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让小学体育教学更精彩

作者: 陆霞琴

小组合作活动是一项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学习活动,与传统的教学活动相比,合作活动更关注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教师多以“辅助者”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合作之中,促使学生在合作中加快学习的进度。随着课程改革、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以合作为代表的新颖教育模式开始走进小学体育课堂,成为教师开展教育活动的重要抓手。但是,在小学体育课堂上运用合作活动时,经常存在合作活动质量不高的现象,究其原因是教师没有对合作活动的细节进行有效处理。因此,为了真正彰显合作学习活动的优势、体现合作学习活动的价值,教师应从合作项目的设定出发,优化合作活动的实施细节,让小学体育课堂因合作而更精彩。

一、结合教学内容,精准设计任务

合作学习的任务是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方向。为了让学生的合作更有目的性,教师应对体育运动的教学内容进行合作分析,并根据学生的成长需求等问题,为学生设定恰当的学习项目,促使学生在完成项目中,真正掌握体育运动中的动作技能,实现合作素养的发展。

例如,在组织学生开展篮球教学时,教师可以先透过学习内容和学情的分析,为学生设定恰当的合作学习任务。篮球运动是小学阶段的重要运动项目,包含篮球运动的起源、发展、传接球的基本技巧、拍球的基本技巧等教学内容,而传接球的动作技巧需要至少两名学生进行练习,对此,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设定“合作练习传接球”的学习项目。然后,教师为学生简单地介绍传接球的要点,并为学生分解其中的动作,让每一个学生都对篮球运动中的传接球技巧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最后,教师组织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进行练习,以便学生在相互帮助、互相传球中,突破学习难点,逐步掌握传接球的基本动作技巧。

案例中,当教师紧扣体育运动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等,为学生设定恰当的合作学习项目后,就能确定学生的合作学习方向,使学生在完成特定的任务中掌握体育运动技巧,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

二、全面了解学生,科学进行分组

有效开展合作学习活动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为了让每一个小组的最终练习效果相对均衡,教师要先对学生的体育素养和运动经验进行分析,以便采取科学的方法,为每个小组分配组员。

以“乒乓球”这一运动为例。乒乓球运动是我国的一项广泛性运动,许多人会在生活中利用乒乓球运动来强身健体,但并非所有的小学生都具有打乒乓球的经验。因此,在实际为学生进行分组前,教师先向学生提出“你们是否在生活中打过乒乓球?”等问题,并为学生提供乒乓球拍,让学生进行自由玩耍。这样,教师就可以通过学生的回答及表现,判断学生是否有打乒乓球的经验,以及学生是否会打乒乓球。之后,教师结合教学经验,对学生是否有号召力、性格是否活泼等进行分析,以便按照优势互补的原则,合理地安排每个小组的成员,使每个小组中既有经验不同的学生,又有性格相差较大的学生。在分完组后,每个小组内部再选出小组长,统领全组学生进行乒乓球运动的学习,促使学生在有效的互动、交流和相互指导中,逐步提高乒乓球运动的练习质量。

案例中,教师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再围绕学生之间的差异,按照科学的原则为学生进行分组,尽可能缩小了组与组之间的差异,促使每个小组合作练习体育运动的质量相对均衡。

三、定位教师角色,发挥教师价值

小学生的能力有限,对体育运动的掌握效果也不佳,在教师组织学生以合作的方式练习体育运动时,学生也会遇到瓶颈,以至于合作活动不能顺利地实施。对此,体育教师应对自身的角色进行重新定位,以便发挥自身的价值,帮助学生突破合作中的难点。

例如,在练习排球运动中的“传接球”这一动作时,教师为学生组建了小组,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练习。自由的活动氛围能让学生发挥自身的价值,与同伴展开合作练习。在学生练习的同时,教师观察每个小组的表现,以便时刻监测学生是否陷入瓶颈。如,当教师看到某一小组没有像其他小组一样热火朝天地进行练习时,教师主动走到学生的身边,询问他们遇到的难题,透过学生的回答,教师了解到小组内有些学生总是将球向上抛去,无法像他人一样将球准确地传给同伴。对此,教师为学生纠正动作中的失误,帮助学生解决难题,以便整个小组的合作练习能够顺利地进行。此外,教师也要监控学生合作时的课堂纪律,当有的小组谈论与排球运动无关的内容时,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提醒,使学生能够快速地转变自身的学习态度,主动进行排球运动的练习。

案例中,教师对自身的角色进行重新定位,以“引导者”和“辅助者”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合作中,能够帮助学生解决合作中遇到的难题,从而加快学生的合作进度,高效完成学习任务。

四、利用合作优势,展开互评工作

教育评价环节是课堂施教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学生往往可以透过评价环节,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和改进的方向,从而在未来的课堂上进行改正。在体育课堂上开展合作活动后,教师可以利用合作的优势,组织学生展开组内互评的工作,使学生在凸显主体地位的同时,获得更多的点评意见,更加全面地认识自己在合作活动中的表现。

例如,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学习了“羽毛球”的运动后,教师就可以充分体现合作学习活动的优势,为学生创建“组内互评”“组间互评”“教师点评”以及“学生自评”的评价体系,促使学生从多个角度认识到自己的合作情况,以及自己练习羽毛球运动的情况。首先,教师为学生设定评价的标准,让学生拥有点评的依据和参照。然后,教师组织学生在小组内部进行互评,使学生从同伴的点评意见中,了解到自己在合作活动中的学习态度、学习热情,以及自己练习羽毛球运动的进步和不足等。其次,教师引导小组与小组之间进行互评,以便每个学生可以从小组整体出发,认识到本组的合作质量,以及本组可以进行改进的空间。接着,教师从自身专业化的角度出发,对学生的合作情况,练习羽毛球运动的情况等进行点评。最后,学生综合多元化的意见,反思自己在合作活动中的表现以及自己练习羽毛球运动的情况,促使学生在悉心改进中提高合作的能力,掌握羽毛球运动中的基本动作技巧。

案例中,教师发挥合作学习活动的优势,为学生创建组内的互评环节和组间的互评环节等,能够让学生从多个角度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以及自己的进步等,以便学生在不断改进中提升合作素养和体育运动能力。

总之,小组合作活动在推动体育运动的教育改革中有着重要的价值,在未来的体育课堂上,教师应继续提高对合作活动的重视,积极调整合作活动中的细节,以便在打造全新的合作教学体系中,提高合作学习活动的教育实效,促使学生从合作中发展体育运动素养,真正地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东县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岳舒)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