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云端微教研”提升“微教研”实效
作者: 阮翔信息时代的今天,网络正改变着我们教育教学的方式和习惯,教研活动作为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的重要载体注定也要依赖先进的网络技术搭建更广阔的交流平台。
基于传统教研活动的不足之处,学校数学教研组提出了“云端微教研”的教研形式。“云端微教研”是指通过网络技术建构和谐、有效的研讨交流环境,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都能发起的小型研讨活动。“微教研”的价值核心是“微”,“微教研”要突出三个维度:“微时间”“微对象”“微主题”。“微时间”体现在活动时间比较短,也体现在研讨活动发生的随意性和及时性;“微对象”体现在研讨活动的参与者可以比较少;“微主题”体现在研讨的话题比较小。通过“云端微教研”的开展,可以有效提升“微教研”实效。
一、“云端微问题”研讨,优化教学策略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会遇到一些“小问题”,比如学生的易错题、问题描述有争议的题、答案模棱两可的题等。这样的“小问题”如果放到传统的教研活动上去研讨,时间上不够及时,内容上不够丰富,显然不合适,放到“云端微教研”上却是恰如其分的。
1.研讨“繁杂小问题”,优化解题策略。在数学问题中有一类属于开放题,往往具有内容比较丰富且贴近生活实际、探索空间大、解题方法多样、有时答案不确定的特点。这样的题学生不知道该怎样入手,解题过程更是杂乱无章,教材中也没有完整的解题步骤。这时候需要教师加以引导,为学生理清解题思路,示范解题步骤。
例如,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的租船问题。一共32人,怎样租船最省钱?大船:限乘6人,每条30元;小船:限乘4人,每条24元。
此类题旨在让学生深度思考,体验问题解决的多样性和可行性。如果将所有可能的情况一一列举,计算每种情况的总价进行比较,对学生来说实在太繁杂而且浪费时间,于是四年级数学教师在微信群里开展了解答此类问题具体步骤的探讨。
2.研讨“易错小问题”,优化辅导策略。“易错题”之所以“易错”一定是有其特点的。有的“易错题”处在了学生知识点的“混淆区”,有的处在了学生数学思维的“极限区”,有的处在了学生知识储备的“边界区”等等,教师要多进行交流研讨,针对不同的“易错题”采用不同的辅导策略。
例如,四年级的乘法分配律是学生最难理解的运算定律。对于“125×8+25×4”与“125×8×25×4”这两题,学生总是混淆。于是,教师在年级教研组群里开展了怎样帮助学生弄清两个定律区别的讨论。
3.研讨“课时小问题”,优化作业设计策略。教完每一课时,我们会布置课时作业来巩固知识点,同时检验掌握情况。课时作业可以是渗透下个课时的知识点的题,可以是加大难度引发学生深度思考的题,还可以是对知识难点进行“重拳出击”的题,等等。
例如,在教学五年级《分数的意义》这一章时,在完成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这一课时后,学生容易混淆分数的份数定义以及商定义,对分数“率”“量”更是一头雾水。基于学生的学情,五年级数学组的教师开展了有关针对性练习的讨论。
二、“云端微片段”探讨,完善教学设计
在日常备课时,教师总是希望设计出既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又能引发学生深度思考、提升数学思维的教案。这时候,我们就可以开展“云端微教研”与同一教研组的教师共同探讨,完善教学设计。
1.探讨“微导入”的设计,触发主动学习。良好的教学导入不但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提升学习效率。当我们认真设计了比较满意的导入环节,但对其中的一个小片段感到犹豫时,可以利用钉钉的直播功能发起研讨。
例如,笔者在教学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可能性》一课时,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袋子里放三颗白子一颗黑子,摸到白子算教师赢,摸到黑子算学生赢,全班分为12个组,每组摸10次。10次中白子多教师得1分,黑子多学生得2分,与学生比赛互动。笔者很困惑,觉得这一环节的设计很能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但是试了两个班级都只有一两位学生能解答,于是在第三次试教的时候,笔者发起了钉钉直播,从课的开始到这个教学片段的结束大概10分钟,请我们整个数学教研组的教师给我提建议。
2.探讨“微练习”的设计,开展有效学习。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理解知识,掌握技能的载体。好的课堂练习不但能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技能,提升能力,还能帮助教师清楚地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开展“云端微练习设计研讨”为课堂练习的设计提供了便利有效的途径。
例如,我校一位五年级教师在执教《位置》一课时,打算设计一个练习:让学生用数对在直角坐标系上表示商场(0.5,0.5)的位置。
这位教师觉得这个问题打通了数对与平面直角坐标系的联系,能让本节课的学习更有生长的意义,但是由于小学阶段的教材编排是从实际情境出发,第0.5列0.5行在学生的思维里面是不存在的,于是他将自己的顾虑发到数学教研微信群,让教师们共同探讨这个练习放在这个课时是否有必要、是否合理。
三、“云端微反思”交流,拓展教学思路
教师需要在教学活动中不断积累经验,但是经验必须经过反思才能发挥作用。对于一堂课的教学反思包含很多内容,我们数学教研组让不同的教师从不同的角度,对同一节课进行“分视角微反思”:(1)对教学目标的反思,即本节课是否考虑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2)对教学内容的反思,即教学设计是否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3)对学生学情的反思,即本节课授课前学生的情感、知识水平的起点在哪里,授课之后,学生的情感、知识水平又达到了哪里。(4)对教学策略和方法的反思,即本节课运用了哪些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使用的是否恰当,具体体现在哪,是否有补充。(5)对课堂组织管理的反思,即本节课各环节是否按照教学计划进行组织,组织情况与预期是否一致,当学生有突发情况时教师是怎样处理的。(6)对课堂教学评价的反思,即本节课教师哪些地方注重结果性评价,哪些地方注重过程性评价,对学生的回答评价是否恰当。
四、“云端微专题”学习,提升理论素养
“专题学习”就是要求在小学以及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中,从具体的若干教学材料中提取“专题”,进行系统整合的学习,有助于把握知识的全局性,更好地处理现阶段该知识教学的合理性,从而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针对教学《位置》这一课时,是否可出现类似数对(0.5,0.5),学校数学教研组在QQ群里开展了专题学习。教研组长将小学阶段以及初中阶段有关知识材料收集起来“晒”到QQ群上,让教师利用空余时间进行研读,并留言自己的想法。经过大家的学习研讨,发现本节课是学习描述物体位置的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点,从一维空间过渡到二维空间,为后续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作了铺垫。通过这样的微专题学习与辨认,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云端微教研”旨在将网络的优势与“微教研”的特点有机结合,对传统教研活动在教研内容和教研时空上进行补充。通过云端微小问题、微小片段、微小反思、微小专题的学习和研讨,提高了“微教研”的实效。
(作者单位:浙江省宁波市邱隘镇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 张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