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情境教学探索

作者: 黄芳

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的理论本质上是源自社会生活与实践,并且最终是用来服务实践的,但是单从这门课程的内容上看,其知识内容还是过于抽象,尤其对于学生来说难以理解,学生拥有的生活经历与阅历远远不够,因此需要一种将理论与实践相连接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更容易理解,而情境教学方式就非常符合这一点。本文讲述了情境应用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价值以及策略。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各个学科的核心素养,可以帮助他们将学科知识更好地应用于生活。对于学生来讲,培养其核心素养,可以让他们逐渐积累生活常识,并且养成健全、高尚的品质,有助于学生今后的人生健康向上发展。

二、核心素养理念下的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

1.学生探究力不够。道德与法治是一门重要的课程,特别是小学生各方面都还不成熟,为了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就需要提高探究能力,这也是教师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在教学时,学生可根据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采用情境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在比较形象生动的情境中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培养其对事物的判别能力,而在这样的情境下也会激发学生更强的探究欲望。

2.教学方式单一乏味。很多学生都觉得自己做不到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提出的相关要求,所以对于课程本身的含义往往缺少兴趣。很多教师喜欢采用照本宣科的方式进行教学,导致课堂教学过程很枯燥,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在这样一个网络时代,要想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如果还采用传统的形式进行教学的话,对于教师教学能力以及学生的发展都会带来不利的影响。

三、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情境教学的策略

1.设计教学内容展现核心素养的关键性。教学内容设计是一节课的关键,通过教学内容的设计可以预见教师的教学成效。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教学内容设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结构和知识内容,而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更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同时也能帮助学生掌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例如,在教学《放眼看交通》一课时,教师可以设置一些贴近现实生活的教学内容,如“我们的城市,怎么样?”“交通是否便利?”“哪些方面需要改进?”等问题模块,让学生以这些教学内容为中心展开探索和遐想。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演示和设计,为学生带来一些新鲜感,丰富学习体验,学生开展问题的研究,分析更好的战略构想,也可以产生更强的责任感,从而关注和关心社会的许多方面。

2.通过音频、图片、故事等方式创设教学情境。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内容是很丰富的,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如果可以采用音频及图片等不同的形式,就可以大幅度地提升教学效果。如播放与教学内容相符的音乐,让学生形成更深刻的体会,也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歌唱来进行知识的学习,让学生能够更深刻地领悟教学的内涵。同时,图片也可以用来创设情境,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搜集一些相关的图片,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讲解,通过这样的形式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然后,教师可以设置对应的问题,对学生进行引导,将学生的思维调动起来,培养学生的分辨能力和判断能力,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去感悟、去体会道德与法治课程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例如,在教学《感受生活中的法律》一课时,为了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借助网络上提供的素材进行讲解,尤其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短视频媒体的崛起,让不同的社会现象尽收眼底。针对那些与法律相关的问题,教师可以选择与小学阶段相关的内容进行讲解,如,有些农村地区出现的学生没有学上的情况,多半是由于学生父母的认识程度不高,仅仅局限于眼前的利益,让学生帮助家庭干活,但是任何人都有学习的义务和权利。

3.重视结合实际生活。小学阶段的课程,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课程资源也都是来自生活中的素材。教师应以生活为基点,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知识的拓展迁移和应用。对于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来讲,翻开书便可以看到许许多多的案例,那些案例都是在生活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的总结,是有特殊性和针对性的。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以理论知识为基础,然后扩大自己选择素材的面积,尽可能覆盖到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遇见和接触到的事物,这样更有助于学生理解。

例如,在教学《公共社会靠大家》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身边所发生的真实案例让学生去感受、去理解。如,教室里的课桌堆得乱七八糟,那么别人走进这间教室的第一印象就会感到十分凌乱,虽然有的学生只是随便摆放了书籍,但是影响的却是整体公共环境的整洁。因此,只有每个学生都以身作则,才能创设良好、舒适的学习环境,同时也能给他人留下良好的印象。

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只有结合实际生活案例去讲述,才能让学生根据现实中的一些矛盾点进行思考,才能激发学生的分析能力,让学生可以通过自身的初步感受,明辨是非对错,认识到怎样的行为是正确的,怎么样的行为是错误的,怎样做是维护公共生活环境的体现,怎样做是危害公共生活环境等等。其实生活中的教学素材有很多,小到学生周遭的垃圾分类管理,大到校园、街区乃至整个社会的垃圾管理、交通规范、活动准则等,这些都是需要大家共同维护的。

4.重视利用游戏的方式。道德与法治学科中蕴涵着许许多多的理论知识,那些理论知识都是从生活中总结出来的,但是小学生的自控力相对较差,社会认知能力较弱,他们难以从字面上去理解书本上的知识。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游戏的方法,让学生设身处地地去感受,进而理解教材中传递的理论知识。

例如,在教学《我们一家人》一课时,教学难点是面对家庭冲突和矛盾时如何理解家人。在实际的家庭生活中,总是会遇到或多或少的一些琐事,让学生和家长之间起冲突,主要表现在孩子不能理解父母的用心良苦,说话不耐烦等。在实际授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过家家”的游戏方式,让学生感受当自己的心意不被他人了解时的心情。通过游戏,学生明白凡事要换位思考,不要只从自己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要多为父母着想。

俗话说“教无定法”。将情境教学法运用于教学中,在带来方便的同时也伴随着一些问题,再好的方法,一旦滥用、乱用,不仅难以促进教学进展,还可能影响教学效果。若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上过多地使用情境,会让学生注意力的重心由教学内容转变到情境中。实际上,教学中对于情境嵌入的运用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作精细的筛选,最理想的是“有的放矢”,情境嵌入与知识点能够最大限度地有机结合,而不是简单的堆砌。如果选取得当,往往一个情境嵌入就能够说明主要的问题。

(作者单位:江苏省启东市汇龙小学)

(责任编辑  赵丹)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