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巧”入手,着力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作者: 张少荣开展教育活动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知识,更要提升其动手能力,这也是教育改革工作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在教学时要时刻注意发挥自己在课堂中的主导作用,高度重视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引导其探究知识并获取知识。同时,教师可运用各种资源为学生精心挑选合适的教学内容,确保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被激发出来,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运用已学知识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问题的解决及探讨中,这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认为,要想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兴趣,应该从“巧”字入手。
一、巧用实验,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实验是学科教学的基础,实验中往往会产生一些奇异的现象,使学生有更大的探究兴趣,让学生的脑海中充满对问题探究的欲望。
例如,在教学《乌鸦喝水》一课时,教师可以根据文章的内容为学生设计实验。首先,教师找来几个同样大小的瓶子和所需的砂石,并在每个瓶子中注入不同深度的水,让学生猜测乌鸦怎样喝到水,再展开实验进行验证。通过实验,学生发现乌鸦可能喝不到水,教师以此让学生讨论:“为什么课文中的乌鸦能喝到水,但是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乌鸦却喝不到水?”讨论后,教师带领学生继续实验。教师先让学生在瓶子中放入砂石,然后慢慢注入水,并让学生仔细观察,水在注入时,会钻到砂石堆集的缝隙中,当水少时,不会露出砂石面,当水较多时,水才会露出砂石面,这样乌鸦才能喝到水。最后,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做另一个实验。教师先取出提前准备的一小袋大豆和同样大小装有小米的袋子,然后让学生仔细观察并思考“为什么将小米倒入大豆的袋子中装不满一袋而将大豆倒入小米的袋中却可以装满?”这一问题。
案例中,教师运用实验的方法开展教学,能够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为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观察能力的提升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另外,学生也能从实验中观察到一些相关的现象,并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对提升学生的个人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巧设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一般来说,只有学生亲自参与到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才能有更好的情感体验,才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更大的兴趣,投入更多的精力。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形式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开展知识竞赛,让学生自由分组,每组不超过6人。要求每组自制一副有个性化的记分牌,胜出的小组要求每人最少参与一次竞答,而得分最少的小组,可进行一次小“惩罚”。小组合作表演一个节目,不超过10分钟,可在下一堂课前兑现,也可以针对下一堂教学内容提出要求让学生去组织排练,成为下一堂课的教学序幕。通过活动的开展,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主动性。
三、巧寻亮点,激励学生不断进取
每个学生都有优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观察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教师发现学生的优点越多,学生学习的信心就越强。
例如,在作文教学中,学生的每一篇作文都是他们不断努力的结果,哪怕是一次不成功的作文训练,他们的作文中也有亮点。教师在评阅作文时,可以把作文中的每处亮点都找出来,并记录下来,然后分类汇总,之后再对学生予以肯定。一般来说,教师对学生的表扬一直都是学生不断进步的动力,当教师表扬学生后,学生的自信心都会得到激发。因此,在针对性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就希望得到教师更多的表扬,这样他们就会有更多的动力参与到学习中,进而对学习活动产生更大的兴趣。教师要充分把握好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及时表扬学生的一些良好行为,对学生内在的一些潜力进行挖掘,进而促进学生更加积极进取。
四、巧借电教手段,诱发学生学习动机
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具有传统的教学方法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运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大量图片、音乐、影视资料的演示,创设图文声像并茂的故事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地学习新知。
例如,在教学《海燕》一课时,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描绘海燕在海浪中穿越飞翔的幻灯片,要求学生在观看的同时朗诵课文,将学生带入海燕在海浪中飞行的意境中,让学生充分体会所看到的宏伟壮丽的景观,同时为学生营造狂风怒吼以及雷电交加的紧张气氛,塑造一个高傲的海燕形象,从而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学习本课内容。
五、巧立小课题,提升学生创新意识
教育的重要目的是要充分发掘学生潜在的能力,并且通过一定的手段为这些潜在能力的激发创造更多的有利条件,进而使学生的潜力能够被更好地激发出来。从这一方面来说,学校所开展的教育工作就是要让学生掌握更多求知以及发展的能力,让学生有更多自我展示的机会。因此,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小课题研究的方式,以学生为主体构建实践性的活动,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兴趣爱好,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根据已经学到的知识,在课外和课内自主探究问题。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真实地参与到各种具体的任务中,切实地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一些相应的方法,使自身的学习兴趣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提升,发展了自身的科学素养,为之后的全面发展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
六、巧用情感教学,激发学生情感共鸣
语文教学的情感性非常强,教师在开展教学时要用自己的情感牵动学生的情感,当学生产生情感之后,就会产生学习的兴趣,进而能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所以,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时要注意挖掘和表现教材中所蕴含的情感。
例如,在教学《我爱这土地》一课时,教师尤其要注重文章最后两句话,在这两句话中蕴含着作者十分强烈的思想感情,通过对这两句话的分析能够让学生更深切地感受到作者那份浓烈的爱国之情,进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又如,在教学《为了忘却的记念》一课时,教师要以悲愤之情带领学生融入文章的阅读和分析中,进而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悲愤之情。总之,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时必须要时刻保持饱满的情绪,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加吸引学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综上所述,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必须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确保能够从课内到课外、由学校到校外,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探究的积极性,不仅要将其辅助教学的优势作用发挥出来,而且还要克服其中存在的缺点,避免出现滥用的情况,确保学生在学习时能够保持较高的学习兴趣,从而提升学习效率。
(作者单位: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教育局)
(责任编辑 赵丹)