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学方式提升学习成绩

作者: 张秀霞

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教师应该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与优化,从而改变传统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给小学数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标准,强调教师应该注重教学观念、教学路径的优化创新,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综合能力,为学生日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故此,笔者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解决问题进行分析,以期创新数学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一、情境教学,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情境教学模式作为新颖的教学路径,主要通过构建与教学内容相符合的情境,让学生在真实教学情境中掌握相应的数学知识,便于学生进一步理解抽象复杂的数学概念,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处于活跃状态。基于此,小学数学教师为了保障学生的数学成绩,应该改变固有的教学形式,利用行之有效的情境教学模式,为学生构建与学习内容有关的教学情境,打破传统教学的壁垒与界限,使学生在多元情境下,进一步了解学科知识,提高数学教学的整体效果。由于数学源自生活,且服务于生活,小学数学教师可根据数学学科的这一特点,围绕教学内容,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入手,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创设生活化情境,使学生在熟知的生活情境中,进一步了解与掌握抽象性的数学知识,激发起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动性,让学生获得解决数学问题的自豪感,同时还可以强化学生的数学知识应用能力。

以小学数学“比例应用题”的教学为例。在教学中,为了创新教学方式,使解决问题教学更富有新意,教师可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入手,为学生精心创设具象化的生活情境。比如,教师用两个相同的矿泉水瓶,即A瓶与B瓶,将不同比例的白糖放入瓶中,用等量的热水进行冲泡,然后将两瓶不同糖分含量的水,让学生品尝,引导学生以对比的方式发表自己的看法,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全班同学一致认为A瓶的水更加甜,推测出A瓶所放的白糖含量更多。教师借此时机向学生提出“根据你们所品尝的口感,你们大胆猜想一下糖和水的比例分别是多少呢”等问题,学生在生活化问题的引导下,相继发表自己不同的看法。有的学生认为糖与水的比例为1:2,还有的学生认为糖与水的比例为3:4。教师在学生争执不休时,拿出一包白糖,并将学生划分为看法不同的学习小组,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猜想,配置一杯与自己刚刚品尝到的A瓶水的甜度大体一致的糖水,锻炼与强化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在这种生动逼真的生活情境下,学生自然摆脱了被动接受的学习状态,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之中,学生将解决数学问题的思维能力,运用到化解实际难题的层面,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达到活学活用的教学效果。

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改变固有教学形式,利用情境教学方法,为学生构建生活教学情境,让学生在逼真的生活情境引导下,走进生活,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内在关联性,调动起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进一步提升。

二、实践探究教学,强化数学思维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让学生参加数学实践活动,感受数学知识的奥秘,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原动力,深入理解数学学科知识,提升数学成绩。假如小学数学教师没有改变固有的教学思想认知,对于教学结果十分看重,容易忽略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学生只能在浅层方面了解相关知识的定义、公式,且难以将其合理运用,影响学生的最终数学成绩。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更新传统教学认知思想,对教学进行优化创新,基于实践的角度,精心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教学活动,以此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通过动手、动脑、动眼的方式,强化与锻炼观察能力与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以小学数学“长方体与正方体”的教学为例。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了解正方体的基本特点,教师可改变传统的教学认知思想,基于实践探究的角度,精心设计实践探究教学活动,以此创新教学环节,让学生通过探索,挖掘生活中的正方体实物或者制作正方体模型等,引导学生在白纸上画出正方体不同侧面,以对比测量的方式,找到正方体各个棱长的长度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动性,积极投入到实践活动之中,培养与强化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与观察能力。学生在量一量、画一画的教学活动之中,既可全面掌握正方体的基本特点,又可扫清学习障碍,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

在小学数学解决问题课堂教学期间,教师根据教学目标,为学生设计实践探索学习活动,使学生在观察正方体实物与制作正方体中,逐步掌握正方体的基本特点,突破学习的重难点,提高数学学习成绩。

三、开放教学,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因不同的学生会形成不尽相同的看法,教师要对学生提出的不同看法表示尊重,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观念,积极发挥教师自身的引导与促进作用,使学生投入到课堂实践活动之中,从而形成相对开放的数学课堂。让学生在开放的数学课堂中改变传统的学习观念、学习思路、学习方法,通过不同的角度,探索问题,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数学成绩更加优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围绕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走出教室,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去探索、去发现、去分析,并通过运用小组合作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开放的学习环境中,解决实际问题。随着学生学习能力的不断提升,其学习成绩也会自然得到提高。

以小学数学“扇形统计图——节约用水”的教学为例。在教学中,为了使学生懂得节约用水的现实意义,教师改变过去以课堂教学为主要教学途径的方式,优化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己家每日水资源浪费情况的调查活动。学生通过对自己家庭水资源浪费现象进行观察,发现水龙头没有关严,每分钟会浪费1毫升水。照此种推算方式,每小时就会浪费60毫升的水。教师根据每个小组的研究结论,引导学生进一步推算全班学生家里一年水资源浪费的总量。小组成员根据每小时浪费60毫升的水,推算出每日会浪费24×60=1440毫升,并计算出每年浪费水的总量达到525600毫升。锻炼学生的数学知识运用能力,加强学生与学生间互动交流的有效性,让学生总结概括水资源浪费现象,并通过讨论总结出节约用水的方法,譬如用洗脸水冲厕所、洗完手及时将水龙头关闭等,实现开放式数学课堂的构建。

在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实践中,教师精心策划实践探究教学活动,运用小组学习方法,积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利用自身所掌握的数学知识,深入探究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使学生的数学成绩进一步提升,为推动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创造教学机会。

综上所述,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师向学生讲授相应的数学知识,更要注重教学认知思想、教学手段的更新,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新形式,强化学生数学成绩的基础上,使学生的综合能力获得发展。在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继承常规教学的精髓部分,并且要不断地进行创新与变革,通过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设计情境教学、实践活动教学、开放教学,提高数学教学的整体效果,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作者单位:山东省巨野县田庄镇东杨楼小学)

(责任编辑  晓寒)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