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材中插图的意义及其运用
作者: 张彩娣在辞海中,“插图”被定义为“插附在书籍中的图画,有的印刷在正文中间,有的利用插页方式,起到补充正文内容与艺术鉴赏的作用”。初中语文部编版教材之中,有许多插图用于辅助传达课本内容。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认为:“好的插图作为语文教材的重要部分,不但能提高课文的感染性,还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印象,便于提升学生的认知,插图并非是无关紧要的点缀。”由此可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合理利用教材中的插图,能够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初中语文教师应全面掌握教材内容,合理利用插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从而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一、运用插图设置教学悬念,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合理运用插图。插图所展现的内容较为抽象,要求教师结合插图所展现的内容,让学生对插图有一个全面的理解。初中语文教师应全面掌握教材内容,了解教材中的插图特征,在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插图,利用有显著特征的教材插图设置教学悬念,让学生在插图的引导下展开想象,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投入到语文知识的学习之中,保障课堂教学效果。
例如,教师在讲解部编版教材《孤独之旅》一课时,课文的插图十分有特点,是一位少年坐在小船上沉思的画面,这幅插图本身与课文题目无法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这就需要教师合理运用插图,设置教学悬念。
教学片段:
(教师利用电子白板为学生展示教材的插图内容,吸引学生的学习目光,让学生通过观察教材插图,发现插图中的悬念,点燃学生的学习好奇心。)
师:在阅读课文内容之前,我想请同学们看一看这篇课文的插图,想必同学们都看到了这幅图中描述的是一位少年在小船上沉思,请大家发挥想象力,说一说这个少年到底思考什么呢?
生1:没准他在想晚上吃什么?
生2:我觉得他在想如何玩游戏!
师:看来同学们想的除了吃,就是玩呀!接下来,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内容,看一看这位少年和你们说的是否一致?
生1:原来这个少年想上学呀!
生2:我认为这个少年不只是想上学,他还想回到以前的生活。
……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合理运用教材插图,吸引学生的学习目光,通过为学生设置教材悬念,使学生展开自身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不同看法,让学生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投入到课堂学习之中,保障学生的学习效率,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从而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二、运用插图重视情感教育,内化学生的情感感悟
插图作为初中语文部编版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运用插图,可以促进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提高学生的情感感悟能力。情感教育是帮助学生形成完善人格的重要教育内容,在《课程标准》中,初中语文教学并非是让学生掌握生字词与锻炼语言表达的学科,还要求教师通过文字和语言表达,加深学生的情感认知,内化学生的情感领悟。为此,初中语文教师应把握部编版教材课本的特点,合理运用插图,重视情感教育,让学生在插图的引导下,进一步了解课文的中心主旨,有效渗透情感教育。
例如,教师在讲解部编版教材中《次北固山下》一课时,由于古诗中文字十分精炼,每一个字都是作者的情感灌注,所以为了加深学生对古诗内容的理解,教师利用教材课文中的插图,引导学生对作者所表达的情感进行揣摩与思考。
教学片段:
(教师利用电子白板为学生展示教材课本中的插图,通过结合插图内容,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古诗所表达的内容,引导学生揣摩作者的情感。)
教师:请同学们朗读这首古诗,再随我一同看大屏幕上的教材插图,说一说这幅图与哪句诗句相对应?
生:正好对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这句诗。
教师:你能根据这个插图,解释一下这句诗的含义吗?
生:当然没有问题!潮水逐渐涨满,两岸之间的水面更加宽阔,顺风行驶的小船正好将帆儿高悬。
师:你描述的画面让我感到十分的美好,不知道其他同学是不是也有这种感觉?刚刚同学们通过看教材课本上的插图,对作者的写作情感有了一个初步了解,而古诗最后一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也道出了古诗的主题,通过看这幅插图,你是怎样理解乡愁的呢?
生1:由于古代交通不便,诗人利用大雁的意象,寄托自己的思乡之情。
生2:我相信在外“漂泊”的人都有乡愁,乡愁不仅仅是人们的情感寄托,也是人们隐藏在心中的一份美好。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教材插图,重视情感教育,使学生通过结合插图与古诗的内容,进一步感受到诗人所表达的乡愁,提高了学生的情感感悟能力,让学生掌握到了诗人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加深了学生对古诗内容的理解,从而实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三、运用插图重视语言概括,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
初中语文教学的侧重点,是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培养,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实现对学生的高效教学,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总结概括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此,初中语文教师根据部编版教材的特点,合理运用插图,重视语言概括能力的培养与引导,能使学生通过观察插图内容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发挥插图辅助教学的作用。
例如,教师在讲解部编版教材中《桃花源记》一课时,由于教材课本配备的插图较为复杂繁琐,教师可把握教材课本的这一特点,合理运用插图,引导学生对插图内容展开总结与概括。
教学片段:
(教师利用电子白板为学生展现教材插图,吸引学生的学习目光,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总结概括插图中所展现的情景,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桃花源之美。)
师:想必同学们通过学习《桃花源记》已经感受到桃花源是一个非常美的地方,接下来请大家看大屏幕,可以根据这幅图片,描述一下桃花源之美吗?
生1:桃花源的桃林非常美,我通过看这幅插图,发现这里没有其他品种的树,所以一眼望去仿佛是一片粉色的彩霞。
生2:插图中的屋舍也很美,看那一排排整齐的房屋,炊烟袅袅升起,我觉得这里十分的富足、平静。
……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合理运用教材插图,引导学生对插图内容进行总结与概括,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桃花源之美,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感,加深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让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获得提升,从而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教材插图,不但能保证课堂教学质量,还能给学生带来更多美的体验与感受。插图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发挥着辅助与创新的作用,教师通过合理运用插图,并选取适当的插图展现方式,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趣,能够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内化学生的情感感悟,提高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作者单位:甘肃省玉门市第三中学)
(责任编辑 来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