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历单为载体,构建高效数学课堂
作者: 侯艳
学历单是教师以《课程标准》为基础,将教材中的知识内容和学习技能转变为与学生真实水平相一致的“导学”材料。通过学历单引导学生展开自主学习,可以改变学生探究知识的方式,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这种教学模式摆正了教学中“教”与“学”的关系,充分展现了以学生的“学”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观念,将课堂教学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摒弃了传统的教育模式,促进了学生持续、全面的发展,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下面以《分数的初步认识》为例,谈一谈如何以学历单为载体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一、巧用学历单,做好新课准备
知识的学习并不是盲目进行的,而是具有目的性和针对性。如果学生在毫不知情下开展学习,会没有目标,产生盲目感;但如果在教学前首先让学生明确自己将要学习的知识内容是什么,则会增强学生的目的感,让学生的学习有的放矢。因此,在上新课之前的课堂预习中,教师可将教学目标以学历单的形式展现出来,通过学历单引导学生初步认知本节教学内容,让学生对将要学习的知识产生初步的印象,为新课的开展做好准备,建构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教学课堂。
例如,在《分数的初步认识》的预设学习中,教师为了让学生通过自学掌握简单分数大小的比较方法,可将知识置于不同的情境中,通过情境活动,引导学生展开思考。首先,向学生出示内容:(1)想一想:老师有4块月饼,要将它们平分给2位同学,每位同学可分得多少块?如果是2块月饼平分给2位同学呢?1块月饼平分给2位同学呢?(2)请你用数学方法将物体的一半表示出来。(画一画、涂一涂、折一折)(3)说一说:[12]的含义是什么?什么是分数?说出分数[12]各部分的名称。(4)做一做:利用手中的学习材料折出[14]、[38]等。然后让学生按照学历单中的提示自主展开思考。当学生遇到不能利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时,便会去翻阅教材,查找相应的答案,这样学生就会对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
教师将学习内容以学历单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引导学生展开自主预习,让学生清晰地了解到将要学习的内容是什么,为之后的新课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促进了学生严谨性思维的发展,提升了预习的效率。
二、依托学历单,促进自主探究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真正主体,教学活动的开展都要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通过个体学习、合作式学习及探究性学习等形式展开对知识的探究,给学生创造展现自我的空间,充分展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依托学历单,组织学生展开知识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学历单的引导下恰当地运用多种学习方式,展开自主性知识探究,促进学生数学思维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养成学生探究性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的能力,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让学生正确理解“平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获得的越少”。为了突破教学难点,教师可设计如下学历单。折纸游戏:(1)准备一张画有蛋糕的图片;(2)请你将蛋糕分给班内同学。然后,教师在黑板上出示分数[12]、[14]、[18]、[116]……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平均分的意义,能够准确地理解不同分数的含义。因此,教师可放开手脚让学生大胆地尝试,亲自动手划分。学生将图片进行折叠,在其中的一半上画出不同的颜色,以此表示二分之一。然后以二分之一为基础再次进行图形折叠,从中再画出图形的一半,就可以得到四分之一,以此类推,就可以得到[18]、[116]……学生边操作边观察,折叠(平分)的次数越多,得到的蛋糕越小,从而突破了教学中的难点。
教师巧妙设计学历单,组织学生展开自主探究活动,让学生在操作中思考,思考中提升,深化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知,促进了学生探究性意识的养成,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升了学生的数学思维。
三、把握学生学情,展开有效指导
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掌握了学生的真实学情,才能更有效地组织教学活动,展开合理恰当的指导,促进学生各项能力的发展,提升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在学生完成学历单的过程中,展开巡视指导,准确把握、了解学生的基本学情,适时、适当地展开学习指导,针对学生在学历单中出现的高频问题,做出重点性点拨,为学生的全面学习做好服务工作,促进学生思维多向性发展。
例如,在探究和体验几分之几时,教师可向学生直接出示题目:(1)三年级1班有36名同学,男生17人,你是其中的一员,请问你是班级总人数的几分之几?(2)今天是老师的生日,定制了一个大蛋糕,如果按学习小组来平均分,每组可分得蛋糕的几分之几?(3)如果只将蛋糕平分给男生,每人分得蛋糕的几分之几?(4)如果蛋糕只分给女生呢?(5)全班同学分这个蛋糕,每人能分得几分之几的蛋糕?学生在完成相应题目的过程中,教师可巡视指导,指出学生思考中的弊端,引导学生正确答出相应题目。通过相应的情境,学生就能够准确地写出相应的分数,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同时教师可组织学生对这些分数进行观察对比,让学生总结分数大小与平均分的份数之间的关系,学生会发现,分的份数越多,每位同学获得的蛋糕越少。
让学生展开自主学习,按照学历单展开知识的探究。整个过程中,教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展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学生学历单的完成情况,指导学生展开正确的探究,促进了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四、以学历单为引,解决思维问题
日常教学中,教师总会预设一些知识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而这时总会有一些学生说出教师心中的完美答案,通常情况下,教师会感觉很是满足,认为此知识点的教学过程可以到此结束了。实际上,教师却忽略了其他同学的思维过程,使思维中隐含的问题不能及时展现,造成错误累积。如果以学历单为引导,学生就可以将内心的想法及思维过程展现出来,给思维外现的机会,从而解决滞留问题,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例如,在感悟“二分之一”的内涵过程中,教师手中拿着一个苹果问学生:如何做才能得到苹果的二分之一?学生毫不犹豫地提出:将苹果切开。这时,教师用一张苹果图片代替苹果,让学生实际操作,如何才能得到二分之一?学生想到,可以从图片的中央进行对折。教师反问:为什么是对折呢?学生陷入思考中……教师让学生将心中的想法呈现在学历单中,通过综合对比,得出:对折后折线两侧的部分会发生重合,也就是说将苹果平均分。这样,就可以将苹果平均分为2份,其中的一份即是苹果的二分之一。这样,学生就能明确地知道,将苹果平均分为两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苹果的二分之一,另一份也是苹果的二分之一,而将两份合起来就是一个苹果。如此一来,学生就领会了“二分之一”的真正含义。
教师在学生思维出现偏差之处,运用学历单呈现知识,并及时地对比、综合,从而得出最后结论,有效地避免了错误思维的累积,有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历单的作用,以学历单为课堂辅助载体,引导学生展开自主性探究活动,促进学生自主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构建高效数学课堂。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州市口岸小学)
(责任编辑 晓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