学方法盲目运用到鉴赏教学过程中,只会限制学生音乐鉴赏思维的发展。此外,部分教师应用填鸭式、灌输式教学方法讲解鉴赏音乐的知识点,却并未组织学生实践应用,导致学生的学习流于形式。

二、基于单元教学视角的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优势

1.有助于提高教学资源利用率。传统的音乐鉴赏教学中,教师只注重对鉴赏篇目的教学赏析,忽略了对其他篇目的分析,造成资源浪费。基于单元教学视角的音乐鉴赏教学整合了单元内的文字、音频、音像等教学资料,同时将教学资料有机融入各个教学环节当中,使得音乐教学资源的利用率大大提高。

2.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基于单元教学视角的音乐鉴赏教学,教师需要改变教学主导者的角色,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协作者与其共同探索音乐鉴赏知识,在与学生共同发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与思辨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得到了充分的沟通与交流,双方能够就教学内容及时交换想法,有效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良好的师生关系得以建立。

3.有助于提高鉴赏教学的效率。基于单元教学视角的音乐鉴赏教学,教师立足单元整体,将不同教学篇章整合成一个教学基本单位,并根据这一基本单位的教学主题、教学内容设置合理的教学环节,使得学生在有序、分层的学习过程中逐渐提升音乐鉴赏水平。同时,教师在整合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剔除同质性严重的教学任务,以免学生将时间、精力浪费在同样的学习任务当中,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基于单元教学视角的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策略

1.围绕主题搭建教学框架,提升单元教学质量。教师从单元教学视角切入,结合课程教学标准、音乐教科书的编排内容等提炼单元教学主题。同时,教师要将教学主题作为教学基本点,结合高中生的音乐学习基础、音乐能力水平、音乐发展潜能搭建针对性的单元教学框架,确保单元教学内容层层递进。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结合教学主题串联教学线索,完善引入、讲解、思考、练习、应用等多个教学结构,保证单元音乐鉴赏教学的质量。

以人教版高中音乐全一册第三单元“音乐与姊妹艺术的结合”的鉴赏教学为例。教师对本单元中“音乐与诗歌”“音乐与戏剧”“音乐与舞蹈”“音乐与电影电视”等课程内容进行分析,明确教学主题:探析音乐的功能与作用。围绕这一主题,教师设计单元整体教学目标:(1)在鉴赏学习过程中了解民族民间器乐作品独特的声音造型功能;(2)掌握每首作品展示音乐形象的具体手段和特点;(3)掌握辨别音乐表现手段、乐器演奏技法的方法。明确教学主题与教学目标后,教师按照初听、再听、复听的顺序播放《荫中鸟》《百鸟朝凤》《空山鸟语》《顶嘴》几首乐曲,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思考乐曲的组成部分、乐曲描绘的形象、乐曲中传递的情绪,等等,使学生在主题、教学目标的驱动下丰富音乐形象,感受音乐情绪,初步掌握音乐鉴赏的方法。

上述案例,教师在课程教学前对单元教学篇章进行深入分析,提炼关键字词、关键音乐篇章,明确鉴赏教学主题。围绕教学主题设定相应的鉴赏教学目标,使学生在目标的驱动下鉴赏音乐作品。

2.围绕需求整合教学资源,丰富单元教学内涵。教学内容的好坏对音乐鉴赏教学的实施效果有着直观影响。因此,在编排单元鉴赏教学内容时,教师应立足具体教学需求,精心筛选、提炼符合标准的教学内容。如果教学资料过多会影响课程高效进行,应予以删减,如果教学资料过于匮乏,应通过教辅书、教学网站等多种途径整合资源。

以人教版高中音乐全一册第四单元“音乐作品题材中的历史事件人物和故事”的教学为例。这一单元的鉴赏教学内容主要是表现历史事件、人物、故事、传说的音乐作品。为了使学生充分领略《胡笳吟》《十面埋伏》《百年沧桑》《林肯肖像》《1812年序曲》等音乐作品中传递的情感,进一步领略作曲家透过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情感,教师有必要收集相应的历史资料、人物传记,为单元整体的鉴赏教学做出补充。比如,在鉴赏《胡笳吟》时,教师使用多媒体课件播放《胡笳吟》的创作背景,使学生了解古琴家蔡邕的女儿蔡文姬在兵乱中被匈奴所获,流亡异乡的悲惨遭遇,切身感受蔡文姬流亡后的思乡之苦,感受作曲者对美好的希冀与对战乱的痛恨。通过补充教学资料,课程教学内涵更丰富,降低了学生鉴赏学习的难度。

上述案例,教师整合单元鉴赏教学资源,并根据学生的鉴赏需求,利用信息技术收集并呈现课外教学资料,帮助学生了解更多音乐背后的故事,加强学生对音乐的理解。

3.围绕课程创新教学方法,增强鉴赏教学实效。使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学习、理解、练习、应用音乐鉴赏方面的知识。针对目前存在的教学方法不当的问题,教师应积极学习专业的音乐教学理论,积极与教研组的其他音乐教师进行沟通与交流,通过交流改进现有的教学方法,进一步增强课程的教学效果。

以人教版高中音乐全一册第五单元“音乐的自律美与广阔的文化内涵”的教学为例。为提高《春江花月夜》《二泉映月》的鉴赏教学实效,教师采取讨论教学法。播放音乐前,教师板书问题:两首乐曲分别具备怎样的特点?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两首乐曲情感的变化和发展历程分别是什么?你能简要说明一下吗?提出问题后,教师先使用多媒体播放《春江花月夜》,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坐在一起聆听音乐、思考问题,跟随“江楼钟鼓”“月上东山”“风回曲水”“花影叠层”的音乐变化感受《春江花月夜》所描绘的诗情画意的春江夜景。之后,教师再播放《二泉映月》,让学生将讨论的关键词记录在笔记本上。完成两首乐曲的播放后,教师与各组代表进行对话交流,指出其合作鉴赏中的不足,促进学生进一步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总之,现阶段的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仍存在单元教学主题不明确、教学资源不充足、教学方法不新颖等问题,影响了教学成效。教师应反思造成单元鉴赏教学问题的原因,从具体问题切入,采取针对性的解决办法,以此提升高中音乐鉴赏课程的教学质量,实现对学生审美素养、艺术表现素养的培养。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安市曲塘中学)

(责任编辑  张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