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读写结合,促进随文分解习作难点

作者: 张民娥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随文分解习作难点已经成为教师习作教学的重要手段。基于小学生特殊的心理、生理特点和作文自身的特点,习作课成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难点,不少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也多方研究解决策略,其中通过关注读写结合,课堂随文写作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通过随文写作,学生能由浅及深、循序渐进地学习习作,进而提升习作水平。

一、注重修辞练习,提升学生语言能力

修辞是一种重要的写作手法,可以让文章更加生动形象,让文章更加出彩。小学语文教材中,每一篇章均为高质量的名篇,无论是文章的谋篇布局,还是文章的修辞手法,都可以说是典范中的典范。教师在课堂中积极关注读写结合,让学生通过阅读,对修辞手法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然后根据例文,当堂进行适度的写作练习,可以不断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例如,《山中访友》一文,这是一篇比较优美的散文,课文运用了很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拟人等,这些手法的运用,增加了课文的美感。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首先让学生大声朗读课文,然后从中找出使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然后再次大声地朗读。学生对这一个环节比较有信心,纷纷大声朗读课文。在找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时,甚至还有几个学生一起小声讨论,有的在比赛找句子,看谁先找到,谁找到的修辞手法最多……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为后面随文习作奠定了基础。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联系周边的人、事、物等,课堂练习几个拟人、比喻以及排比的句子,然后以小组的形式展现,在欣赏与交流过程中,学生的语言能力也会得到提升。

由此可见,通过课堂中的读写结合,促进随文写作,由浅及深,一方面提升了学生学习语言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大大提升了课堂的教学效率,对于学生语文整体素养的养成大有裨益。

二、放飞学生想象,提升习作文本意蕴

小学生写作文时,由于知识积累以及生活经验的积累相对较少,因此,很难写出有深意的文章。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可以结合教材内容,让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有针对性地开展习作教学。通过熟读有关联想和想象的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进而对课文的表达手法感兴趣,最后,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由此及彼,提升习作的文本意蕴。

例如,《桃心花木》一文,作者主要通过树苗的生长过程,来比喻一个人的成长过程,通过种树的过程,看到了育人的过程,最后揭示出做人应该独立自主、应经得住生活的各种考验的哲理。小树苗是学生常见的事物,并且对其有很深的亲切感,因此,教师首先让学生大声朗读课文,学生积极性非常高。这个故事浅显易懂、平易近人,学生非常容易理解,读熟课文之后,对于课文的深意大都能准确表达,较有成就感。此时,教师趁热打铁,让学生发挥联想和想象,写一件小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学生都非常积极踊跃。有的学生写“大拇指叔叔指挥交通”悟出了要发扬优秀品德、乐于助人的品格;有的学生写了自己养小金鱼的经历,悟出了做事情要遵循自然规律的道理;有的写了自己参加跳蚤市场,感悟到应该感恩父母的付出,好好学习……学生对于自己比较熟悉的事情,写起来容易上手、通过写一件小事,发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明白一个人生道理,对于学生人文素养和人生价值观的养成非常有益。

通过有效的阅读,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和联想,加上教师的巧妙点拨,有效解决了小学生作文流于形式的问题,通过由浅及深的练习,一点一点地把写作文的难点攻克,学生对于写作文的兴趣也会大幅提高,作文水平的提升也将指日可待。

三、尝试前后照应,提升谋篇布局能力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通过阅读,可以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还能让学生学习到写作的技巧,潜移默化中增强自己写作的能力。小学生对于文章谋篇布局的能力尚未形成,在写作文的时候,会出现想到哪里写到哪里,或写到一半写不下去的情况,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积极关注读写结合,通过阅读、朗读、小组朗诵等形式,加深学生对课文总体结构的理解,进而达到学以致用。

例如,《蜜蜂》一文是一篇行文比较严谨的课文,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学习这篇文章的结构,首先提出一个实验的目的,然后具体进行实验,最后得出实验结论,非常有条理。同时课文中出现的“大概”“推测”等估量的词语,将作者的所思所想描写得非常形象,与后面实验得出的结论形成鲜明的对比。学生在阅读的时候会特别注意作者的写作模式,也会有意识地模仿,这就是非常好的现象,教师可以趁学生兴趣盎然之际,让学生仿写一篇文章,写一个自己动手做的小实验、小操作。学生的动手能力比较强,一听要动手,兴致勃勃。有的学生写自己折纸船,看到别人折纸船,非常漂亮,自己也想尝试,于是就有了笔下折纸船的过程,最后经过多次尝试,成功后那种开心的心情溢于言表;有的学生写自己发现苹果中五角星的过程,整个篇章的布局也非常合理,有头有尾、前后照应,且语言表达也十分准确。

作文时谋篇布局的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不断积累,才能不断地成长。小学生对于谋篇布局的概念理解还不是很透彻,需要教师的积极指导,通过课堂中的阅读与学习,让学生理解文章的结构,并且积极地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做到学以致用,循序渐进、日积月累,学生的作文总体布局能力才能逐渐提升。

四、加强微作文训练,提升习文写作效果

以读促写,这是小学生提升写作水平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有效的阅读,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课堂趁热打铁,进行微作文训练,不增加学生的负担,又让学生写出自己的所思所感,能在潜移默化中,逐渐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例如,在教学《竹节人》一文时,在讲到课文第19自然段时,教师让学生反复阅读这一自然段,对于文中“攒着”“跺脚拍手”“咋咋呼呼”等细节描写进行细致的品味,体会到作者没有从正面角度去写学生玩竹节人的状态,而是通过一些动作描写和侧面的烘托,充分表达出了“我们”玩竹节人时的那种入迷的状态,表现出了传统玩具带给“我们”的乐趣。学生非常喜欢这一段,然后教师可以趁机让学生随堂练习一个微作文,以“我最喜欢的玩具”为题,当堂练习,让学生借助文中的叙述方式,通过侧面描写和烘托,彰显出你喜欢玩的玩具的迷人之处。学生兴趣盎然,写起来也非常顺手,随文习作练习也达到了非常好的效果。通过关注阅读和写作,强化微作文的训练,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进步,能够学以致用,做到“我手写我心”。

由此可见,通过关注读写的有效结合,加强课堂中微作文的训练,将各类习作难点巧妙地分解到课堂中,为学生营造积极乐观的习作学习氛围,持之以恒,学生的习作能力必然会得到质的提升。

语文课堂是魅力的课堂,读书与写作是密不可分的,通过阅读,学生可以积累丰富的词汇、语言修辞手法、谋篇布局的技巧等等,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时,可以创新教学手段,积极关注读写结合、以读促写,不断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但是,随文习作不是生搬硬套,不是形式主义,教师在进行课堂随文习作练习时,一定要找准切入点,巧妙指导学生围绕教材内容开展自己的写作,循序渐进,学生的习作水平一定会得到明显提升,达到“我手写我心”的境界。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兴市南新小学)

(责任编辑 张妤)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