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合作模式,提升小学音乐教学实效
作者: 蔡伶俐音乐,它像泉水荡涤着人们的心扉,为我们带来心灵的愉悦。如何让音乐课程润泽学生心灵,是音乐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在当前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大多以教师讲授、学生聆听的教学模式为主,且教师范唱、学生跟唱这样的模式在小学音乐课堂中也是普遍存在的。这些模式实效性不强,教师不关注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没有将学生的主动性充分激发出来,导致课堂实效性不高。因此,教师要更新教学模式,以此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而自主合作交流的课堂组织模式适合学生学习新知,更能使课堂灵动多姿。
一、重视导入,使学生兴味盎然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初始环节,任何教学模式都不能脱离这个环节而独立存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更是如此。音乐学习本身就需要情感基础,如果没有情感上的共鸣,那么,学生无法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在自主合作教学模式中,更需要适合学生的导入策略,因为只有适合,才最有效。有效的导入能使学生的主动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如果脱离了学生的自主性,那么教学效果便无从谈起。就当前的导入策略而言,还存在一定问题,歌曲导入、故事导入等都有一定的弊端,教师要将合作学习的因素加入其中,使课堂实效性更强。
例如,在教学小学音乐《司马光砸缸》这首歌曲时,教师可利用导入激发学生合作探究的兴趣。这首歌曲的故事性很强,有着一定的趣味性,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设计导入内容,使学生兴味盎然地走进课程:“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欣赏一个有趣的故事。这个故事中有一个聪明的小男孩,在一群孩子中,他面对事情从容冷静,能够积极寻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大家想不想听这个故事呢?”学生产生了学习这首歌曲的兴趣,他们急于找到问题的答案,了解故事的内容,这样的导入为学生的合作探究奠定了基础。
基于合作的课堂教学导入策略,应该建立在尊重学生团体性的基础之上,使学生能够在眼神的交流或者言语的沟通中走进教学内容,这样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探究热情。
二、初步聆听,令学生情从中来
合作,是有前提的,它建立在个体理解的基础之上,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更是如此。当前,很多教师只看重模式,开课就给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自由合作交流,学生缺乏对音乐的情感基础,难以完成教学目标。初步体验这个环节是学生合作交流的必经之路。在导入课程之后,教师需要为学生留出自主欣赏音乐的时间,使学生能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在这样的学习基础上,才能使合作交流的效果更好。学生接受新事物的心理变化通常会经过“好奇—不懂—探究—理解—接受”这个过程,因此,教师要预留出学生自主欣赏音乐的时间,使其对音乐内容和情感产生探究的热情。
例如,在教学小学音乐《快乐的孩子爱唱歌》这首歌曲时,教师导入课程后,不要直接让学生合作学习,而应该将初次体验歌曲的时间留给学生:“同学们,请大家闭上眼睛,跟我一起聆听一首歌曲,你能不能感受到歌曲中的情感呢?在这首歌曲的欣赏中,你产生了怎样的联想呢?”在这样的引导下,学生开始自主欣赏这首歌曲,而且还在欣赏中融入自己的情感。每个学生对于歌曲的感受都是不同的,有的学生说:“听着这首歌曲,我想跳舞!”有的学生说:“我感受到了快乐的情绪,让我的心情很愉悦。”学生真实地表达着自己的想法,这就为合作学习奠定了坚实的情感基础。
初步聆听音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内心与音乐情感之间产生共鸣,为合作教学模式顺利展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学生初步聆听音乐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作一些指导,从音乐的内容和情感判定中教会学生自主欣赏音乐的方法。
三、合作探究,让学生美中求味
音乐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的培养是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鉴赏音乐作品的能力,就需要将课堂交给学生,教师要相信学生团体的力量,相信学生可以在集思广益中获得自身能力的发展。但是,当前存在一种过分信任学生的现象,有的教师过分信任学生,将合作教学模式变成完全的自主学习模式,教师抛给学生一个问题,就放任不管,这实际上曲解了合作教学的真实意图。真正的合作教学,应该是师生之间的合作,加上生生之间的合作,这样才能使合作更加有效。
例如,在教学小学音乐《游子吟》这首歌曲时,教师便可以让学生自主聆听,进而合作探究:“同学们,你觉得这首歌曲向我们传递了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呢?请大家分小组讨论,并将你自己的想法在小组中分享。”在这样的引导下,学生开始在小组中积极合作、讨论交流。小组成员中有着多种不同的理解,有的小组成员认为:“这首歌曲唱出了游子与母亲离别的忧伤。”有的认为:“这首歌曲唱出了母亲对孩子的无限惦念。”教师要尊重学生,让学生积极讨论和思考,学生观点的不同能激发他们互相交流讨论的欲望。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对歌词仔细地研读、对情感着重地分析,使他们在思想的碰撞中不断突破自我,求同存异,博采众长。这样,合作便展示出它的价值,而学生自身也在这样的合作中得到了健康成长。
合作探究,意在使学生在审美中探究音乐本身的味道,在这味道中寻找有益自身成长的价值,从而在品行以及素养方面得到更好的发展。教师应积极与学生合作,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让课堂充满智慧。
四、展示成果,使学生学有所得
合作学习会形成一定的成果,在这个成果中,教师会看到学生在合作交流中的思维变化过程,也可以看到学生集体智慧的结晶。故而,展示合作学习成果的环节是不可省略的。合作,是为了更好地前行,找到自身的不足,汲取他人的长处,使自己更加优秀。在当前的音乐课堂教学中,展示合作成果的环节常常被忽视,教师会因课堂时间不足、学生成果杂乱等原因直接省略,这就使合作教学模式出现虎头蛇尾的情况,不利于课程有效性的充分发挥。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展示合作成果,并在展示过程中给予学生一些指导,纠正那些错误的思想观念,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为下一次的合作学习奠基。
例如,在教学《白鸽》这首歌曲时,教师便可以让学生在合作学习这首歌曲之后,充分展示其交流成果,在与歌曲进行对话的过程中,不断丰富自身音乐素养:“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合作探究了这首歌曲的旋律和情感,那么,你们能不能用舞蹈将其诠释出来呢?请大家再次合作,将你们小组对歌曲的理解用舞蹈诠释出来。”学生非常开心地进行了再次合作。在这样的展示中,教师可以参与其中,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为什么会选择这样的舞蹈呢?这些动作与旋律之间有什么联系呢?”每个小组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学生的探究热情高涨,对于歌曲的理解更加深入,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也了解得更清楚。
展示合作成果的环节必不可少,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更是如此。使学生在合作中找不足、谋发展,就要将真实的学习情况展现出来,不能将合作教学模式变为一纸空谈,落到实处才最关键。
总之,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基于合作学习模式的课堂要交给学生自己,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寻求发展之路,让学生的音乐之路越走越远。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唤醒学生的自主意识,利用导入和自主欣赏作为学生合作探究的基础,让合作探究成果展示成为课堂教学的常态,使课程改革中的合作教学模式真正落到实处。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师范附属小学)
(责任编辑 岳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