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翻转课堂的小学数学精准教学模式研究
作者: 仇春媚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兴的课堂模式,最大的翻转是重塑了传统教学中的师生角色定位。学生不再是教师课堂教学的被动接受者,课堂的教学重点也转变为结合学生在课前遇到的问题组织教学。精准教学应用到翻转课堂中来可提高知识内化效率。为此,笔者结合教学过程探讨了基于翻转课堂的小学数学精准教学模式构建过程。
一、基于翻转课堂精心设计课前预习
翻转课堂最突出的教学特点是先学后教,所以课前预习对于翻转课堂来说是重中之重。教师可基于微课实施翻转教学,用信息技术作为教学支撑,依循学生基本的认知规律去提炼教材内容,抽丝剥茧般将教学重点层层递进呈现,强化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在课前预习环节,教师将每个章节的教材内容制作成包含重难点知识的微课视频传输给学生,让学生自行下载后自主研习探究。学生遇到难理解的地方可做好标记,有重点、有目的地预习,大大提高了学生的预习效率。
以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五课《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为例。这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定义以及图形的各部分名称,熟悉两种图形的相似与相异之处。教师可以将这一课的新课内容浓缩成以重难点知识为主的微课视频,让学生在课前按照提前设计的精准预习目标完成预习任务,当遇到不懂或者存在困惑的知识点时作好标记,教师在之后的课堂教学中重点讲解。精准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所以要体现在翻转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在翻转课堂关键的课前预习环节中,教师精心制作的微课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预习效率,还能让学生在课堂上紧跟教师的讲课进度,与教师积极进行课堂互动,消除课堂消化新知的压力,慢慢养成自主学习的意识,最终为学生深层次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基于翻转课堂制定精准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翻转课堂教学内容的制定要符合《课程标准》对小学数学的教学要求,而且教师要结合课前的学情调查制定精准的教学内容。教师在教学实施前对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和经验水平展开调查分析,能够从学生学情出发,确定精准教学内容。
基于以上认识,教师可通过“前测”掌握学情进而确定精准教学内容。以小学数学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扇形统计图》为例,教师可在“前测”中安排以下内容。(1)设置关于“为什么”的提问:为什么要选择扇形表示各部分数量与总数量之间的关系?(2)基于翻转课堂,统计出持不同答案的班级学生人数比例,了解学生在该板块内容上的知识盲区,进而确定精准教学内容。
三、基于翻转课堂在课中实施精准教学
设置了课前预习环节的小学数学翻转课堂,对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的了解要求更高,所以教师在推进翻转教学之前一定要充分掌握学生的数学学情,才能更有重点、更全面地设计教案、设置活动、讲解知识。翻转课堂能够更全面地顾及不同学生的学情差异,填补大班式集中教学的不足,从而进行个性化精准教学。
在翻转课堂中,教师可借助信息化技术,收集大数据,实时记录教学实施全过程中学生的行为表现,既方便加强课堂教学的管理,又能提升教学效果。教师设置的课堂问题一般具有导向性,旨在检验学生对知识、技能的理解、掌握程度或诊断其学习误区。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对课堂问题的反馈来调整接下来的教学活动。翻转课堂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了条件,但如果不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各个环节上的时间把控,将会出现课堂教学节奏变慢、耗时多但教学效率低下的局面。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精准教学,要求教师提高对信息反馈的及时性、准确性,加强对自主学习环节、讨论环节、测试环节的实时监控和记录。
四、基于翻转课堂精准评价学生
教学评价也是翻转课堂教学中的关键一环。教师在精准评价学生前,首先需要发现学生在本节课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要完全掌握学生在本节课的学习状态,然后教师才能及时、有效地做出精准的评价,以帮助学生有效解决学习问题,处理学习漏洞,实现翻转课堂与课堂教学的有机统一。另外,教师发现学生问题的意义还在于可以为之后的翻转课堂教学改进教学思路、教学评价,调整教学方案。最后,教师为了使学生形成自我反思、主动探究、积极观察意识与能力,还需要不断提出和完善评价学生的标准。
在评价过程中,教师既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也要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表现;既要有终结性评价,也要有过程性评价,将课后评价的反馈巩固作用充分凸显出来。另外,评价可以以自评和互评、生评和师评两两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内容要全面,包括如课前的预习情况、微课观看情况、问题掌握情况、在合作中的表现等。同时,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反馈信息做好整理和反思,立足问题、积累经验,为日后更有效地推进数学翻转教学做足准备。
五、基于翻转课堂设计课后精准练习
对于那些在课堂教学中没有完全掌握新课知识的学生来说,课后非常有必要通过练习来消化和吸收新课知识。与课前的预习环节一样,教师可以巧用微课来设置基于翻转教学的精准练习题,根据学生课上学习状况制作用于课后自主复习的微课视频。以微课进行的翻转教学,摆脱时间、空间的限制,适应学生反复多次观摩学习的基本诉求。因为涉及的知识内容较为烦琐、复杂、抽象,学生难以一时全部掌握,此时教师便可以结合学生在课上的表现情况,将相关知识要点制作成微课课件,让学生在课下自行检测、巩固,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
以小学数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小数乘法和除法》一课为例。本课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能够通过具体的情境理解一个数除以小数的算理,并且正确掌握计算方法,通过锻炼基本的计算能力,积累计算经验,提高计算的准确率。而要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则需要学生做大量的练习才能完全掌握,显然在课堂教学中无法完成练习量的积累,唯有通过课后练习才能巩固学生的新课学习成果。此外,学生对本节课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不一致,更加需要学生在课后通过精准练习达到精准教学的目标。对此,教师可以将与这节课内容相匹配的练习题总结制作成视频或课件,并按照练习题的难度,分层推送给不同基础的学生,让学生进行梯度练习。如,基础差一点的学生重点练习典型的题目,基础适中的学生可以增加练习题目的难度,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推送一些拓展性的练习题。总之,学生通过精准练习,可以不断地运用和练习,能加深记忆和理解,形成更加完善的解题思路,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构建基于翻转课堂的精准教学模式,是一项针对翻转课堂的有意义的教学实践尝试,它使信息技术成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要素之一。同时,引入精准教学模式的翻转课堂较普通的翻转课堂教学,更巧妙地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在课前、课中和课后都极大地提高了翻转课堂教学效率,对学生巩固和消化重难点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起到了非常大的促进作用。因此,一线数学教师一定要秉持课程改革的精神,通过不断的教学实践完善基于翻转课堂的精准教学模式,助推学生的综合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启东市汇龙小学)
(责任编辑 张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