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教学,让语文教学更出彩

作者: 史华丽

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优化,语文教学的地位水涨船高,它不仅是其他学科的教学基础,更是提升小学生道德品质与人文修养的重要路径。在此前提下,教师应创新教学方法、手段、策略,提升语文教学的质量。

一、研读教材,确定主题

主题教学的核心是“主题”,一个好的主题设计将关系着整节课的教学质量。尤其针对语文学科,不仅内容繁多,而且知识点繁杂,如果主题不够明确,很难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如果将语文教学比作是在海上航行,那么好的主题就是“罗盘”,能够使教学活动沿着明确的方向进行。因此,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为了提高主题教学的有效性,教师第一步要做的就是精研文本,同时结合班级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主题,确保主题为教学服务。

例如,部编版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本单元的教学主要涉及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想象文本画面,体会作者描绘的自然之美;其二,推荐一个好地方,写清楚具体的理由。因此,教师将教学主题确定为“体会、描绘自然之美”。在确定主题以后,教师围绕主题精心选择了文本材料。除了教材中给出的课文,教师又选取了王鲁彦的《听潮》、陈淼的《桂林山水》以及赵丽宏的《山雨》三篇课文。这三篇课文全部都是描绘自然风光的,不仅文辞优美,而且意境深远,既能锻炼学生的想象力,还能成为学生模仿写作的最佳范本。接着,教师要求学生阅读课文,想一想:这些课文都从哪些角度描绘了怎样的景色?作者运用了哪些特殊的写作技巧?会产生怎样的课文效果?如果让你来推荐这些地方,你会怎么说?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允许学生围绕主题素材展开讨论,给予学生充分的品读时间,让学生尽情想象文本描绘的画面,并选取精华的部分引导学生仿写,做到物尽其用。通过明确的主题、明确的素材,学生的阅读收获成倍增加。

在主题教学中,明确的主题是教学活动的保障。尤其在语文教学中,为了更好地实施主题教学,教师应当认真研究文本,并结合实际选取素材,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读有所获。

二、突破局限,整合内容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时间相应缩短,为的是契合新课改精神,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作为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主题教学整合教学内容,通过对课堂生成性控制以及教学时间的预算,有效细化教学内容,明确哪些内容值得深入分析,哪些内容可以简要略过。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管理学习时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例如,部编版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编者收录的课文全部来自四大名著,是其中的经典选段。尽管编者对这些文章进行了适当的改编,但是文本具有特定的历史背景,再加上半文半白的语言,更给学生的理解造成了一定难度。因此,在主题教学中,教师不妨根据“四大名著”这一核心词,强化学生对古代文学的认知。比如:《草船借箭》这篇课文,文章展现了诸葛亮、周瑜、鲁肃、曹操四个人物的性格,包含着深刻的战略智慧以及为人处事的道理,具有极强的教育价值,因此适合精讲;《红楼春趣》主要描写了贾宝玉、林黛玉、贾探春等大观园儿女一起放风筝的场景,作者将人物性格描写得非常细致,同样适合精讲分析。而《景阳冈》《猴王出世》这两篇文章具有极强的故事性,情节生动,引人入胜,可以作为略读的素材,让学生自主学习。通过主题教学,教师将教学内容进行了优化调整,能够帮助学生快速了解四大名著的相关内容,同时让学生学会名著鉴赏的方法,理解名著鉴赏的意义,最终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为了更好地运用主题教学,教师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整优化。因为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只是针对单元进行了划分,并没有对课文进行划分,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有机整合,这样才能提高主题教学的有效性。

三、逐层深入,把握进程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想要实现知识的消化吸收,学生往往需要经过预习、学习以及复习三个环节,才能实现这一目的。但是,预习和复习都是课下完成的内容,主要由学生自主安排。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小学生年龄小,语文素养相对薄弱,并不具备良好的知识整合能力。鉴于此,教师不妨借助主题教学模式,从预习、复习的重点入手,让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展开自主学习。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质量。

例如,针对部编版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师可以将本单元的教学主题提炼为“花鸟亦关情”,因为本单元收录的课文全部都是借助某一个具体的事物来表达某种情感的,从《白鹭》《落花生》《桂花雨》到《珍珠鸟》,这种写作技巧贯彻始终。因此,在预习和复习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花鸟亦关情”这一关键词,深入分析每一篇文本,看看作者在行文中是如何运用借物抒情这一写作手法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比如,《桂花雨》一文,作者是如何在行文中运用借物抒情这一手法的?作者借什么物来抒发什么情?通过这一切入点,学生将把握预习、复习的重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进而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效果。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预习和复习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也是由学生在课下完成的重要学习项目。开展主题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质量。

四、统一目标,布置任务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当教师运用主题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时,很少融合其他的教学模式,这样的理念太过保守。事实上,主题教学和其他的教学模式的融合不仅不会产生排斥,反而有利于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比如,主题教学和任务驱动模式就能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具体来说,当教师运用主题教学完成内容整合后,此时可确定统一的教学目标。之后,教师将教学内容划分为若干个学习板块以及知识点,并将教学目标进一步细化,然后运用任务驱动的方式让学生积极地践行,这样就能实现不同教学模式的有效融合。

例如,针对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师可在“走进乡野风光”这一统一的主题下设计四个教学目标。如:《古诗词三首》主要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体会诗词中描绘的景物以及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诗词的热爱;《乡下人家》主要侧重于引导学生感受田园风光之美,激发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兴趣和热爱;《天窗》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抓住文章中的关键词句,体会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理解作者对天窗的特殊情感;《三月桃花水》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学会抓住文章的关键词句,从修辞的角度体会文章的语言之美,同时学会抓住要点品读感悟,获得一种学习方法。教师在明确每一篇文本的教学重点的前提下,设计四种不同的教学目标,但是这四篇文本又围绕着“走进乡野风光”这一大目标进行着。这样做能够深化学生对文本的把握,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在实施主题教学过程中,教师同样可以将主题教学和任务驱动相结合,对原有的课堂教学进行优化,让学生明确主题阅读的目标,同时为学生布置一定的阅读任务,这样就能提高学生的阅读有效性。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主题教学,既能创新现有的教学模式,为现代化教学提供新的思路,还可以保护学生的个性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加系统化,有利于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作者单位:江苏省宜兴市范道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张妤)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