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课堂中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实践
作者: 朱斯文学生的思维品质,对于其学习成果有着直接影响,而小学阶段正是培养学生优秀思维品质的关键时期。随着核心素养理念的提出,英语教学也要将思维品质的培养融入整体教学目标中,从而让学生的思维品质在小学英语学习过程中得到进一步提升。
一、挖掘教学资源,打好教学基础
教学资源的挖掘是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是要贯穿始终的环节。随着知识的不断更新,教师的教学资源也要及时更新,只有让课堂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学生的思维品质才能逐步提升。因此,教师要尽可能收集具有教育意义的教学素材,并且将这些素材融入课堂教学中,让课堂体现出教育意义,让学生在学知识的同时,获得思想的提升,这样才能收获更大的进步,这才是思维品质培养的重点所在,是教育的根本。
例如,在教学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6 Keep our city clean”时,教师便可渗透环境保护的相关话题。在课前,教师可先精心收集环境保护相关的讨论课题、视频、图片等,在课堂上加以利用,引导学生展开思考与表达,可通过“Do you think our city is clean?”“What can you do for our city?”等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同时利用公益性的短片进行引导,让学生的探讨不断深入,从而不断加深学生对这一课的理解。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的思想活跃起来,想得更深刻,表达得更多,教师要收集有利于引导学生的素材,将学生的思想引导视作课堂教学的重点。因为学生的思想决定着其对于知识的理解是否深刻,是否有自己的独立认知,而教师只有利用丰富的资源,才能激发他们更深层的思考。
二、明确培养目标,采取针对措施
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是一个十分宽泛的目标,因为学生的良好思维品质体现在很多方面,学生在学习英语时,需要做到细致认真、逻辑清晰、有独立的理解。要让学生的思维品质真正得到提升,教师要先了解学生具备或是不具备哪些思维品质,同时明确需要培养学生哪些良好的思维特质。教师只有明确了教学的目标,才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将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目标渗透其中。随着目标的不断明确,课堂的实际教学目标逐渐与思维品质的培养目标相融合,达成统一,这样才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更大的收获,得到更理想的反馈。
例如,在教学小学英语六年级下册“Unit7 Summer holiday plans”时,为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教师可以设计“Where would you like to spend your summer holiday?”“How would you like to spend your summer holiday?”“Do you have your own summer holiday plan?”等可以自由回答的问题,让学生自由展开想象,无须纠结怎样的答案才是“正确的”。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展开天马行空的想象,让学生的思想不再受到限制,更加自由,这样才能表现出学生真正的思维特质。
思维品质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因为思维品质是一个十分宽泛的概念,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品质,就需要从学生实际的素养需求出发,制定针对性的培养计划,将思维品质的培养目标融入教学的大目标中,让学生随着知识学习的不断深入提升自身的思想水平,这是英语教学的基本目标。
三、重视情境营造,促进理解表达
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意识到学生建立认知需要依靠形象思维。也就是说学生对于自己的感官以及周遭的环境等往往是更加敏感的,若要让学生的英语学习更加符合自身的思维习惯,提升其思考能力,教师在教学时必须做好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更快代入课文中的环境、角色,迅速理解课文的情节。同时,教师可充分利用信息平台的优势,广泛收集背景音乐、影视片段、图片等有助于创设情境的素材,从而创设更具感染力的情境,让学生摆脱自己的单一思想维度去思考,更快理解所学知识。
例如,在教学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Unit2 A new student”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将自己想象成一名新生,并且从“新”的角度去提问,如教师可提出“If you are a new student of this class,how would you introduce yourself?”“As a new student,what do you think you should do next?”等问题,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他们第一天入学时的片段,引发学生的回想。这样的引导方式不但能吸引学生的注意,而且能代入课程的主题,导入课程内容,引发学生思考。
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情境的营造是引导学生的必要条件。为了让学生更深刻思考,教师要先广泛收集有利于创设情境的素材并将其运用于情境创设,引导学生展开更加深入的思考与探讨,这是激活学生思维的必要条件。因此,为了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教师要懂得运用情境。
四、做好情感引导,激发真情实感
情感教育是语言教育的有效方法,因为语言的存在与应用,很大程度是为了表达情感,其与人类的情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英语亦是如此。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学会运用英语去表达,就必须掌握情感引导的技巧,同时,学生产生了情感上的波动,才会有表达的欲望。为了让学生的表达出于真情实感,教师要先表现出对学生情感的尊重,无论学生表达的情感对错好坏,只要是发自内心的、真诚的,教师都应给予鼓励并表现出对学生情感的理解,这样才能让交流继续。
例如,在教学小学英语六年级下册“Unit8 Our dreams”时,教师便要重视情感上的引导。梦想是一个令人振奋的课题,特别是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梦想是十分珍贵的。在人生的起步阶段,学生的梦想也许是未经深思、不切实际的,但却往往是学生最真挚的愿望。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询问学生“What is your dream?And why?”“How do you feel when you think of your dream?”等问题,激发学生的感性思考,从而了解每个学生对梦想的最真挚的憧憬,这正是教师引导学生的重点。
情感引导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引导方式,学生形象化、感性化的认知方式,决定其对情感沟通的需求远大于单纯的逻辑阐述。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摆脱对英语知识的机械性认知,教师就需要融合情感,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从被动变为主动,才能够学到更多、体会更多。
总之,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决定着学生最终的学习成果。为了让学生的思维品质得到提升,教师需要从学生的思维特征以及思维发展规律采取针对性的培养策略,以保证学生在学习英语知识的同时,能够有更加深入的思考,只有学生的思想得到正确的引导,学生的学习才有意义。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岳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