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让学生高效学英语

作者: 徐杨

任务驱动是一种先进的教学理念,它改变了传统的以知识讲授为主的被动式教学模式,使学生处于自主学习的积极状态,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效率。本文围绕任务驱动法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应用策略展开具体分析。

一、设计趣味任务,激发学习兴趣

在任务驱动理念下,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心理需求,为学生设计一些看上去更有意思、更有趣的任务,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不再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这样就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例如,在教学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Unit1 I like dogs”时,教师可从以下思路入手,为学生设计学习任务。首先,教师利用电教设施为学生播放Old McDonald has a farm,这是一首风靡世界的歌曲,不仅旋律欢快,而且契合本单元的主题。其次,教师让学生聆听歌曲并思考歌词中包括哪些动物。歌曲播放完毕后,学生一共听到了ducks、chickens、cows、pigs、sheep等动物。然后,教师提出“Besides the animals mentioned above,are there any other animals on the farm?”这一问题引出本单元的新词,如dog、cat等。最后,教师向学生展示课文中的图片并提问:“Where are they?Can you find them?”引导学生将看到的动物找出来,并试着画一画,比比谁画的动物最像。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的心思留在课堂中。

案例中,教师借助歌曲、绘画等方式,为学生布置有趣的学习任务,既能增加课堂的生动性,还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趣味性。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可以在优美的旋律和有趣的绘画活动中认识各种动物,学习效果会更好。

二、设计情境任务,提升学习效果

在任务驱动理念下,教师在组织英语教学活动时,不妨从教材内容出发,同时采取直观教学的方式,为学生设计情境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知识、完成任务,强化学生对文本知识的理解和把握,让学生在特定的语境中形成英语的思维模式,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获取最佳的学习效果。

例如,在教学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Unit7 How much?”时,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先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了很多与“义卖”场景相关的图片,为学生营造真实的“义卖”氛围,同时向学生提问:“What does the person in the picture doing?”借此引出“how much”的应用场景。其次,教师以动画的形式呈现课文中的内容,并为学生布置情境任务:“What would they like?Can you guess the price?”让学生根据动画中的内容,思考Liu Tao、Yang Ling、Mike这三个人物究竟要什么,引导学生用beautiful、cute、cool、nice等形容词表达对物品的真实感受,并说出每一个物品的具体价格。最后,教师为学生展示一个商店的真实场景,并让学生试着模拟顾客和售卖员的身份,练习对话。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Can I help you?I’d like...”“How much is it/are they?It’s/They’re...”等句型进行互动。通过这些情境任务,能帮助学生快速掌握本课的核心句型及知识。

案例中,教师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了“义卖”以及商店的情境,并为学生布置了一定的学习任务,要求学生根据核心句型进行沟通交流,有利于学生掌握本单元的重点内容。

三、设计剧情任务,丰富情感体验

英语作为一项语言类学习科目,让学生拥有良好的语言交际能力,是教学的核心目的。尤其针对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本身并没有太多复杂的语法知识,也没有难度较大的单词或句型,课文也是以对话的形式组成的,因此,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应成为教师的教学重点。在任务驱动理念下,教师不妨为学生布置一些剧情类的任务,让学生试着演一演课文中的内容,借此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例如,在教学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Unit4 Seeing the doctor”时,教师在课堂导入环节,先为学生播放了一首Body song,帮助学生进一步回顾与身体部位相关的词汇,如ear、head、hand等。其次,教师利用多媒体设施展示教材中的图片并激发学生思考:“What are the characters doing?”让学生借助讨论的形式了解故事的背景——Su Hai生病了,需要找医生看病。然后,教师为学生分配角色,让学生熟悉文本内容,同时向学生补充一些看病时经常会用到的单词、词组及常用语,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表演“看病”全过程的任务。

生1扮演医生,生2扮演病人。

Doctor:Are you OK?What’s wrong with you?

Patient:I’m not feeling well.I guess I have a fever. What should I do?

Doctor:I think you should drink some hot water and have some rest.

通过这类剧情性任务,能够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

案例中,教师为学生设计了有趣、生动的剧情任务,让学生通过扮演医生和病人,模仿二者的对话,达到锻炼口语能力的目的。这样的方式能帮助学生掌握情态动词的用法,还能树立学生的学习自信。

四、设计猜测任务,激发探究热情

不论学习任何知识,如果只是被动地接受,而不是主动地探索,不仅学习者毫无乐趣,也会使整个学习过程索然无味。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在任务驱动理念下,教师不妨为学生设计一些具有猜测性质的任务,调动学生知识探究的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小学英语六年级下册“Unit1 The lion and the mouse”时,教师引导学生从题目入手,猜一猜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有的学生表示:“I guess the lion in the story must have caught a little mouse.”有的学生表示:“I wonder if the lion had been fooled by the little mouse.”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探究热情被充分调动起来。此时,教师向学生展示课文中的图片,并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According to the picture,do you guess the lion will be rescued by the mouse?”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试着揣摩故事的走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时不时向学生提出猜测性的问题及任务,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如果教师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很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需要为学生设计一些猜测性的任务,鼓励学生探究英语,这样才能提升教学效果。

总之,在小学英语教学中,任务驱动是一种高效的教学理念,教师可设计合适的任务并实施,以此提升英语教学的质量,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自学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德积小学)(责任编辑岳舒)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