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优化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策略
作者: 邵慧英语是一门兼具人文性及工具性的综合学科,也是语文、数学之外贯穿学生义务教育全部阶段的基础学科。而英语核心素养是指学生英语思维、英语语言知识及运用等方面的综合能力,不只体现在知识掌握上,更体现在学生实际应用能力上。英语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力抓手。
一、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1.课时安排紧张。每一学期英语学科教学时间极为有限,教师不得不对教材内容做出取舍,阅读时间也因此大打折扣。此外,《课程标准》对语文学科阅读量要求明确,并列出课外阅读书目,而英语学科则缺乏相关内容。英语语感环境弱,英语阅读材料少,导致学生英语基础薄弱。
2.教学理念传统。小学1~2年级及3~4年级的英语文本内容多是单词、短句,几乎没有长句及文章片段的内容,当学生步入5~6年级,教材文本也大多是童话、寓言故事选段或多人对话等内容。整体而言,小学阶段教材文本量并不算大。但在传统教学理念影响下,教师多将教学重心放在字词拼写、句式搭配、语法记忆等方面,不重视学生阅读习惯及阅读方式的培养,因此学生英语学习效率难以得到提升。
3.教学手段单一。在实际英语教学中,有的教师教学手段依然不够多元,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教师授课局限于教材本身,未做到教材内容与实际生活的有机结合,即便教师会采用音频或动画手段让文本内容变得生动,但学生的阅读量依然不足,另一方面是教师授课局限于单词讲解,学生掌握了单词组合并不意味着他们就能理解文章内容,从词语含义入手的方式有失偏颇。由此可见,阅读、默写、听写等教学手段虽能夯实学生基础知识记忆,但对于深入知识层面效果有限。
4.教师引导不足。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尚幼、认知有限,他们会下意识地模仿教师的言行举止,故教师引导对学生的学习至关重要。若教师引导不足,学生容易产生“唯教师论”或“唯答案论”的错误倾向,这将影响学生的自信心及创造力。
二、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实施意义
1.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尽管小学生自制力及集中力较为有限,但他们却有极强的好奇心。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的兴趣点入手,调动学生的阅读热情,并规范学生的阅读习惯及阅读方式。
以“At the snack bar”一课为例。课文围绕各类小吃及饮料展开,要求学生在学习食物单词的同时掌握点餐的基本句式。衣食住行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几大要素,教师可用“What do you like?”询问学生最喜爱的小吃,也可将学生进行分组,让一名学生提问,其他学生回答。如条件允许,教师也可举行知识问答赛或阅读交流会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锻炼学生的阅读思维。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为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会传授给学生全文速读、片段细读、细节复读等阅读技巧,这些技巧也适用于英语阅读教学。在开展英语阅读教学前,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理解能力对课文内容进行初步整合,确保学生能流畅阅读教材文本。
在“At the snack bar”一课中,学生需要掌握“What would you like?”“I’d like...”这两个句型,这是学生进行阅读前必须掌握的知识。而针对“a cup of”“a glass of”两个固定短语,虽都有“一杯”的含义,但具体搭配取决于国外饮食习惯。此时,教师就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其进行分组,通过知识点询问或一问一答的对话方式,让学生加深文本记忆。
3.培养学生阅读感知。阅读感知是学生掌握正确阅读习惯及适当阅读方式后需进一步学习的进阶技巧。阅读感知体现在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整体把握及文本细节的具体分析方面,这一技巧在学生解答阅读试题时将起到重要作用。
在“At the snack bar”一课中,针对rice和noodle两个单词,在语句询问时,两个词同作复数表达,即rice和noodles,“a grain of rice”这一用法较为少见。因此,学生在阅读时应注意这些特殊单词的表达。此外,教师应在学生阅读前进行必要的文化背景补充,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三、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优化策略
1.精选阅读内容。阅读是学生了解英语文化、单词拼写、语法使用等的重要途径,出于对学生年龄、认知及理解能力的考虑,小学教材内容并不会太难,教材主体基本围绕学生生活展开。但学生情况存在差异,教师应对阅读文本进行必要的筛选。
还以“At the snack bar”一课为例。这节课与“食”关系密切,学生学习不会有太大的距离感。教师可先制作一份“菜单”,在学生掌握了“What would you like?”及“I'd like...”这两个固定搭配后,让学生用所学单词进行填空练习。在学生基本掌握教材内容后,教师可适当提升难度,如将“I'd like some dumplings”增添为“I'd like some beef dumplings”并让学生掌握这一表达形式。
2.分组合作阅读。单人阅读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常见形式,但单人阅读存在思维、反馈单一的情况。分组合作阅读可对教材文本进行合理切分,并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总结他人的经验,起到互相促进的作用。
在“At the snack bar”一课中,教师将学生分为3人或4人的小组,其中一人提问,其他人回答。同时,教师可在小组合作阅读中为学生增设特定情境,如在小餐吧点餐,学生便可增添“Hello!Can I help you?”及“How much are they?”这类问答,将其他知识点整合进这节课中。另外,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先抽查各组的书面表述,如无语法错误便可交由该组进行现场演绎,让其他学生也能共同吸纳相关知识点。
3.重视阅读评价。评价是对学生阅读效果的直观反馈,也是对学生学习热情及自信心的正面激励。评价不仅仅包括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还应包括学生互评。在教师进行评价时,应注重评价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及运用能力等方面,要对阅读效果良好的学生给予肯定,对阅读效果一般的学生也要有所鼓励。在进行学生互评时,评价重点应放在对他人的优点认可方面,要虚心接纳对自身适用的阅读技巧或阅读习惯。
总之,阅读作为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其策略提升对学生成绩提升、教学效率提升及学生英语素养培养都有着正面效应。在具体阅读教学中,教师除了注重阅读教学的优化策略外,还应与家长定期交流,家校共同配合,实现课内、课外阅读一体化,尽可能共同为学生提供可供实践的语感环境。此外,教育软件、网络课堂、电子课文等也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阅读资源,在家长及教师的监督、指导下,也能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岳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